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申报教学成果奖——艺术素养类课程《基础集邮学》建设和教学 | |||
|
|||
![]() |
|
第一章 邮票概论
邮票(含小型张、小全张、小本票)是集邮的主要收集对象。对于集邮者来说,掌握有关邮票的知识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理解其他邮品的基础。
1邮票的构成元素
邮票的构成元素包括铭记、票题、面值、图样、齿孔、刷色、形状、材质、背胶和志号等。 1.1铭记 铭记(inscription)是指印在邮票上表明发行国家(或地区、机构)的名称或(和)标记。除英国和少数国家的古典邮票,世界各国的邮票几乎都印有铭记。 邮票上的铭记有的是全称,有的是简称,有的还在国名之后加上“邮政”或“邮资”字样。如奥地利、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现代邮票采用国家名的全称;美国和加拿大等国邮票大多数是简称,分别为USA或US和CANADA。有些国家的邮票铭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则用不同的铭记,如意大利,1946年为“意人利共和国”、1955年起则为“意大利邮政”,1969年起则为“意人利”。新中国邮票的铭记曾采用过“中华人民邮政”、“中国人民邮政”,1992年起采用“中国邮政”并加注“CHINA”按照万国邮政聪明的规定,各国邮票的铭记除采用本国文字外,还应加注拉丁化文字国名。联合国邮票铭记则同时印有英、法、西班牙才、俄和中文等5种文字的铭记。 有少数国家邮票铭记与国名不一致,如瑞士(SWISS)用“ELVETLA”(瑞士守护神的名宇),匈牙利(HUNGARY)用“MAGYAR POSTA”。 在现代邮票中,仅有英国、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等发行的邮票不印文字铭记,而分别印君主侧面头像、狮、皇冠和龙的图案。 铭记在邮票诸要素中是最重要和最严肃的。集邮界称之为“花纸头”的假邮票,其特征主要是其“铭记”所涉及的国家是杜撰的或已无邮政存在。 1.2票题 邮票的票题是指印在邮票上,能概括邮票图样内容的名称,故又称为邮票的名称。票题是邮票设计的依据,文字要求精确、简练。票题通常由国家邮政主管部门选定,邮票设计家依据它进行命题创作。 世界各国的大多数纪念邮票都印有票题。新中国邮票的票题颇具特色,常常是全套邮票有一个总票题(又称套名),而各枚邮票又有分票题(又称图名)。如“T.113”邮票,全套4枚,都印有《中国古代体育》总票题,但4枚邮票又分别印有《弓箭》、《围棋》、《捶丸》、《蹴鞠》的分票题。有的邮票全套总票题省略不印,而只印各枚邮票的分票题。世界各国有许多邮票未印票题,但发行邮票的邮政主管部门在确定选题井决定发行该邮票时,即确定了邮票的名称并公诸于世。但许多早期邮票在发行时并无正式名称,而是后来由邮票收集者或目录编撰者根据该套邮票的功能、图样反映的主题,或邮票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予以命名。其中不少邮票是集邮界约定俗成的名字,然后由官方或某一组织予以认定,如“黑便士”、“大龙”邮票。 票题大多印在邮票画面上。新中国邮票票题有许多是印在画面之下的票边上,文字虽小,但非常清晰,其明显的优点是不影响主图的画面。 集邮者对邮票进行鉴赏,首先必须把握邮票的票题。 1.3面值 邮票的面值(facevalue)是指印在邮票上的邮资金额数及其货币单位,以表明预付邮资的数值。按照万国邮政联盟的规定,邮票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邮资金额数。邮票的面值总额通常以该国邮政业务资费来确定。一个国家的邮票面值,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其政治经济情况。面值特别高的邮票一般都出现在政局动荡、通货膨胀的特殊时期。世界上面值数额最大的邮票是匈牙利1946年7月13日发行的普通邮票,其货币单位采用10亿朋戈,其中最高面值为50万10亿朋戈,即5×1017朋戈。 在世界上也有同时印两种或多种币制,从而成为具有两种以上面值的邮票。世界上第一种同时印有两种面值的邮票是加拿大1881年发行的,它标有当地货币10便士和英国货币8便士。 改变面值的邮票称为加盖改值邮票。改变邮票面值权属邮票发行主管部门。 有的国家的某些邮票没有印面值,这种邮票称为无面值邮票。早期的无面值邮票是以不同刷色表示不同面值,如巴巴多斯1852年发行的守护神图邮票,刷色为深绿色、蓝色.浅蓝色和红褐色,分别表示0.5、l、2和4便士。近期的无面值邮票也有用字母表示面值的,如美国自1978年以来发行过标有A、B、C、D、E、F、G、H等字母的邮票,这些邮票在邮局出售时是通过公告确定面值的。还有一种单位邮票(Unit Postage Stamp),其票上不印邮资金额和货币单位,只印邮件种类名称,一枚邮票为一个计量单位,故名。这种邮票在出售时以当时邮件的标准邮资收费。它多用于币值变动剧烈、邮资调整频繁的特殊时期。中华邮政最早的单位邮票是1941年发行的快信、挂号邮件邮票。1949年货币急剧贬值时,中华邮政曾发行一组单位邮票,票面印有“国内平信”、“国内挂号信闲”、“国内快递信函”、“国内航空信函”等字样,使用时按当日收费体准收费。因此,无面值邮票和单位邮票实际上依然是有面值的,只不过是未直接印出而已。 邮票面值与主图的和谐统一早已为邮票设计家所重视。世界早期邮票有许多是以面值数字为主图案的,如著名的巴西“牛眼”邮票。在现代邮票设计中,对数字面值的要求,除醒目外,还要考虑它与主图的协调。在新中国邮票中,有的面值设计很具特色,如“T.77”《明清扇面画》邮票,将面值安排在主图扇山间的下方中央,它优像扇轴,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在邮票发行期内,邮票的售价与邮票面值是相等的,邮局与邮票代售处不得高于或低于面值出售。但有的邮票(如小全张、小型张、无齿票等)在发行时,国家邮政主管部门可以规定售价超出面值。 1.4图样 邮票的图样又称为邮票的图案(design)或图画,是指邮票画面的整个图文,是邮票诸要素中最显著、最活泼的要素。很多集邮者是由于邮票的画面美而开始集邮的。邮票的图样是由主图和边饰构成的。 邮票的主图是指邮票图样的中心内容,它虽然千变万化,但各个时期特色不同。早期邮票的主图较简单,主要是人像、徽记、数字,如英国早期邮票都是女王头像,我国清代邮票很多是具有帝王象征的龙等。中期邮票的主图开始日益多样化,宗教、动物、风景等占很大的比重,而且常常是一套多枚。现代邮票更加丰富多彩,内容几乎涵盖了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表现手法也更加多种多样。 邮票的边饰是指主图边缘的装饰图案,它是邮票图样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常与主图有内在联系。东西方邮票的边饰有各自的民族传统,西方国家的邮票多采用立柱。拱门和花环等边饰,而中国多采用挂落、回纹、如意等。邮票边饰的发展有由繁到简的变化趋势。现代彩色邮票的无边饰邮票大量增加,以突出主图。 邮票图样的艺术形式主要是绘画和摄影。邮票图样几乎采用了所有的绘画种类的作品,如水彩画、油画、水粉画、素描、版画、壁画、钢笔画、中国画,乃至电脑绘画的作品。邮票图样原画的种类常具有民族特色,如中国邮票采用中国画作为图样的有较大的比重。 邮票图样是专题集邮研究的重要内容。 单枚邮票图样的尺寸称为图幅(size of design)。对有图文边框的邮票,图幅按边框度量;对没有边框的邮票,按图样四边的明显外缘端度量。邮票图幅的表示方法是:矩形邮票用横向长度X竖向长度表示;三角形邮票用左腰长度,右腰长度,底边长度表示。计量单位为毫米。图幅是研究邮票印版的依据之一。 1.5齿孔 齿孔(perforatim)是指整张邮票的各枚邮票之间凿打的孔洞或压痕。分撕后,邮票四周凹进去的孔和凸出的齿合称齿孔。齿孔能起便于整张邮票分撕的作用。 最初的邮票是没有齿孔的,销售和使用时需用剪刀剪裁,极不方便。1854年,英国首先正式发行了有16度圆孔齿的邮票,此后世界各国相继仿效。1878年我国发行的“大龙”邮票已有齿孔。 1.6刷色 邮票上所呈现的颜色称为刷色(colour)。邮票的刷色是依靠专用的印刷油墨来表达的。在所有印刷品中,邮票刷色中的工艺手段是最为多样的,它使邮票较一般印刷品的色彩表现更丰富,更有观赏价值。 色彩是美感中最普及的形式,它在邮票艺术中有重要的作用。刷色造成的色彩的作用首先是在邮票中表现出物体的形象,使邮票画面体现美。由于邮票艺术的创造和鉴赏都包含了作者和鉴赏者的丰富情感,因此刷色在表现人的情感上也有其独特的作用。色彩的表情性包括色彩的暖与冷、活泼与忧郁、华丽与朴素等,人们面对一定的颜色产生的联想往往有明显的共同性。此外,相近的颜色还意味着调和,而歧异的颜色意味着对立。 邮票的刷色是邮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1.7形状 邮票边缘或边线所构成的几何图形称为邮票的形状(sape)。邮票的形状涉及邮票的票型和票幅。 1.7.1票型 邮票的票型是指邮票的形状与式样。由于邮票印制工艺和作为邮资凭证实用性的限制,世界上绝大多数邮票都是矩形的,其次是菱形和三角形的。集邮界一般将矩形以外的邮票统称为异形邮票。 世界上第一种邮票“黑便士”即为矩形邮票。1846年,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利山德亚市邮政局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圆形邮票(印在蓝色纸上,有“蓝色男孩”之美名);1847年,英国发行最早的八角形邮票;1851年,英属新不伦瑞克首先发行菱形邮票;1852年,德国最早发行正方形邮票;同年,罗马国发行椭圆形和盾形邮票;1853年,英属好望角首先发行三角形邮票。到近代,虽然也曾出现过六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形状的邮票,但并未得到发展。由于20世纪60年代不干胶复合材料邮票的发明,邮票形状的多样化得到了发展,出现了钻石形、六角形、心形、地图形、水果形等异形邮票。由于这些异形邮票商业化程度很高,在集邮界声誉不好,目前已很少发行。 票型对邮票艺术也有影响。表现高大的树木、建筑物的邮票,一般宜用直形矩形票型;表现宽阔场面的邮票,则宜用横形矩形票型。当然,票型的应用也与所表现的主题有关,如“T.56”《苏州园林一留园》,采用62x26mm的扁长票型,表现出了留园的小巧玲珑的园林特点,艺术效果相当好。 1.7.2票幅 票幅是指邮票面积的大小,用邮票宽×高的毫米数表示。票幅的粗略的测量方法是测出单枚邮票左右齿尖和上下齿尖间的距离。由于单枚邮票很可能出现短齿或长齿,这种测量方法并不准确。法并不准确。精确的测量方法是用带有直角边的四方连邮票,即从左侧邮票的左边框(或其他参照物)量至右侧邮票的左边框,从上侧邮票的上边框(或其他参照物)量至下侧邮票的上边框。 邮票票幅的宽和高一般不超过60mm,这是邮票艺术的重要特点。普通邮票的票幅一般较小,以利邮政业务;而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票幅较大,以利较好地表现艺术形象。一般题材的邮票对票幅要求不高,但也有一些题材的邮票,其票幅的大小往往影响其审美价。如“T.130”《泰山》等中国名山邮票,票幅采用54 x 40mm,艺术效果很好,但“T.67”《庐山风景》邮票,票幅仅为40x25mm,使雄伟的庐山表现受到限制,削弱了审美价值。系列邮票的固定票幅,如我国生肖邮票均采用26Χ31mm,能增加其整体美。 1.8材质 邮票的材质(material)是指印制邮票采用的材料,可分纸质、非纸质和复合材料三大类。印制邮票的材质最初都是纸质。1955年匈牙利发行用铝箔印制的航空邮票,使邮票的材质突破了纸质的范畴;1958年波兰用丝织品印制小型张;1964年塞拉里昂用不干胶印刷纸印制自粘邮票;1967年不丹用纸与塑料的复合材料印制邮票,并于1973年用塑料印制唱片邮票;1983年吉布提用木材印制邮票;1988年奥地利制成全息邮票。由于用这些新的材质印制的邮票在邮政通信中不实用,而且成本又高,大都并未得到发展,只有使用方便的不干胶复合材料(即不干胶印刷纸)和防伪性能极佳的全息材料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邮票的材质仍然是纸质的。我国至今尚未发行过非纸质和复合材料邮票。因此,纸质研究仍然是邮票材质研究的重点。 1.9背胶 邮票背侧刷有的胶质称为背胶(gum)。背胶是邮票的特征之一。背胶的邮政功能是方便人们将邮票贴在信封上。世界上第一种邮票“黑便士”就刷有背胶。 背胶可使邮票平整挺括而又有光泽,对邮票可起装饰作用,因此背胶已成为邮票艺术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早期邮票未刷背胶,60年代开始使用属于黄胶类的马铃薯淀粉胶,这种背胶耐湿性差,难以保持原有的背胶状态。70年代开始,新中国邮票的背胶都使用属于白胶类型的聚乙烯醇,这种背胶质量高,光泽好,大大提高了新中国邮票的审美价值。实际上20世纪40年代各国就已开始使用聚乙烯醇,而且目前使用十分普遍。1964年,塞拉里昂首次使用不干胶背胶。不干胶又称为自粘胶(不溶于水),是一种不用水湿润即可粘连的胶。由于不干胶使用方便,而且卫生,这种邮票背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 1.10志号 邮票的志号(Serial number)是指印在邮票上的有关邮票印制发行情况的文字记录,常用纤细的文字印在邮票边框之下,大体可分文字(志)和数字(号)两部分。 志:文字部分主要是票种,如新中国邮票上的“纪”、“特”、“J”、“T”等。 号:号是数字部分。数字部分首先是发行年份,这是最早出现在邮票上的号(最初印在邮票边框以内,后来移至边框外)。其次是套号、枚号。在我国,枚号还在前面加上全套枚数。个别国家以字母替代数字表示枚号。新中国“纪”、“特”志号的邮票还印有总序号。 新中国邮票自1992年2年起采用年度志号。如《鹳》第1枚邮票,其志号是“1992-2”(1992年第2套)、“(2-l)T”(全套2枚,第1枚,属特种邮票)。 邮票的志号能力集邮者收集、整理、鉴赏和研究邮票带来便利。
2邮票的定义和属性
2.1邮票的定义 1840年5月发行的“黑便士”邮票,并不是罗兰·希尔突然想出来的,而是从印花(stamp)家族中孕育出来的。Stamp一词作的意思是用一个印模在纸、布等表面印出或压印(压凸)出图案、文字等,而作为名词则是表示上述动作造成的结果,即印花,印出来的一朵小花样或表明面值的文字。 早在17世纪,欧洲就出现了各种税或金融印花。比如在英国,1694年即开始采用压印的税印花,1712年在报上使用报纸印花。从1820年开始,英国国家税务局就将有背胶的印花用于预付帽税、专利成药税和其他商品税。各种印花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具有面值。 虽然早在17世纪巴黎就曾用过一种邮资包封纸,但将印花引人邮政的最早例子之一是1819年由撒丁王国发行的“小骑士”邮简。后来,澳大利亚悉尼市又于互838年发行带有盾形徽记及邮政总局字样的,有无色凸起邮资图案的邮资邮简和包封纸,并以每个2便士的价格预售。 “黑便士”邮票和以后发行的邮票都具有上述印花和邮政用品的特征:即具有面值和医案,但不同之处是邮票能贴用。因此,在最初英语中往往将邮票写成adesivestamp(粘贴的印花),后来才将邮票写成postageStageStmp。 关于邮票的定义,一般认为,邮票是指由国家(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属于有价票证。它通常具有三个要素:邮政所属国家或发行机构的标志、面值或相当邮政资费效用的标志和图样。 2.2邮票的属性 邮票是伴随邮政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基本属性或第一属性是邮资凭证,其特点首先是只能一次性使用。贴在信封上的邮票,一旦被盖上邮戳戳,即表示已预付的邮资为邮政所接受,并已被使用。本属性的另一个特点是只能按面值使用。如我国的“T.46”《庚申年》邮票,面值为8分,尽管今天它的价格已高达1500元以上,但在邮政通信时,只能按8分面值使用。 由于邮票有精美的画面和主题内容,于是邮票又派生出它的第二属性——文化属性。邮票有广泛的题材,可以说它是一种记录人类文明方方面面的艺术品,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媒体,具有广泛的宣传和传播知识的作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邮票还是一种历史文物或历史研究资料。 邮票进入市场产生了邮票的第三属性,商业属性。这个属性表明,邮票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买卖和交易。但是,邮票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殊性在于它只能一次性生产。也即一次印制完成发行后,不论其数量和价格,都不能再重新制版印制(普通邮票除外)。邮票的特殊商品属性使集邮者将其作为收藏品收藏。但需注意的是,邮票(包括其他邮品)通常需要在收藏数十年后才能实现其增值的效应。
3 邮票的票种
邮票的票种(kinds ofstamps)是指邮票的种类。从1840年至今,世界各国发行的邮票种类已有一百多种。如对这些票种进行分类,大致可按以下方面进行: (1)按用途分类: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航空邮票、欠资邮票、包裹邮票、附捐邮票、公事邮票、快信邮票、挂号邮票、军事邮票、稿件邮票、回执邮票、明信片邮票、流动邮局邮票、国内邮件邮票、国际邮件邮票、邮税两用票、火箭邮政邮票、城市邮资邮票、抽奖邮票等。 (2)按发行机构分类:有中央邮政邮票、地方邮政邮票、航空公司邮票、国际组织邮票、大学邮政邮票、客邮邮票、流亡政府邮票等。 (3)按使用区域分类:有国内邮件邮票、限地区使用邮票、多国通用邮票等。 (4)按印制发行形式分类:有专印邮票、加盖邮票、改值邮票、临时邮票等。 (5)按出售形式分类:有全张邮票、卷筒邮票、小本票、电子邮票等。目前国际上邮票票种有简化的趋势,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3.1普通邮票 普通邮票(regular stasmp)简称普票,是一类在邮政通信中最常用、使用量最大的邮资凭证。世界上第一种邮票“黑便士”就是普通邮票。普通邮票的特点是 (l)发行量大,使用量大。如我国普通邮票,1987年发行近物亿枚,约占当年邮票发行量的80%。在世界各国古典时期发行的邮票中,99%都是普通邮票。 (2)邮票主图各国都选用该国最典型的人物或事物。如英国以国王头像作为普通邮票的主图,1840年一直保持至今。法国的谷物女神、美国的历届总统、挪威的邮政号角等都是在较长的时间内作为普通邮票的主图。又如我国目前使用的长城普票,前几年使用的中国民居普票,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3)邮票面值齐全,能满足各类邮政业务对面值的要求。如我国目前使用的长城普票系列,有5、10、15、20、30、40、50、60(2种)、80、100、150、200、230、270、290、300、420、440、500、540分,以及10、20、50元等24种面值。 (4)票幅较小,以利降低成本,便于储存和运输。如目前我国使用的“普29”《万里长城》,票幅仅20x18mm、普通邮票最主要的特点是发行期长,需要多次加印和制版。如中国民居系列普票(含“普23”、“普25”、“谱28”),1986年4月1日开始发行,直至1997年仍在发行使用。由于普票可以多次加印和制版,邮票的诸要素都可能发生变异,因此普通邮票是集邮家历来重视收集和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 3.2纪念邮票 纪念邮票(coariemorative stamp)是为了纪念国内外重大节日、历史事件、社会活动或著名人物等而发行的邮票票种,通常在它的图样上印有纪念性质的主图和相关文字,是常用的通用邮票之一。世界上最早的纪念邮票是德国巴登和符腾堡于1851年发行的《德奥邮政联盟1850》邮票。中国的第一套纪念邮票是清代1894年发行的“慈禧六十寿辰”(俗称“万寿票”邮票。纪念邮票的特点是: (1)票幅较大,以充分展示所纪念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 (2)全套枚数较少,有许多纪念邮票是单枚一套的。 (3)印量通常不大,发行期短,如我国的纪念邮票发行期为纪念邮票上有半年。 纪念邮票的主要特点是它有特定的发行日期。如我国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民族大团结》邮票,必须在1999年10月1日发行。 3.3特种邮票 特种邮票(spacial stamp)又称为宣传邮票或专题邮票,是为宣传和展现某一特定题材而发行的邮票票种。特种邮票也是一种通用邮票。1899-1900年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发行的大型风光邮票,开创了特种邮票之先河。 特种邮票是从普通邮票和纪念邮票派生出来的一个票种,它具有这两个票种的一些特点。它在票幅较大、印量较小、发行期短(在我国为半年)等方面与纪念邮票相仿,而在全套枚数较多方面又与普通邮票类似。 特种邮票的主要特点是其发行日期与被宣传的主题没有必然联系。特种邮票的这种特点开阔了邮票的选题范围,一些以住不能作为纪念邮票发行的题材,可以这种票种发行;一些以徽、风光名胜、文化艺术、风士人情、文物古迹、古今建筑、珍稀动植物、科研成果、建设成就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发行特种邮票剧增,其种和数量早已超过纪念邮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票种。 世界各国的特种邮票的组合形式比较多样化,有小型张、小全张、小版张、连票和副票等多种形式,选题丰富,常大套发行,或构成系列邮票,深受世界各国集邮者的欢迎。 3.4附捐邮票 附捐邮票(semi-postal
stamp)又称为慈善邮票或福利邮票,是为社会公共事业等集资金的通用邮票。一般附捐邮票的面值包括两部分,“+”之前为邮资面值,“+”之后为附捐金额,邮票以这两部分的总面值出售,但附捐金额不得充作邮资,故附捐邮票又称为半邮政邮票。按照万国邮政联盟规定,附捐金额数不得超过邮资面值的50%。附捐邮票的附捐金额还可印在副票上,1913年匈牙利首先发行过这种形式的附捐邮票。
1897年6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在世界上首先发行资助《痨病之家》的附捐邮票。我国于1920年发行第一套用于资助黄河水灾的附捐邮票。新中国于1984年发行“T.92”《儿童》附捐邮票。 3.5专用邮票 专用邮票(special use stamp)是指用于寄递某些特殊种类的邮件而发行的邮票种。目前广泛存在的专用邮票票种有: (1)航空邮票(airmail stamp):是一种专为寄递航空邮件而发行的专用邮票。世界各国早期发行的航空邮票的图样多选用与航空有关的内容,尤以各种航空器的图案为多。航空邮票一般印有“航空邮票”或“航空邮政”等字样。航空邮票的面值都是当时相应的航空邮件邮资。航空邮票只能用于寄递航空邮件(该邮票的部分预售款需分归航空部门),而不能普遍使用。有些国家的航空邮票还可分为航空纪念邮票、航空公事邮票、航空挂号邮票、航空挂号邮票是1917年5月意大利发行的。中国的第一套航空邮票是1927年7月发行的北京一版航空邮票。新中国发行过两套航空邮票。 (2)欠资邮票(postage due stamp):是寄件人未贴或未贴足邮资,经邮局加贴作为向收件补收邮资的一种专用邮票。欠资邮票的主图一般都比较简单,多以面值数字、衡器及欠资、应收文字为图样。现在世界各国通行的是用法文TAXE的第一个“T”作为欠资邮票的标志。世界上最早的欠资邮票是1845年由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发行的。中国最早的欠资邮票是用1904年大清邮政发行的伦敦版“蟠龙”票加盖的,而第一套专门印制的欠资邮票是同年发行的伦敦版第一次欠资邮票。新中国第一套欠资邮票是1950年发行的,但1956年后停止使用欠资邮票,只要欠资邮件上加盖欠资邮戳或签条。 (3)军用邮票(military post stanp):是为优惠军人,专为军事部门或准军事部门及军人使用的专用的邮票。它的票面上常印有关的图文和面值,一般不在民用邮局出售。世界上第一种军用邮票是1859年土耳其为支付海军舰只运送邮件费而发行的海军部邮票。1942-1948年,我国中华邮政曾发行军发行军用邮票10套17种。新中国也曾于1953年8月1日和1995年8月1日分别发行过“军人贴用”和《神圣的使命》军用邮票,后来都由于难以控制使用范围而停用。
4邮票的计量单位
邮票的计量单位是指邮票在印制、使用和集邮过程中的计数单位。以下是常用的邮票计量单位。 4.1张 张(sheet)是指在邮票(卷筒邮票和小本票除外)印制厂生产整个过程中,成品未出厂前的最小计量单位。邮票全张可分为印刷全张(printing seet)和邮局全张(Post office sheet)。印刷全张是指邮票印制完成时的全张,是一块印板上印出来的全邮票。邮局全张又称为成品张或发售全张,是邮票印制完成后,经检验、打包,发送给邮局出售的整张邮票。邮局全张通常四周带有边纸,边纸上印有厂铭、规矩线、制版铭、信息记号等版铭,有时在边纸上还印有邮票名称。邮局全张的尺寸一般以横向尺寸乘以纵向尺寸表示,计量单位为毫米。邮局全张通常要描述全张的枚数。现代邮票的邮局全张一般是由印刷全张裁切而成。小型张和小全张也属于邮局全张的范围。 4.2小版张 小版张(sheetlet)是相对于已有邮局全张而又另行印制枚数较少的全张邮票。在特殊情况下,小版张上的邮票可少至1枚。小版张四边均有边纸。 最初的小版张是因邮票印刷工艺的需要而出现的。中国的“大龙”邮票印版从1878年印到1883年时,有的子模已损坏不能再用,只好将原来的25(5×5)枚的印刷全张(即邮局全张)改印为20(4×5)枚的小版张,从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小版张。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行纪念小版张的国家逐渐增多,如1933年奥地利维也纳国际集邮展览发行了纪念邮票,同时又加发四方连纪念小版张。1980年我国发行的“J.59”《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有全张枚数为50(5 × 10)的邮局全张,同时又有全张枚数为12(4×3)的小版张。 对于只印枚数较少的邮局全张,通常称为套票小版张。 4.3枚 枚(copy)是指从全张或整筒邮票中分撕(分裁)至不能再分撕的,具有独立使用功能的最小单位。枚有时也用作一套邮票所含的种数,如“T.140”《华山》邮票,全套4枚。 4.4种 种(kind)是指邮票图文、刷色、面值、票幅、齿孔、材质等完全相同的邮票类别的名称。如果邮票中上述各项有不同,则为不同的种。如“特1”《国徽》,全套5枚,图样、齿孔、材质完全相同,但刷色。面值不同,因此这套邮票有5种邮票。 4.5套 套(set)是指表现某一特定主题而发行的若干种邮票的总称。套是传统集邮收集邮票的基本单位,邮票市场的邮票价格,一般也以套作为核算单位。 4.6连 连是连票(se-tenant)的简称,是指从全张或整筒邮票上分撕下来的两枚或两枚以上邮票的相连者。受集邮者欢迎的一枚以上的收集方式是同票四方连,而4枚以上的邮票方连称为大方连。如果连票不是方连状,横连者称为横连票(如横双连),直连者称为直连票(如直双连) 4.7本 本是小本票的计量单位。小本票是指由国家邮票发行部门将若干套或若干枚邮票装订成册出售的邮票。在小本票封皮上常印有图案、设计者照片和文字介绍。 4.8盒 盒是小型张(或小全张)特定封装的计量单位。新中国小型张邮票通常一盒内含100张,在每盒的标签上标明邮票的志号、名称、面值、张数。 4.9包 包是邮票印刷厂将邮票成品按一定数量的邮局全张(如500张)方式包装的计量单位。每包封皮的标签上标有该包邮票的志号。名称、图号、面值和张数等以及每张枚数和整包枚数。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铭记 图样 主图 边饰 齿孔 刷色 票幅 背胶 志号 邮票 票种 附捐邮票 专用邮票 航空邮票 欠资邮票 军用邮票 印刷全张 邮局全张 小版张 枚 种 套 二、问答题 1.什么叫票幅?应怎样准确地测定邮票的票幅? 2.简述邮票的属性。 3.简述普通邮票、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特点。 4.何谓邮局全张,它有哪些特征? 5.为什么邮票计量单位称枚,而小型张计量单位称为张?
参 考 文 献
[1]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 [2]盛名环,黄宪明主编:《中国集邮百科全书》,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年版 [3]李明:《黑便士的长辈们》,《邮票诞生160周年纪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年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