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效果
新工科教育背景下软件类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与创新

【应用效果】
      本成果有效促进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在满足用人单位对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以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统计数据为例,说明成果应用效果。
       采用关键词频次统计法对学生课程学习总结(46份博客)进行汇总,团队协作能力、文档编写与编程能力是学生 学习总结所提及的高频词。之所以产生如此教学效果,是课程组利用混合活动通过个人项目、结对团队项目的分层教学内容设计,采用“做中学”教理念实施课程的效果,学中清晰地让生体验到不同层次复杂性软件项目,工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以软件生命周期作为主线的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维护及软件质量保证工程知识的传授和团队项目实验活动,让学生深度理解与掌握了软件工程基本原理、开发方法与实现技术,正确解过的质量要求和团队合作软件开发过程的真实状况;每完成一项验任务都学生指定要求的博客作业,任务以较大训练强度提升了学生文档编写能力;课程按照软件工要求,从实现际用户需角度学生构造较大规模并贯穿课程教学始终,期间经历了生的业负担重、习压力大困难,但当课程结束后,经历训练的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获得了与程序设计类课不同软件构造能力。马美玲同学有这样的感慨“在这一学期习软件工程中我到了很多东西,对于个人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同时深感受到团队合作重要性计划、效率的沟通会使团队少走很多弯路,也体到没有实践只懂理论知识相当于纸上谈兵。”邓英蓉同学认为:“经过一期的习,我对软件开发程有了更全面理”邓英蓉同学认为:“经过一期的习,软件开发程有了更全面理解,也认识到软件的完成依赖团队之间良好合作。在近三个月时里直期末考试的完成,这门课学习也结束了。但我知道对影响远不止于此”末考试的完成,这门课学习也结束了。但我知道对影响远不止于此”
     &nb本成果已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两门课教学中功应用,并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宝贵成实施经验和资源。本是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的软件类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推广到其他类课程教学实践 中,也可以应用到其他高校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