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政府经济学最早可追溯到西方学者对财政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它是从公共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中发展而来的。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政府经济学还相当年轻。课程组主要负责人最早在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
开设宏观经济管理课程,同时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自2001年起,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对专业人才
的需求,学校从全校各学院不同专业选拨品学兼优的学生,组建了首届管理科学专业WTO班。在课程设置上,
由原来的宏观经济管理课程转为政府经济学课程。并在新一轮的教学计划修订中,把政府经济学作为思想政
治教育专业和管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在课程建设上,课程组采取了渐进式改革方式,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讲义、教材编写作为课程建设的基点。鉴于《政府经济学》是在财政学、公共经济学基础上产生的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
国内尚无统编教材,已有的教材多偏重于经济学,而对政府行为本身研究不够的情况,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和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
础上,课程组撰写了写作大纲,编写了政府经济学讲义。该讲义紧紧围绕政府经济学学科特色,强调概念准确、原理清晰、逻辑严谨、
内容生动、案例丰富,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创新为目标。讲议在配合教材使用中受到学生和同类专家的好评。目前,该讲议已与南开大学出版社达成初步的教材出版协议,计划于2008年下半年出版。
第二阶段,在抓好教材的前提下,课程组积极开展课程规范化体系建设,形成自己的特色。首先是统一教学大纲、建立题库、推荐课
外辅导读物,以增强学生的阅读量,进一步整体性地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将“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作为课程教学主要特色。
主讲教师在课堂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课程组狠抓课件的制作,积极运用“案例教学”的媒介创新,加强与学生的
教学互动。积极努力探索出“课堂小案例讨论”、“小组大案例分析”、“案例正反方辩论”,“案例情景模拟”等多种案例教学手
段和方法,从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竞争意识等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三阶段,在统一教学内容,形成共同教学特色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各个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特长与对政府经济学的了解发挥自身专长,
开展教学创新,形成各自的教学特点。如张文礼教授的教学特色是基础知识扎实、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注重案例教学、同学教师互动;
戈银庆博士的教学特色是积极引入清华大学注重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勤动脑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白列湖
老师的教学特色是以PPT课件为主、辅以录像、光盘、录音等形式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的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程组成员还积极从事MPA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MPA学员的交流,
这些实践性教学大大提高了课程组成员对承担《政府经济学》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阶段,课程组积极配合学校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精神,开始向“精品课程”建设迈进。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进一步梳理课程的教学结构,
完善和增补各类教学资料,总结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经验,开展立体化讲义、教材体系建设,即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讲义的编写为基础,
通过与教学同步的网站建设加以整合,形成动态教学平台,以提供完整的教学解决方案。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使这门课程
成为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管理科学专业中的品牌课程。目前正在向建设“省级精品课程”的方向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