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学大纲 师资队伍 教学课件 训练习题 教学录像 教学案例 拓展资源 参考书目 在线答疑
靳健教授
友情链接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站

教学案例

案例八:综合性学习案例
附:教学案例
[案例I]:小山村的变迁
目标:认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时间:50分钟
材料:话筒、幻灯片
过程:
    1.交待活动背景:这里山峦起伏,前些年还绿草满坡,山脚下住着几十户人家。大约有200多口人。几个老农说,他们世世代代就住在这里,耕种着山下平缓的土地,生活算不上富裕,倒也过得安静、祥和。自从来了几个商人……
    2.角色扮演。学习者分小组扮演商人、村民、羊和沙尘。
    3.商贩乾、隆、通、宝四人结伴来到了小山村
商乾:多好的草场,小肥羊的天堂,小肥羊的天堂啊——
商隆:大爷、大叔、大哥、大嫂们,羊可是你们的财神爷啊!财神爷啊!
商通:只要你们把羊发展到1000只,不!1万只!1只羊的羊毛、羊皮、羊肉至少可以卖1000元,一年卖掉3000只羊,就是3百万元啦!
商宝:大家赶快行动吧,票子在向你们招手啦!
    4.小山村沸腾了!村民们聚集在一起闹腾起来!
赵甲:我的地不种了,租给别人,我要一心去养羊。
钱乙:我也一心去养羊,我一人就养它1千只。
孙丙:养羊是个好事情,可养羊不是种豆子,一粒可以变几十粒,啥时候才能养那么多呢?
李丁:我们为啥不到周围去收小羊羔呢?
村长:发展畜牧业,农行肯定会支持咱们的!
    5.山坡上羊好多。
羊小龙:我爷爷的爷爷说,这山坡上的草,原来好长,好长,人们还经常唱着:“风吹草低见牛羊”。
羊小虎:现在这山坡上的草好短,好短,我啃了一天了,还填不饱肚子!
羊小熊:我是日本进口的山羊,我能把草连根拔出来吃掉。
羊小豹:我们家主人的孩子会读书,他念的书上说,大不列颠的羊会吃人,我想,书上是不是写错了。
    6.绿绿的山坡变成了秃秃的沙丘。
沙子:我们终于见到天日了!哇噻!
沙丑:让那些压迫我们的野草见鬼去吧!
沙寅:你是风儿我是沙,我要随风到天涯。
沙卯:ye!沙尘暴,沙尘暴来了!我要全世界!
    7.山坡上的绿草没了,山坡上的山羊没了,山脚下的村民搬走了,飞扬的沙尘互相追逐着,赶走了这里的安静与祥和。
    8.头脑风暴:小山村的变迁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
    [案例评析]国外有两个哲学家,一个叫海德格尔,一个叫萨特。如果从哲学家的角度讲,前者的思维更有境界,如果从对社会公众影响的角度讲,后者远大于前者。因为萨特不但是一个哲学家,而且是一个文学家,他善于通过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含蓄而生动地传达他的哲学思考,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哲学。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去感悟自然、融入自然、热爱自然,是否比说教式的保护自然会更有意义?
[案例Ⅱ]:探索月球的奥秘
目的:·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强探求自然奥秘的兴趣,增长有关月
       球的知识。
     ·通过系列学习活动,提高听、读、说、写的语文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习者搜取、利用信息的能力。
活动1:“月球奥秘”——专题汇报会
目标:·能在小组合作中整理出符合本组汇报主题的要点。
     ·能清楚、流利地完成专题汇报。
时间:20分钟
材料:照相机或录像机、录音机、空白磁带
过程:
    1.将学习者分为“过去组”、“现代组”、“未来组”。
    2.“明月几时有”——月球的过去。由承担这项专题的过去组派出一至两名代表上台进行“明月几时有——月球的过去”的专题汇报。
    3.“今夕是何年”——月球的现在。由承担这项专题的现代组选派一至两名代表对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月球奥秘的探求、研究的情况进行介绍。
    4.“举杯邀明月”——月球的未来。由承担这项专题的未来组选派一至两名代表对世界各国“登月”、“移民”的最新计划进行汇报。
活动说明:
    1.课前应按兴趣分组,并要求各组进行“月球”信息的搜集、整理、筛选。
    2.汇报时如各组有不同意见,可进行讨论。
    3.全班以三组为宜,并要围绕月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准备汇报材料。
附件:
参考书目和信息网站:
《从地球到月球》、《月球人》
http://www.@moon.com.cn
活动2    “美好未来”——故事接龙赛
目标:·激发的想象力,培养合作精神。
时间:15分钟
材料:大白纸、铅笔
过程:
    1.活动准备。每组分发大白纸一张,每位学习者都准备好铅笔。
    2.明确要求。给三个小组各给出一段话的开头语:
甲组:“我登上了月球,……”
乙组:“在月球上的生活……”
丙组:“我在月球大学毕业……”
各组学习者都要以本组的开头语开头,后一位学习者续写句子必须要以上一位学习者所写句子的最后一个词(字)为自己句子的开头,其他学习者依次接龙。
    3.各组活动。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小组反馈。由各小组选派一代表站立起来大声朗读本小组完成的“故事接龙”。
活动说明:
    1.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对“接龙”(句子顶真)的具体操作进行示范说明。如:“我登上了月球,月球上有许多游人,游人们都……”,再如:“我在月球大学毕业,毕业后被分到一家公司,公司专门进行月球资源开发,开发项目……”,等等。
    2.允许用同音字进行“接龙”。
    3.为了增加活动难度,还可要求各组进行“首尾接龙”——整个故事最后一句的最后一个词语与故事开头一句的第一个词语“接龙”。
活动3:“奇思妙想”——书面作文展
目标:·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
     ·能初步评价他人习作,做到说清事实,陈述理由。
时间:20分钟
材料:各组学习者的书面作文、白纸、书写用具。
过程:
    1.分组。将全体学习者分为六个小组。
    2.交流。同组学习者互相交换、阅读他人习作,并做初步评价。
    3.反馈。各组学习者互相交流自己阅读他人习作后的感受。
活动说明:
    1.每位学习者的作文题材都应围绕“月球”。
    2.每位学习者的书面作文均应于课前完成,并誊写清晰、装订整齐。
    3.每位学习者都应阅读两篇以上他人习作。
    4.习作体裁不限,字数要求五百字以内。
活动4 :“指点文字”——作文讲评会
目标:·提高作品分析能力,养成虚心接受不同意见的良好行为习惯。
时间:20分钟
材料:学习者习作
过程:
    1.选出佳作。各组评选出本组最优秀、最能显示本组写作“实力”的一篇佳作。
    2.佳作展示。各组依次选派一位“选手”(可为作者本人)向全班朗读本组选出的佳作。
    3.述说理由。各组“选手”在朗读本组佳作后,对佳作的优点进行评说,即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4.评出最佳。由全体学习者共同评出三篇班级“最佳作品”。
活动说明:
    1.将评选出的班级最佳作品张贴在墙报上,还可以修改后投稿。
    2.在评选活动可能会出现不同意见,应允许有不同见解并鼓励说出其所持理由。
    3.本活动意在鼓励学习者互改、互评并提高评改习作的积极性,故不宜对习作做过多“挑剔”。
课节说明:
    1.本课节的活动均为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条件允许,亦可请其他学科的教师参加此活动,以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联系。
    2.本活动的主旨是在综合性学习中,全面提高学习者的语文素养,故应在活动组织中避免“专业化”倾向。
                        (设计者:西北师大硕士研究生 解光穆)
[案例评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盲”的含义也在发展。未来社会的文盲,不仅指没上过学的人,而更多的是指不会学习的人。这一学习活动,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了社会,引向了生活,引向了网络,引向了丰富的科幻世界。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增强了探求自然奥秘的兴趣,增长了有关月球的知识,提高了听、读、说、写的语文能力和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
[案例Ⅲ]:7-8年级综合学习课例:《海格里斯的神力》
(the Labors of Heracles)的媒体课件制作
教授与评价的学习标准:
阅读与文学部分:
明确史诗传说的叙事习惯。
写作部分:
为多种目的选择和运用诸如说服和取悦读者的恰当的修辞技巧。
运用不同步骤从各种资源获取信息,然后组织信息,证明出处,并在自己的研究项目中体现出来。
媒体部分:
制作有关同一主题的不同媒体作品,并撰写相应的制作报告,然后比较不同媒体作品效果的差异。
艺术部分:
通过解释主题的来龙去脉和表现形式所反映的生活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的事件、观念、宗教和习俗,领会不同艺术作品的意蕴。
说明:
七年级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英雄海格里斯神力的十二则传说,明确并分析海格里斯故事中展现的史诗传说的各要素,还应探究他的事迹是如何在公元前六世纪和五世纪就被描述和制作在陶器上。(学习标准16.9)
学生要以海格里斯何以被戏剧化为古希腊广受欢迎的神话人物为内容,制作一多媒体课件。开始制作时就应确定好,课件的焦点在于海格里斯的各种事迹,其余内容不必过分强调。
实践与评价:
准备课件时,学生要有责任分工。一组研究各种书面的神话材料,另一组在互联网上查找有关古希腊和古罗马绘画与雕刻的可视资源。第三组研究雅典和斯巴达这种城帮国家以及罗马帝国的重要中心的政治与社会状况。每一组都要做好制作记录,以备随后上交。(学习标准24.4)
最后演示和评价:
修改课件。学生可以挑选有关海格里斯的传奇之一来为课件提供一种联结因素,比如,海格里斯遭遇尼苠狮(Nemean lion)。制作时要先做一个故事提纲,以便从戏剧性人物开始,描述不同角色和事件。与此同时,要有一位讲述者朗读所选的神话内容。课件播放时可从古希腊陶器、雕刻和建筑等方面的画面开始,再配上描述海格里斯这一古希腊神话英雄的重要事迹的解说词。(学习标准27.4,艺术学习标准6.3) 
         (选自西北师大硕士研究生 白玉波《我国语文课程标准
             和美国(麻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纲要的比较》)
    [案例评析] 美国许多州的语文课程标准几乎都把综合性学习渗透于听读说写的各种活动中,尤其是强调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记录、展示学习全过程。这个案例把阅读与文学、写作、艺术鉴赏、媒体制作、演示评价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学习活动的综合性特征。这个案例自始至终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从搜集信息、学习研究、撰写报告、媒体制作、成果展示基本上都是学生自主能动的探究活动。这些突出的特点,对第一次接触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实验者具有启迪作用和借鉴价值。

版权所有: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联系方式:jinjian1949@163.com

技术支持:链接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