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类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首 页 | 推 荐 书 | 科学总结 | 成果简介 | 完 成 人 | 成果视频 | 成果目录 | 解决问题 | 创 新 点 | 推广应用 | 成果资料 | 推荐文件 | 成果鉴定 | 特别关注
公共管理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成果完成人
       成果负责人简介

孙健,甘肃通渭人,分别于1994年、2000年、2005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事公共管理学博士后研究,甘肃省第二层次领军人才。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教授、主任,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公共管理基础理论、领导科学与艺术的教学、研究工作……

    课程组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实践,并结合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性质,针对社会对公共管理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适时地调整和优化了公共管理类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了教学模式,并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1)依托培养目标,确定了课程体系模块。这些模块主要有核心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工具、技能和应用课程模块、专业实践课程模块、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模块和其他模块,大大提高了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效果,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缩短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
  (2)充实了薄弱环节,加强了重点建设。长期以来,公共管理类教学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够合理,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的问题,课程组以教学改革工程为契机,不断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计划,充实了原有课程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加强了重点建设。比如实践教学和工具、技能应用课程的教学一直是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调整之后着重这方面的建设和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3)强化了工具、技能和应用课程,提高了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公共管理类课程涉及到多个学科,公共管理问题复杂多变,加强工具、技能课程的教学是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一个关键,也是以后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为此,课程组在构建课程体系模块式时专门设立了工具、技能和应用课程模块,主要包括统计学、计算机及其应用、社会调查、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同时包括了对定量研究基本方法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一系列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注重了实践教学,强化了综合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训练,综合能力低,是当前公共管理类课程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为此课程组十分注重公共管理类课程建设中的实践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应用,同时又申请采购了奥派电子政务教学模拟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平台软件和公务员考试模拟系统软件等,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课程组为了强化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全程跟踪、导致负责”的机制,一方面对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状况进行跟踪,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通过对课程论文、学年论文、社会实践等多个环节强化公共管理类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5)加强了师资力量建设,提升了科研能力。课程组为了提升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采用青年导师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攻读博士学位,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同时又加强了与校内外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学术交流、外出进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6)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完整合理,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注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多维交互教学模式的应用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教学的重视与强化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7)编著了公共管理类系列教材,承担了多项项目,发表了多篇论文,获得省、教育厅奖项9项。目前,课程组编著公共管理类系列教材有10部,有的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比如《领导科学》教材,包括南开大学都在使用;承担了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1项,在教学中发挥极大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承担了8项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甘肃省社科项目,为地方政府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贡献;发表了30篇学术科研论文,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8)建成了2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目前,课程组建成了《公共管理学》、《政府经济学》省级精品课程,建成了《领导科学》等3门校级精品课程。

版权所有:西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类课程组  技术支持:戴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