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条件

当前位置:首页 > 申报材料 > 教学条件

1. 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门课程使用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研究成果的法学专业主干课教材,同时也是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具体信息如下:

龙宗智、杨建广主编:《刑事诉讼法》(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该教材的特色是:内容完整、全面;形式和功能多样;目标定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2.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1)要求学生登录中国知网,课前提前查阅下载相关章节的期刊论文,以便提升课堂讨论效果。主讲教师有选择地把一些重点期刊论文、网络文章提前以电子邮件或微信形式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思考。

2)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阅读刑事诉讼法方面的经典著作,包括古今中外的论著。

3)向学生推荐“中国刑事诉讼法律网、中国诉讼法律网、中国证据科学网、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庭审公开网”等网站,要求学生关注学界动态、典型案例及裁判文书,供学生学习讨论。

3.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法学院已经建成的实验室平台,在法律实务综合模拟平台上进行授课,使学生初步熟悉刑事案件办理流程,初步掌握相关司法文书的撰写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1)利用法学院在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建立的实践性教学基地,组织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实训学习。

2)利用法学院建成的全真模拟法庭开展模拟审判。

3)利用法学院建成的实验室,模拟刑事案件审判流程。

5.网络教学环境

课程组搜集的相关网站可以为本门课程讲授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案例资源。

本课程已经建成网站,与课程相关的授课大纲、授课教案和授课课件、思考习题、典型案例均已上传,学生可以随时查阅、下载相关内容。在本门课程的相关栏目下,设置了“在线答疑”栏目,此外,主讲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的微信群,可以满足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法学院已经建成的实验室拥有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可以满足网络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