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方案

依托学科博士学位点和重点学科优势,稳定本科生规模,提高教学和培养质量;加强实验实习条件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继续加强校企、校所合作,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从业意识教育;积极争取测绘工程专业硕士授权点资格,通过专业硕士点建设,推动本科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增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意识和信心。

(一)特色专业建设总体规划

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设计具有应用性特色的地理信息科学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主干与专业方向两大课群;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组织编写体现应用性特色的专业教材;建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团队;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完成校级和省级精品课建设任务;对校内其他专业建设起到示范,使本专业成为立足甘肃省、服务西北地区地理信息科学产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准确定位,特色鲜明,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总体方案

立足甘肃,服务西北,以应用为导向,培养“上手快、后劲足、适应性强”的适应西北地区省份教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基础教育应用型人才,制定总体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开放式(校内外结合)、差异化(分专业方向)办学。

(三)强化课程合理设置,着力培养有特色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鉴于GIS学科特点以及GIS专业人才的多层次、多方向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中贯彻“理论课夯实基础、实验课强化能力、选修课拓宽口径”的课程设置原则。注重根据多学科融合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确保合理的课程布局。在地理类、测绘与遥感类、计算机类、GIS理论与方法类四大课程板块上,达到课程的数量比例合理,在课程配置上符合知识渐进的教学规律。此外,在课程设置中设立有利于加强GIS与测绘、资源、环境、交通、土地、经济、公安等众多应用领域密切结合的选修课程,并针对每一应用领域向学生推荐选修课程组合,使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实施实验教材系列化建设。在选用教育部规定和推荐优秀教材的同时,精心构建GIS系列实验教材体系。针对目前国内实验教材匮乏的实际,组织力量编写GIS系列教材,按照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确定每种教材的编写内容,确保系列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可读性。

建设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中,强化精品意识,特别是实现核心课程的突破,以点带面推进,打造系列成果。同时,在课程教学中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实践,通过采取选用国外原版教材、教师用英语授课、学生课后使用英语完成作业等一系列措施,探索双语教学方法改革之路。

推行多证书制度。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教师职业需求作为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根据,对原有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将考证内容和要求分解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和考试中进行强化,把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继续推行“课程教学+考试培训”的教学模式,并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将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资格考试内容有机融合,探索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五)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测量学三个教研室,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遴选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外访学和国内进修,充分利用学校的引进人才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专业建设急需的短缺人才。

以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为载体培养青年教师,组织团队教师参与特色教材的编写,并申报教育教学类相关课题,集中形成一批教学、科研成果,整体提升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

(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建立“课堂教学→实训操作→培训考证→实习基地实践→就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四年不断线、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原则,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使实践教学环节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30%。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科研管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实训开出率达到100%。在现有见习实习基地中,重点建设4家专业对口、管理规范、合作良好的固定实践教学基地。继续加强现有4个共建实验室建设,从硬件、软件、数据等方面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七)科研反哺教学,推动科研、教学团队共同发展

依据“高校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是学科建设的一项核心工作”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依托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国家各类基金项目科研优势,实现科研反哺教学的战略。实践“科研思路反哺教学理念、科研实践反哺课程教学、科研成果反哺教材建设、科研基地反哺教学基地、科研学术活动反哺本科教学活动、科研实验反哺教学实验”的教学改革。

(八)搭建三个平台,培养学生四大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搭建课堂教学、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三个学习平台,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思路,将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纳入课程体系并分解融入课堂和实践教学,设置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模块学分(4个学分),全面培养学生的从业技能、科学研究、科研管理、适应社会四大能力,最终实现德、智、体、能、美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