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我院自1999年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首次纳入软件工程课程。十年来,课程随着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在历任教师薪火相传的努力下,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取得了持续的发展,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1、课程初步建设阶段(1999—2005):无稳定教师队伍,无完备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个环节,使用张海藩编著《软件工程导论(第1版)》为教材,教学内容围绕软件生命周期,按照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现、软件项目管理的主线展开教学,实践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教学过程较为粗糙,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不足。教学考核以理论书面考试为主。 2、规范发展阶段(2006——2011):主讲教师为朱瑞英、牛忠慈、代祖华,编制课程教学大纲与实验大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教学队伍,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个环节,使用张海藩编著《软件工程》为教材,教学内容围绕软件生命周期,按照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现、软件项目管理的主线展开教学,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开始纳入教学体系,实践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对软件工具的介绍和使用。教学考核以理论书面考试为主。  3、学科体系建设阶段(2011-2015):主讲教师为朱瑞英、牛忠慈、张强,2011年,学院获得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软件工程二级学科专业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同年,教学团队在学院现开设课程基础上,编制设计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下开始招收软件工程方向本科生;2013年,教学处批准软件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在项目支持下,教学团队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开始设计并完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2014年软件工程获批省级重点学科;2015年教学团队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软件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申请增设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并获批,同年开始招收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截止2015年,软件工程在我院已形成了以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多层次、一体化的办学模式。 4、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深化改革阶段(2015—至今):主讲教师为代祖华、张强、贾俊杰,这个阶段课程教学有了一支结构合理、团结稳定、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学团队开始对课程建设与改革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研究,结合教育部关于新工科建设要求和软件人才培养要求,在课程教学资源、课程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较大改革,2018年,教务处批准立项建设软件工程专业混合式教学协作团队,探索信息化环境下软件工程教学新模式,引入翻转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做中学”的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探索软件工程混合式教学流程与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