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学雷锋

日期:2015-04-12  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论》精品课程 阅读:14

别让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

 “向雷锋同志学习。”196335日,毛泽东同志的这一亲笔题词,使得雷锋精神迅速传遍大江南北。49年来,随着时代变迁,雷锋精神都在不断丰富着,不同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不同的内涵。日前,《东江时报》记者分别采访了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市民,以及出生在21世纪的“00后”,了解雷锋精神在不同年代的不同诠释。

事实上,虽然时代不同,但雷锋精神同样具有当代意义。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而一些人对精神境界的提升却越来越冷淡,导致社会道德水准滑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不断滋生蔓延,一些官员失去官德,一些商人失去信用,一些民众失去前进方向,因此重建良好的社会道德已经成为当前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各地年年都在开展学雷锋活动,但客观而言,有的地方陷入形式主义。“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这也是对“应景式”、“一阵风”学雷锋现象的真实写照。为了让学雷锋活动能够持续开展并取得成效,有必要建设一种社会认可、民众接受、操作性强的常态化推进载体。

学习雷锋精神、培养良好的社会美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社会需要长期的倡导措施、民众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才能形成的。因此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应该从学生抓起。教育部门可将雷锋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增强宣传的贴近性和针对性。把学雷锋活动纳入公共道德教育,有利于学雷锋活动长期有效开展。让社会民众认同和实践雷锋精神,有助于大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同时通过将雷锋精神与公共道德教育结合,能丰富公共道德文化,对公共道德工作有较好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众所周知,虽然时代在变化,但雷锋精神本质没变,其本质内涵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因此,把雷锋精神与社会公众的工作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倡导助人为乐、锐意进取、刻苦学习、勤俭节约等精神,我们的社会风气就会得到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