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艺术教育曾经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美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1989年,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从1989年—2000年的第一个十年规划,以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围绕这个十年规划,各地教育部门从端正学校艺术教育的思想认识、建立行政和教研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培养和培训教师队伍、配备教学器材、开展科学研究等一系列的基础性工作入手,大力推动规划的实施。根据国家艺术教育规划,我校积极加强艺术教育基础设施、课程建设工作,开展了一系列艺术教育活动。
1992年9月,随着本科五年教改工程的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委员会决定“基础集邮学”列入艺术类素养课程开设,学校成立基础集邮学教研室(现为基础集邮学课程组)。1994年7月,甘肃省教委艺术教育检查评估组来校对“基础集邮学”进行全面考核,同年9月,原国家教委又对甘肃省艺术教育课程进行了评估,“基础集邮学”获得良好成绩。1994年11月,基础集邮学课程组申报的项目“基础集邮学教学探索”列为甘肃省高等教育重大教学研究项目。十五年来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基础集邮学”课程现已成为我校艺术素养类课程中的精品课程。
1、编写教材、大纲,收集各类教学资料
我校“基础集邮学”开课,首先基于赖景耀出版专著《漫话集邮》,此书成为我校“基础集邮学”课程开课后的第一部教材。赖景耀参编,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基础集邮学教程》教材后来成为我校“基础集邮学”课程的指定教材。课程组教师编写教学大纲、教学框架。2004—2005年,基础集邮学课程组老师和有关人员一起设计了该课程的电子教案,电子教案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使集邮学真正成为一门图文并茂的艺术鉴赏和提高整体美育功能的课程。课程组订阅《中国集邮报》、《集邮》、《飞天邮苑》等报刊杂志,并大量收集相关集邮学资料,不断充实教学资料,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基础集邮学”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站设计开发已基本完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件和网站自主学习。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目前最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课堂教学的效果、质量对整体教学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课程组教师根据大学生文化水平高,接受能力强的特点,按照当前国际较为流行的集邮方式,将整个课程主要分为传统集邮、邮政历史集邮、专题集邮和极限集邮等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自己的特点、收集对象、收集方法、具体应用等部分,同时把基础知识融会到相应的专题中,如在讲授传统集邮时,我们重点讲解如何对邮资票品各种特征进行微观研究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所研究的内容进行综合版式研究,让学生了解到进行这些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又如关于专题集邮,则重点讲解它与传统集邮的异同,以及如何根据主题去收集尽可能多品种的素材。这样的专题学习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与强烈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在了解和掌握科学的集邮方法的同时,审美能力不断提高。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利于专题的整合和优化,教学时可根据需要,互相穿插进行专题讨论,而不必拘泥于各自的范围。例如传统集邮、邮政历史集邮、专题集邮都注重收集实寄封,但是各自对实寄封的侧重点就很容易讲清。
3、营造审美气氛
审美教育是感性教育的高级形式,教育的目的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学科技能外,还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道德情操,培养真善美的行为与情感。由于集邮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民族性,融历史、艺术、美学、印刷技术于一体,这就为“基础集邮学”课程实施审美教育提供了条件。审美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通过营造审美化的气氛,师生之间有一种热烈的情感交流。课程组教师给学生上课时,每一节课都会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精美的邮票,或看一看经过创作编组出的专题集邮展品,或讲一讲实寄封上的记载的邮政历史等,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开阔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欣赏中去学习集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集邮有更进一步的兴趣时,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4、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受集邮的魅力,增加感性认识,课程组把部分教学环节直接安排在集邮活动现场进行。如《水车与风车》在兰州举行首发仪式,卓杰老师带领集邮班学生现场授课。与此同时,大学生们通过欣赏一部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编排新颖、富有创造性的邮集,也受到教育和启发,获得了美的熏陶,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现场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高雅的艺术,更想不到的是,集邮还能在世界邮展上披金挂银为国增光,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在学生中引起极大的兴奋和兴趣。当他们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有如此大作用时,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5、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建设一批有志于集邮教育,业务过硬、敬业务实的师资队伍,是发展集邮教育事业的关键。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校将“基础集邮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进而成为计划内选修课,陆续正式开出。由于集邮学课符合高校素质教育、艺术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要求,溶入校园文化,因而发展很快。新世纪以来,受到社会认可,得到迅猛的发展。集邮学课教师队伍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得以形成、壮大。为了开好集邮学课,学校成立了基础集邮学课程组。开课初,由赖景耀老师主讲,经过培养,建立了教学梯队,刘信生教授(国家级邮展评审员,甘肃省邮协会副会长)中期主讲,近期由青年教师卓杰副教授(校百花邮票研究会会长)独挡一面,挑起了每学期数百名学生的开课大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