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九:语文研究性学习案例
案例1:研究性写作教学活动
学习目标:1.运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知识,分析案例设计的独特之处。
2.能模仿案例,任选课题尝试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设计。
学习过程:
1.根据学习需要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陈述人等。
2.每个小组阅读学习材料,组长组织大家就后面提示的问题学习实践,记录员记录整理学习成果。
3.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4.师生共同评议。
学习材料:以“热爱兰州”为主题的研究性写作活动设计
本专题活动试图运用研究性写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的家园,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做一名关爱人类美好生活的人
活动导入
目前,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我最喜爱的西部名都”评选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兰州晨报》呼吁广大市民为兰州投上一票,作为兰州的中学生,我们有义务宣传兰州,提升兰州的外部形象,让国人和世界了解兰州。那么,请你说明喜爱兰州的理由,并郑重地为兰州投上一票。我们就以此活动为契机,开展一次研究性写作活动。
活动过程
1.确定选题
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及相关条件(学生能够获取资料的情况)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课题组:历史文化组、地理环境组、经济生活组、工业建设组、科研教育组五个小组。
2.搜集资料
每组同学用两个星期的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资料,每个同学记录下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计划安排,组织协调工作。两个星期后,在语文课上,同学们交流资料,进行讨论发言(内容略)。通过讨论,同学们的视野得到进一步开拓,见解也更加成熟深刻。
3.思考写作
经过讨论、思考,同学们的写作角度更加新颖独特,有的同学写兰州的历史文化,如《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有的写兰州的地理环境,如《“黄河母亲”前的遐想》、《滨河路的今昔对比》;有的写兰州的饮食文化与经济,如《牛肉面与肯德鸡的较量——论兰州中式快餐的发展前景》;有的写兰州的交通发展,如《从立交桥的建设看兰州市区交通发展状况》等等。
4.展示评价
重新分组,在组内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同伴互评(评价包括搜集资料、实践研究及写作的整个过程),填写评价表,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最后。作文和评价表交上来后,教师审阅,宣读佳作,张贴优秀作文。
5.延伸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办一份以“爱我家乡、爱我兰州”为宣传主题的手抄报(版面形式自定),并寄给《兰州晨报》相关栏目。
通过研究性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与传统写作相比,研究性写作有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研究性写作主体性、探究性、开放性、合作性的特点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动机,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其次,研究性写作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性写作是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研究对象,去探究客观事物的特征、性质和规律性的问题,所以在写作内容的广度、深度和思维的层次上高于以往的写作。
第三,研究性写作活动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性写作不仅仅是语言表达实践,而且是一种初步的科学研究实践。有的课题还要走出校门去调查访问,正因如此,研究性写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写作了,而成为带有研究性质的一种写作实践活动。
(设计与施教者:西北师大硕士研究生 赵辉)
[案例评析]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能力提出了一个挑战。教师的培训固然不可少,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战争中学习战争”,也就是说从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提高指导学生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与开放性等特点,强调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了学科之间的贯通。因此,要求教师要多关注现实,接触社会,同时还要积极解决自己知识结构单一化的问题,努力向“全能”教师方向发展。总之,开设语文研究性学习,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化创造了机遇。
案例2:《烛之武退秦师》研究性学习设计
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和目标出发,张掖中学高中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定格在“改名篇,演名人”,其课题是“编演课本剧”研究性学习。要求各年级组根据教材选择出合适的名篇,分配给每班一篇,我带的高一(7)班所接的名篇是《烛之武退秦师》。
一、活动准备
1、全班同学自由结合分成三个小组,要求人数均匀,全体参加。
2、每组选出改编小组成员、导演和演员。
3、改编小组人员和导演、演员在课余查找有关资料,获取相关知识和经验。
4、各组选好剧务人员,精心准备必要的道具、音响等。
5、选定五位同学当评委,拟制评比标准。
6、查找“烛之武”的有关资料。
二、师生研讨
1、深人研读课文,梳理情节,把握人物形象,重点研究“烛之武”。
2、讨论明确编、导、演应注意的问题。
3、要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要有大胆的创新。
4、老师提供剧本范例,要求学生明确剧本的写作格式。
三、改编成文
要求各组导演与改编小组成员在小组内共同分析人物形象,概 括分解故事情节,根据具体条件确定编写的内容和范围;再推选一至两名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担任编剧改编,然后拿到小组中集体讨论,最后让老师审阅定稿打印。
四、演员排戏
每组演员在熟背角色台词后在小组内对台词,由导演按设想进行指导,要求导演按情节分镜头一招一式地指导演员正确表演。可以让本组同学现场观看,并提出参考性建议。本组剧务人员同时做好相应工作。利用课余反复排练。
五、成果展示
1.要求三组编导人员共同研究修改剧本,打印分发,并在学习园地中展出。
2.要求评选出来的最佳演员重新组成强强联手的演员阵容,按优秀剧组的编导意图继续排练,准备参加期末全校性决赛。
事实表明,全校性的“编演课本剧”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还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获得了艺术创作的累累硕果。其中高一(7)班的课本剧《老将烛之武》在期末全校性课本剧会演大赛中荣获“优秀节目”奖。
附:课本剧:《老将烛之武》
(幕启:晋、秦、郑三国各据其位成三角形,各国旗帜高耸, 国王身边卫士簇拥而立,士兵严阵以待,场面气氛肃穆。)
画外音(放录音):(l)荷——,荷——,荷——(渲染战争气氛)。
(2)公元前 630 年,一场残酷的战争一触即发,转眼间却被一位神奇的人物不动一兵一卒使它烟消云散了。
(晋、秦士兵荷枪实弹分两队从左右两侧突然冲向郑国成圆圈包围状。)
晋军秦军:(齐声大喊)唤,郑国被我们包围了!(两遍)(士兵大喊)准备战斗,消灭郑国!
佚之狐:(慌张貌)报告大王,秦晋两国兵临城下,我们被包围了!(秦晋士兵喊声又起两遍)
郑 伯:(面有难色)真的?怎么办?
佚之狐:国家危在旦夕,情形紧急。如果派老臣烛之武去劝说秦王,秦军一定会撤退!
郑 伯:好!(起身前往)爱卿呀,国家有难,请您老臣出马去劝说秦王撤兵,行吗?
烛之武:(傲然冷漠貌)我壮年的时候,都比不了别人;现在老了不中用了!
郑 伯:(诚恳状)爱卿,对不起!我以前没有重用您,现在国家有难,再来求您,这是我的不对。但是,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呀!
烛之武:(若有所思貌)好吧,我去!(毅然起身作跳墙状前往秦国)
秦卫士:站住!(持戈阻拦)
烛之武:我要见你们大王。
秦卫士:报告大王,郑烛之武求见。
秦 伯:宣他进见。
秦卫士:(大声)传烛之武进见。
烛之武:(上前作跪拜状)叩见大王,微臣向大王请安!
秦 伯:免礼!
烛之武:(起身作鞠躬状,不卑不亢)大王,你们两国一包围郑国,郑国就知道自己快灭亡啦。如果消灭了郑国对您有益的话,那就辛苦您了!可是您想想,要越过别的国家而把遥远的地方当作边境,是很困难的,您为什么消灭郑国而给晋国增加土地呢?您的邻国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放弃消灭郑国而把它作为你们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你们出使的人来了,我们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很有利呀!况且您曾经给过晋文公恩赐,而他忘恩负义,过河拆桥,是吧!再说,晋国贪得无厌,野心勃勃,在东边想使我们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后,还要向西扩张,西边就是您秦国啦,希望您好好警惕,三思而行呀!
秦 伯:(高兴大笑状)说得好!(站起与烛之武握手)还是您真心对我好呀!(大喊)将士们,我们跟郑国结盟啦!杞子、逢孙、杨孙,你们三个就是驻守郑国的大使了,去吧!(三人往郑)将士们,撤!(秦军撤回)
烛之武:(拱手鞠躬)大王,再见!(返回与郑伯低语)
子 犯:(急忙)报告大王,秦军撤退了,它不跟我们合作,打吧!
晋文公:(冷静沉思)不。(沉默一会儿后)如果没有秦王的帮助,我到不了令天这个地步。古话说,依靠过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人道的;因一时冲动而失去已经结成的同盟,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来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唉,我们还是回去吧。(失望状,军士撤回)
郑 军:(大呼)啊,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郑伯拥抱烛之武)(幕闭)
(设计与施教者:西北师大硕士研究生 马婉云)
[案例评析] 研究性学习开展以来,许多语文教师认为那是属于理科教师的职责和任务,研究性学习基本上和语文学习没有关系,和语文课堂教学没有关系。学习了这则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和实践过程,我们发现,研究性学习和语文课堂教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语文学习如果和研究性学习融为一体,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而且可以开拓语文教师的教育视野,丰富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升语文教师的情感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