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识字写字教学案例
附:教学案例
[案例I]:学习汉语拼音b、p、m、f等
目的:·能读准b、p、m、f。
·掌握b、p、m、f的书写方式。
·会拼读ba、pa、ma、fa、bo、po、mo、fo等音节。
活动1 讲个故事给你听
目标:·能看图讲故事,初步认读声母b、p、m、f。
时间:15分钟
材料:字母卡片、材料一
过程:
1.教师出示材料一,引导学习者说出图中的主要内容,如放广播、爬山坡、看大佛、摸一摸等。
2.学习者两人一组,根据图片编故事,把编好的故事讲给对方听。
3.教师请一至两位学习者把故事讲给全体学习者,集体评议。
4.教师指图,引导学习者说出声母b、p、m、f:
——爸爸带着一个小朋友去看什么呀?
生:大佛(挂出卡片f)
——他们看大佛,要先爬一段什么呢?
生:山坡(挂出卡片p)
——这个小朋友看到大佛很好奇,就想——
生:用手去摸(挂出卡片m)
——这时旁边的大喇叭里正在广播:“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这就是“广播”的b。(挂出卡片b)
5.教师示范发音,学习者听,观察教师的口形变化。
6.学习者发音,教师观察学习者的口形并纠正。
附件:
材料一

活动2 击掌学儿歌
目标:·能读准b、p、m、f。
时间:20分钟
材料:图片或幻灯片
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或(幻灯片),领读儿歌。(句末字重读,复读声母,同时击掌2次)
爸爸带我爬山坡,p p
爬上山坡看大佛。f f
大喇叭里正广播,b b
爱护大佛不要摸。m m
2.变换诵读方式。诵读方式如男女生配合、分组配合、师生配合、集体和个人配合等。
活动3 碰碰车
目标:·能准确拼读音节ba、pa、ma、fa和bo、po、mo、fo。
时间:15分钟
材料:碰碰车头饰或图片
过程:
1.教师手持标有字母b和a的碰碰车头饰或图片,模拟碰碰车的声音及行进路线,待“两车”靠近,喊“碰”,学习者快速拼读该音节。教师纠正并领读。
2.按同样的方法,引导学习者拼读ba、ma、fa。
3.请学习者戴头饰,分别扮演碰碰车b、p、m、f与碰碰车o,教师喊出“碰”时,学习者轮流拼读音节bo、po、mo、fo。
活动4 摆一摆、描一描
目标:·能正确书写b、p、m、f。
时间:20分钟
材料:画有拼音格的纸板或小黑板、声母模型(用泡漠塑料或纸板制成)
过程:
1.分发材料。每组一张拼音纸板、四个b、p、m、f的模型。
2.各组互相配合,把声母模型摆放到拼音格中适当的位置。
3.评选摆得最快、最好的一组,作为全班学习的榜样。
4.每位学习者在自己的拼音练习本上模仿范例,练习书写。
(设计者:西北师大硕士研究生 李金云)
[案例Ⅱ]:学习《冬天是个魔术师》
目的:·熟练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掌握汉字结构,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提高观察能力。
活动1:圣诞节的礼物
目标:·能专注、细心地观察图片内容。
·能完整、连贯、清楚地叙述图片内容。
时间:20分钟
材料:有关冬天的图片数张
过程:
1.将学习者分成“小明”、“小红”、“小军”、“小丽”四个小组。
2.每个小组选一人从圣诞老人(教师)那里领取圣诞节的各种礼物(即图片)。
3.每个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派代表向全班述说图片的内容,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述说得最生动。
4.其他学习者可以将自己的不同意见发表出来,并在此基础上编排成故事《冬天的童话》。
活动2 : 黑猫警长值勤
目标:·能熟练朗读课文。
·能正确认读和书写指定的汉字。
时间:20分钟
材料:四份印有部分课文内容的学习资料、彩笔、白纸(配有田字格)
过程:
1.将学习者分成“上海黑猫警长”、“北京黑猫警长”、“西安黑猫警长”、“兰州黑猫警长”四个小组。
2.每个小组发一支彩笔,一张白纸和一份学习资料,每组学习者共同朗读资料,将不认识的字用彩笔勾出来。
3.各小组交换学习资料朗读,将本组认识的汉字用拼音标出来,并将本组不认识的汉字再次勾出来。
4.一轮之后,每个小组再次朗读资料。每个小组派代表张贴学习资料,并朗读(不认识的字可以略过)。
5.将认字最多的小组评选为优胜小组。
6.教师指导学习者认读勾出来的汉字,示范书写汉字:巾、衣、本、色、是、变、冬、地、冻。
7.每个小组在配有田字格的白纸上书写汉字,评选出书写最规范的小组。
8.学习者共同朗读学习资料。
活动3: 四季景色接龙
目标:·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四季的变化。
·能模仿例句进行比较流利的口头表达。
时间:20分钟
材料:标有“春”、“夏”、“秋”、“冬”的头饰
过程:
1.将学习者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
2.(仿照课文内容)每个小组分别以“春”、“夏”、“秋”、“冬”为题展开讨论学习,看一看每个季节有哪些特点。
3.每组选派代表若干人,在教室前面站成一排,第一个人头戴相应的头饰(如“冬”),说:“冬天是个魔术师。”第二个人接着说:“他‘呼’地一吹,青蛙、刺猬都不见了。”第一人走到第二个人和第三个人中间,说:“冬天是个魔术师。”第三个人接着说:“他‘呼’地一吹,飘起了雪花,大地变白了。”依此轮流进行。直到最后一个人完成。
4.评选出说得最好、最多,最快的小组。
活动4:猜字谜
目标:·能初步感知并识记例字的结构、笔顺、笔画。
·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时间:20分钟
材料:白纸、彩笔、字谜材料
过程:
1.将学习者分成“司马光”、“三毛”、“一休”、“葫芦娃”四个小组。
2.每个小组发一张白纸,一支彩笔和一份字谜材料。
3.每个小组将猜出的谜底写在白纸上,并将白纸粘贴在黑板上。
4.每个组派代表讲解猜字谜的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强调汉字的结构、笔画、笔顺,并对其中一些汉字进行示范书写。
5.每个小组模仿着编制一些字谜,写在白纸上。
6.各组交换白纸,相互猜字谜,并将谜底写在白纸上。
7.评出猜字谜最多的小组和编写字谜最多的小组。
附件:
材料一
土+也= 米+立= 禾+中=
月+半= 日+月= 王+元=
令+页= 女+子= 云+力=
材料二
给“木”字加一笔,能变成 、 、
给“大”字加一笔,能变成 、 、
给“力”字加两笔,能变成 、 、
给“日”字加两笔,能变成 、 、
给“巴”字加偏旁,能变成 、 、
给“也”字加偏旁,能变成 、 、
材料三
又+又= 日+日= 木+木= 山+山=
人+人= 夕+夕= 一+一= 月+月=
材料四
日+十= 口+八= 走+己=
门+人= 人+云= 甲+二=
小+大= 门+口= 口+玉=
(设计者:西北师大硕士研究生 任桂平)
[案例3]:成语串联、其乐融融
——“读读背背”教学的一点尝试
在教学积累运用的“读读背背”时,我想:要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上记会十六个四字成语,并加以理解运用,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我提前安排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第二天早读时,我发现同学们都在很投入地记诵成语。看着他们专注的神情,我感觉服下了定心丸:同学们肯定掌握得不错。
上课后,我问:“同学们,谁已经记住了这些成语,请举手”。大家面面相觑,都不作声。过了好久,金环、杨子童、金朗三位同学才举起了手。我请三位同学分别介绍自己的背诵方法。金环说:“我看一个成语,背一个,结果背了一个钟头才背完”。杨子童说:“我把这些成语归了类,如:描写景色的、心情的、天气变化的等,这样背起来就省事多了。”我连忙说:“不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真不错!”金朗说:“我找出了这些成语的第一个字,写出它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字母,再把这些字母写在手掌心里,记住它们的顺序,不到二十分钟,我就背熟了。”我又说:“你的做法可真够独特的,可以说是首创啊!”她突然又问我:“老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背诵的呢?”
我说:“同学们,老师的做法是先默读、理解成语,再把这些成语组成一个句子或小故事。例如:我把前四个成语组成了这样一句话:‘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冰消雪融,风和日丽,好一派迷人的山光水色,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说:“同学们,赶快动手,自己也来编一个,好不好?”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个个喜形于色,跃跃欲试。短短几分钟后,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便诞生了。
甲小组:“我们串说的是第二组成语,草长莺飞的二月天,鸟语花香、柳暗花明,到了晚上,明月清风中,我们向往着美丽的嫦娥仙子来到我们身旁。
乙小组:“第三组成语应该这样串说,好一个花好月圆的季节,各种奇花异卉竞相怒放,忽然一阵狂风骤雨,我躲避不及,淋雨得病。第二天清晨,发现天已放晴,天空中云蒸霞蔚。”
丙小组接着汇报:“一场春雨过后,远望四周,山明水秀,层峦叠嶂,我想:如果今年风调雨顺,没有什么惊涛骇浪的风雨变化,农民伯伯就会迎来一个丰收年。”
听了各小组的发言,我总结道:“同这们,刚才大家按照书上列出的成语顺序,使每个成语都在我们自己创设的情境里安家落户了,我们再把编好的小故事一起说说好吗?”经过三次反复练习,短短的十分钟后,全班五十几位同学都非常熟练地记下了这些成语.。课后,我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别具匠心的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一些成语,按照老师的做法,搞一次“亲子成语串联游戏”,也给家长一次学习的机会。
反思:在本节课中,我摒弃了让学生死记硬背、呆板重复的机械记忆,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入手,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澜,并引导、启发学生也来编故事,短时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本节课,我始终把自己定格为教学活动中的“首席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形成互动局面,共同感受求知的愉悦和探究的快乐。
展望令人欢欣的美好前景,新课程已于2004年秋季在我县局部启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去优化课堂结构,激活学生思维,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新课改春风的沐浴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只有这样,生命的常春藤才会永葆青春,事业的常青树才会永增活力!(注:文中划横线的成语为本节课要背诵掌握的成语。)
(设计执教者:甘肃省礼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郑映芳)
[案例分析]以上三则有关识字写字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色:①探究性,教学过程充分展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②生活性,学习活动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置身其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开启了智慧,而且懂得了如何关心别人。③生动性,学习形式生动活泼,图画、音乐、故事、游戏,为孩子们展示出一个个诱人的学习乐园。④适切性,编儿歌、猜谜语、讲故事等学习方法,非常适合儿童学习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