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申报表
     课程简介
     教学队伍
     教学录像
     教学大纲
     教学课件
     讲稿
     教学案例
     答疑解惑
     学术争鸣
     参考资料
     网络资源
     复习题
     教学图片
     名词对照
     联系我们
今天是: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现代史 (修订)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世界现代史是历史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世界通史的一部分。向学生讲授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内容。

(二)教学目的

通过世界现代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历史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世界现代史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

世界现代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从 20 世纪初到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历史。第二部分包括 1945 年至今天的世界历史,也称世界当代史。世界现代史第一部分主要讲授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 20 年代的国际关系、法西斯的兴起与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讲授战后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峙、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经济建设、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平衡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第三世界的兴起、两大阵营的分化与解体、科技革命及其社会影响、冷战后时代各国的调整及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等内容。

(四)教学时数

2 学期, 90 学时。

(五)教学方式

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以课堂讲授为主,另外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历史资料片,参观图片展览。

二、本文

第一编 世界现代史( 1900 — 1945 年)

第一章      20 世纪初的世界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要点:

20世纪初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原因、性质、过程及影响,巴黎和会的召开和《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及《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国际联盟。

教学时数: 6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20世纪初期的世界

            19世纪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遗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及其影响   

            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

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发生的背景

            战争的爆发和性质

            大战的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三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第三节 国际联盟的起源与成立

            国际联盟的建立

            国联盟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考核要求

对20世纪初欧洲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有全面的把握;深刻领悟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根源、性质,熟悉一战中的几场关键性战役,学习分析一战的影响;重点掌握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中几个最重要的条约内容,并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第二章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

教学要点: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十月革命胜利的过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第三国际、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苏联大清洗运动。

教学时数:

8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20世纪初俄国革命的背景     

            1905年革命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二节      苏维埃政权的初期建设

            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苏联的建立   

            领导共产国际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外交的胜利——热那亚会议

            列宁晚年思想

第三节      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列宁去世后苏联的国内形势     

            在党内斗争中曲折前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第四节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36 年宪法的制定和高度集中体制的确立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和大清洗运动   

考核要求:

熟悉《四月提纲》、《布列斯特和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内容;领会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综合分析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成就与教训、评价斯大林模式。

第三章 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匈牙利革命

教学要点:

英国和法国的相对衰落、魏玛共和国、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美国的繁荣、日本的内政与外交、 20 年代的国际关系。

教学时数:

8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20世纪20年代的国际关系

            德国赔款问题     

            欧洲安全保障问题和《洛迦诺公约》   

            国联的裁军活动和裁减海军军备会议

            《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

第二节      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德国十一月革命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政治、经济   

第三节      匈牙利革命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外来武装干涉及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被颠覆   

第四节      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法国、意大利

            盛极而衰的英国     

            重建中的法国   

            意大利法西斯专制的建立   

第五节      美国的繁荣

            美国经济的繁荣     

            政府的经济政策   

            保守主义的政治   

第六节      日本经济的萧条与政党政治

            经济动荡与持续萧条     

            政党政治   

            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抬头   

考核要求:

熟记《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加诺公约》、《非战公约》、《魏玛宪法》、英国 1926 年大罢工、法国国民联合政府、“柯立芝繁荣”、东方会议、币原外交等内容;领会英法衰落的原因和表现、美国繁荣的原因。综合分析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围绕德国赔款问题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洛加诺公约》的评价。

第四章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教学要点: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提出、内容及影响,英国应付危机的措施,法国人民阵线政府,意大利法西斯政体的巩固,纳粹党的上台与扩军备战、日本法西斯化与对外扩张。

教学时数:

8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危机的爆发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经济大危机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新政”的提出     

            “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第三节      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法国和意大利

            英国的经济、政治状况     

            法国的经济、政治情况   

            意大利法西斯势力的扩展   

第四节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纳粹党的上台     

            纳粹上台的原因   

            德国法西斯专政体制的建立   

            德国的扩军备战   

第五节      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

            政党政治的结束     

            9.18事变和1.28事变   

            日本法西斯争取的初步建立   

考核要求:

熟记德国纳粹党、国会纵火案、田中奏折、“九·一八”事变、法国人民阵线政府等要点,领会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综合分析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的影响,罗斯福新政内容及纳粹党上台的原因。

第五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

教学要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凯末尔改革、华夫脱运动、桑地诺抗美斗争、卡德纳斯改革。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凯末尔革命     

            世俗化改革   

第二节      墨西哥民主运动

            1917年墨西哥宪法     

            护宪运动   

            卡德纳斯改革   

第三节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     

            甘地和甘地主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预演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四节      埃及独立运动

            埃及1919年三月爱国运动与埃及独立     

            护宪运动   

考核要求:

熟记凯末尔改革、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卡德纳斯改革、华夫脱运动等内容。理解凯末尔主义和甘地主义的内涵,综合分析两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客观地评价甘地主义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六章 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

教学要点:

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美的绥靖政策、不干涉政策、慕尼黑协定、英法苏三国谈判、《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初国际关系的恶化与战争因素的增长

            英法姑息妥协政策与德国的初步得逞     

            苏联构建集体安全保障的努力   

            日本侵华战争与英美对日本的绥靖   

第二节      埃塞俄比亚反对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的战争

            意大利的野心和英法的纵容     

            侵埃战争的爆发   

            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及其影响   

第三节      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内战之前西班牙国内形势     

            法西斯叛乱、外国的干涉与不干涉   

            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   

第四节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七七事变     

            布鲁塞尔会议与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态度的转变   

第五节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慕尼黑协定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建立     

            德国吞并奥地利    

            慕尼黑协定   

第六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迫近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危机    

            德意钢铁同盟   

            英、法、苏莫斯科谈判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考核要求:

熟记意大利侵埃、“不干涉政策”、国际纵队、《慕尼黑协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等内容;深入分析绥靖政策的严重后果、英法苏谈判失败的原因;综合分析如何评价绥靖政策,如何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第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要点:

“东方战线”、“不列颠之战”、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第二战场。

教学时数:

6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德国入侵波兰     

            法国败降与不列颠空战   

            德意对非洲和巴尔干的进攻   

            大战初期中国战场   

            美国和苏联的中立   

第二节      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苏德战争的爆发和莫斯科保卫战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第三节      战争的转折

            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     

            英美在北非的胜利和意大利投降   

            太平洋战局的变化   

            《开罗宣言》与德黑兰会议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苏军大反攻     

            第二战场的开辟   

            雅尔塔会议和旧金山会议   

            德国投降和波茨坦会议   

            太平洋战争的反攻   

            中国战场的局部反攻   

            对日寇的最后决战   

考核要求:

熟记“东方战线”、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第二战场等内容;深入理解二战战局的转折,如何评价“东方战线”。综合分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过程和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和影响。

第八章 20世纪上半期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

教学要点:

物理学革命、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计算机的出现、火箭技术、生物学、医学的成就、社会科学成就。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     

            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   

            电子技术的发展   

            汽车、飞机与V-2 火箭   

            高分子化学的建立和三大合成材料的问世   

            生物学与医学的新成就   

            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   

第二节      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

            哲学     

            心理学   

            社会科学   

            文学艺术   

考核要求:

熟记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的代表性人物、成果及作品,综合分析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

第二编 世界当代史( 1945 _ 2000 年)

第九章 二战后初期国际局势与“冷战”的全面展开

教学要点:

二战后大国地位的具体变化、“五国和约”、德国分裂、美苏冷战、凯南电报。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战后初期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

            美国国际影响力急剧上升     

            苏联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英法的衰落和中国大国地位的被承认   

            联合国的成立   

第二节      对战败国的处置

            “五国和约”的签订     

            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和德国分裂   

            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   

第三节      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

            美苏从盟国到对手的演变     

            凯南电报   

            诺维科夫报告   

            美苏走向冷战   

考核要求:

熟记《五国和约》、凯南电报、诺维科夫报告、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的内容;深入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特别是二战后大国力量消长的变化;理解美苏对战败国的处置,以及在处置过程中的矛盾和斗争,这些处置对战败国有哪些影响。

第十章 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要点: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早期发展、斯大林执政晚期的苏联、赫鲁晓夫改革、苏共二十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古巴革命、朝鲜和越南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教学时数:

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东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南斯拉夫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波兰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捷克斯洛伐克   

            阿尔巴尼亚   

第二节      20世纪40年代中期60年代初的苏联

            斯大林执政晚期的苏联     

            赫鲁晓夫初期改革及苏共二十大   

第三节      其他国家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初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古巴革命   

            越南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考核要求:

了解二战后东欧、亚洲及美洲社会主义政权建立的情况,深入理解二战后初期的苏联的基本情况,综合分析握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第十一章 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国家的恢复与发展

教学要点: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日本、西欧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日本与西德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欧共体的建立。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美国经济的强势发展     

            美国的社会政治生活   

第二节      日本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日本民主化改革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日本的社会政治生活   

第三节      西欧各国的恢复与发展

            英国经济的缓慢发展     

            法国政治、经济重建   

            联邦德国的崛起   

            欧共体的初建   

考核要求:

了解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及发展状况,重点掌握并综合分析战后美国经济强势发展及日德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同时也要注意理解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所面临的问题。

第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的民族独立运动

教学要点:

印度支那三国抗美斗争、印巴分治、阿以冲突、三次中东战争、埃及独立、非洲独立运动的特点。

教学时数:

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东南亚和南亚的民族独立运动

            东南亚的独立运动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   

第二节      西亚的民族独立运动

            西亚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以色列建国和第一次中东战争   

            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   

第三节      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埃及“七月革命”     

            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战争   

            加纳、几内亚、刚果(利)的独立   

            非洲独立运动的特点   

第四节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中、南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胜利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考核要求:

熟记印巴分治、埃及“七月革命”、中东战争等内容,整体了解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的状况,重点理解并综合分析印巴分治的原因及影响、阿以冲突的缘起及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独特之处。

第十三章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国际关系

教学要点:

社会阵营内部的矛盾、西方阵营的分化、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古巴导弹危机。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

            苏波关系与波兹南事件     

            苏匈关系与匈牙利事件   

            苏南关系的演变   

            “布拉格之春”   

            中苏关系的恶化   

第二节      西方阵营的分化

            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戴高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英美特殊关系的结束及英国加入欧共体   

            欧洲共同体的对外战略   

            日本反对美国控制   

第三节      第三世界的兴起

            亚非会议的召开     

            不结盟运动   

            第三世界其它国际组织   

第四节      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

            四国首脑会议与第二次柏林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   

考核要求:

熟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布拉格之春、戴高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古巴导弹危机等内容,深入理解两大阵营内部矛盾与分歧产生的原因,第三世界兴起的背景、表现,美苏争霸的演变等内容,综合分析它们对两极格局产生的影响。

第十四章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和调整

教学要点:

“滞涨”的表现及成因、尼克松的经济政策、里根经济政策、欧洲政治局势的变化、欧共体的扩大。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方国家的经济形势

            “滞涨”经济危机的出现     

            供应学派等保守主义经济理论及其对策   

第二节      美国政治、经济的调整

            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和“新联邦主义”     

            “水门事件”和尼克松的下台   

            卡特的中间道路   

            “新保守主义”的“里根革命”   

第三节      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和调整

            欧洲政局的变化     

            欧共体的扩大   

考核要求:

熟记“滞涨”、尼克松主义、“水门事件”、“新保守主义”等内容,理解欧洲政局的变化和欧共体的扩大的原因和影响,深入理解并综合分析滞涨的成因、尼克松主义和里根经济政策的成就与缺陷。

第十五章 20世纪70年代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和改革

教学要点: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及原因、东欧国家的改革、东欧国家对外关系。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赫鲁晓夫之后的苏联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     

            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节      东欧政治与外交

            南斯拉夫、匈牙利的改革     

            波兰和阿尔巴尼亚的改革   

            东欧与苏联关系的变化   

            东欧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发展   

考核要求:

深入理解晚期的苏联的各种问题及东欧政治与外交出现的变化,重点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综合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第十六章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国际关系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教学要点:

尼克松主义、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外交政策、里根外交政策、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外交、两极格局的瓦解、西欧自主性增强的表现、日本自主性增强的表现。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20世纪70年代后美苏关系的变化

            美苏实力和战略地位的变化     

            尼克松主义和美国对外关系的调整   

            苏联在全球战略和战略攻势   

            里根主义和星球大战计划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外交新思维   

            80年代中后期走向缓和的美苏关系及两极格局的瓦解   

第二节      西欧、日本自主性的增强

            西欧自主性的增强     

            日本外交的重大转变   

考核要求: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是冷战中唯一一段苏联处于相对强势的时期,要深入理解在70年代之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这种战略态势变化的原因及后果;综合分析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外交改革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

第十七章 新技术革命的成就与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教学要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特点及影响,人文社会科学的代表性成果,新史学的主要流派。

教学时数:

1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和进程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起因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特点   

            科技发展的社会作用与新产业革命   

第二节      人文社会科学的成就

            哲学     

            历史学   

            文学   

            心理学   

            社会学   

考核要求:

熟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代表性的成果,特别注意新史学的主要流派;深入理解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综合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社会影响。

第十八章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教学要点:

朝鲜统一、越南入侵柬埔寨、阿富汗抗苏斗争、伊朗伊斯兰革命、两伊战争、阿以冲突、南非种族主义问题、发展中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亚洲四小龙。

教学时数:

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

            朝鲜的和平统一问题     

            越南对柬埔寨的侵略战争   

            阿富汗抗苏民族战争   

            伊朗“伊斯兰革命”   

            两伊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和阿以关系   

            安哥拉独立与苏、古的干涉   

            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   

            拉美政治   

第二节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经济

            拉美的“中间道路”     

            印度的“混合模式”   

            东亚新兴工业模式的建立   

考核要求:

了解 70 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断提高;了解第三世界在斗争中发展的内容;综合分析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第十九章 冷战后时代大国的战略调整与世界新趋势

教学要点:

冷战结束后大国外交战略的调整;冷战后时代大国国内政策的变化;世纪之交世界出现的新趋势、全球性问题。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大国对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构想与实践

            美国对单极世界的构想与追求     

            欧美、俄罗斯及日本对外政策的演变   

            中国的对外政策   

            联合国的发展与改革   

第二节      美、英、德、俄的发展与调整

            1992年之后的美国     

            布莱尔时期的英国   

            德国统一后的发展与问题   

            1992年之后的俄罗斯   

第三节      世纪之交的世界新趋势

            知识经济的兴起     

            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新趋势   

            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与文化新趋势   

            全球性问题的凸显与影响   

考核要求:

了解冷战结束后这段距离当今时代最近的历史,深入理解由于冷战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建立起来,许多新的问题日益凸显,而全球性问题日益成为事关人类整体命运的重大课题。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