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障
1.严格执行并落实学校本科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并落实好《西北师大本科教育100条》、《“大思政格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西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西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劳动实践课”实施指导意见》、《西北师范大学本科课堂教学延伸“五个环节”实施办法》、《西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西北师范大学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训练计划》、《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实施办法》、《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转换管理办法》、《西北师范大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办法》、《西北师范大学教学工作规程》等教学管理制度。近三年我专业没有出现过教学事故。
2.健全教学质量评价监督保障机制。依据学校《本科生指导手册》和《学评教办法》等规定举措,学院每学期都开展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工作,充分发挥学生、教师、督导专家、管理职能部门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及专家评教的三级教学质量评估,不断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学院制订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院级督导组成导师团队,对青年教师进行随堂听课、评价诊断和意见反馈。通过三级教学评教,有利于掌握全院教师的教学能力、讲课质量、学生学习态度、课堂秩序以及教学管理情况,对于提高师德师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三年学生对专业教师的教学测评优秀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3.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助益本科人才培养。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主动适应国家尤其是甘肃乃至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注重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以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变革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为重点,不断完善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一是突出课程思政作用,在课程大纲制定中突出对专业价值伦理、家国情怀毕业要求的支撑,推进专业核心课程率先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二是落实本科课堂教学延伸“五个环节”实施办法,引导大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三是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通过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和社会服务等形式,促成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务实践能力养成;四是初步形成了“培养、研究、试验、示范”逐步推进的高水平、有特色、有优势、声誉好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