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特色】 1)分层次模块化软件能力培养体系设计 课程组认为: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应从提高学生基础编程能力、软件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软件应用与设计能力、知识与技术的快速更新能力等出发。基于此,课程组设计了三个层次依次递进的模块化软件系列课程方案。一是程序设计系列模块;二是软件设计系列模块;三是软件综合开发系列模块。三个模块系列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训练按层次逐层推进,即各层次课程既为上一层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支撑,又在学习本层课程的同时不断深化和提升下一层次课程内容,形成交叉螺旋上升的学习形式,使系列课程间衔接更紧密,形成“课程分层次、推进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每门课程又按照课程内容内在的逻辑联系,通过知识模块划分,项目实践任务分类等手段,对课程学习内容细化分层,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进行编程能力训练、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训练。 2)软件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本成果在软件类课程教学中实施的混合式教学活动,具有三个显著特征:(1)以学生为中心;(2)增强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学生与外部教学资源之间的交互;(3)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为学生创造一种深度参与、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灵活自主地学习开放共享优质在线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并更有效地参与各项课程学习任务。教学中引入外部优质MOOC教学资源,将教师从基础教学资源建设中解脱出来,注重对课程深度知识、广度知识、能力提升训练的教学设计研究与探索,从教学讲授向教学支持服务进行转变,为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3)产学协作育人新模式探索 基于“博客园”技术社区平台,构建产学协作的开放式教学环境,邀请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软件工程师参与教学内容设计,将企业一线应用的软件技术、工具、方法引入教学,将成熟的企业开发案例纳入实践教学,推动课程教学内容更新,让学生在工程经验丰富的软件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入研究生助教,按照软件工程标准参与学生作业评阅、团队项目管理、教学答疑,通过学生全员作业评价,评改迭代,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把流于形式的软件类课程实践教学变成有维度、有难度、有分量、有体验的工程能力提升课,学生通过“做中学”,在教学与软件产业相结合的学习环境中下锻炼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