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申报教学成果奖——艺术素养类课程《基础集邮学》建设和教学  

成果完成人:卓杰 谢致远 邵青山 赖景耀

申请材料

集邮文献展品概述

《集邮报》赖景耀

  集邮文献(Philatelic Literature),既是集邮活动中的一个收藏门类,也是纳入国际集邮联(FIP)邮展规则中的一个展品门类。

1985年11月5日,FIP在罗马第五十四届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关于集邮文献的评审规则。《规则》指出:集邮文献包括集邮者能获得的有关邮票、邮政历史及其收集和与此有关的专门领域内所有出版物。

集邮文献展品一般有以下类别:

一是手写和专门集邮研究论文,包括手写、专集、专门性研究文章,书目提要和类似专著、邮展目录、专用目标、讲座文稿等。要求展品是举办邮展并五年内出版的。

二是通用目录,包括世界性、区域性和某一国的通用目录。

三是集邮期刊,包括集邮刊物、集邮报纸、协会机关报、公司商号出版物、集邮年鉴和类似出版物。期刊,报纸展品应当是展前两年之内发行的,并要求以全卷或全年合订本刊式。

四是文章,包括集邮或非集邮出版物中的一般性文章,要求选编10种不同报纸上刊出过的文章。

集邮文献是出版物,同一般集邮不同,故其参展资格和要求有其特殊性。送展者可以是文献作者、汇编者,也可以是编辑出版者(部门),赞助团体或相关集邮团体。送展期限应按前文要求,并要提前三个月将展品寄达邮展组委会,以便提前阅读评审。由于集邮文献属于出版物,故打印但未公开出版的手稿不能参展。再版文献仅有在已作了显著修改的前提下方可参展。对于广播、电视、电影、录相带、VCD光盘等作品目录不能参展(可在展厅播放、供观摩),但印刷手稿、脚本可以参展。

集邮文献展品作为竞赛级展品,需参加评审以确定奖级。评审委员会分工文献展品的评审员将对展品实行打分制这已在1986年斯德哥尔摩世界邮展上首次试行并沿用至今。评分标准如下:

内容、处理:40分。要求评价展品的文学风格,明晰程度和表达技巧;

创造性、意义和研究程度:40。要求评价展品题材的总体意义,展品所表现的独到见解深度、研究深度、分析程度或对题材综合了解的接近程度;

技术性项目:15分。要求评价展品的扉页和版本说明、页码、声誉、书目索引、插图使用等诸方面;

外观印象:5分。要求评价展品的装帧效果、印刷质量。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ACPF)按照中国的国情,制订了全国邮展评审规则,在集邮文献评审时,加了一条标准选题的思想性,评价展品的教育意义。对于不同的文献展品,给人的教育意义侧重各有不同,如:作品给人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作品以理论严谨、考证翔实、论理服人,在思想方法上给人以启迪;作品题材新颖、引人入胜,文字流畅、优美,给人以乐趣和美的享受;作品知识性强,使读者在邮识方面和相关知识方面得到提高。

近年来,国内邮人不断探索集邮文献展品的参展、分类及评审等问题,大致有以下观点:

一是出版物的界定。在国外,出版业比较开放,而国内不成文的规定是:展品必须有正规出版社的书号,有新闻出版部门的刊号、准印号。中国国情下的出书难,限制了不少文献作者参展,建议再开放一点

二是文章展品,仅限于再次出版的册式,不利于观众观摩,限制了文章作者的参展愿望,建议使用框式(将文章制成贴片)。1994年,在兰州举办的全国首届集邮文章展览作了大胆尝试,效果较好,此后又举办过几届,但仅限于民间。

三是文献展品的分类,应更加清晰,以利于评审操作,便于同类比较。2004年5月举办的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览使用了以下分类:集邮图书类(以下分为一般知识类、专门论著类、集邮史料类、目录手册类);集邮刊物类(以下分综合类、专门类);集邮报纸类(以下分综合类、专门类);集邮音像制品类;个人集邮文章汇编。

四是评审标准,应着重从知识性(普及集邮知识的功能);学术性(对集邮领域方方面面的研究成果);社会性(把集邮涉入到社会中去的功能);创造性(文献自有的特色);印刷装帧质量。

以上探讨的出现,说明集邮界越来越重视集邮文献展品,是文献热的标志之一。应当看到:规则的制订是有历史条件的,规则的执行是带强制性的。目前,要参加FIP、ACPF邮展,还得按现行规则办。但是,也应当看到:规则是发展的,是可以修订的,随着实践经验的总结,研究的深入,修订后的新规则将会问世。我国是一个大国,在民间,不受规则约束的,具有探索性的集邮活动可以广泛开展,有利于为集邮组织提供经验,更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集邮队伍中来,对于发展中国集邮事业是十分有益的。

 

申请书
科学总结
 
成果内容
主要内容
创新点
应用情况
 
辅助材料
教案选编
获奖证书
教学活动
论文摘编
其它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