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申报教学成果奖——艺术素养类课程《基础集邮学》建设和教学  

成果完成人:卓杰 谢致远 邵青山 赖景耀

申请材料

   耀

我在高校讲授集邮学课时,第一节课就要问学生:什么是集邮?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收集邮票”。我讲道:“集邮是收集、鉴赏、研究邮票以及与邮政有关的邮品的一项文化活动”,但这一讲法是狭义的、初浅的,不是集邮的定义。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习惯性地要对所讲概念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对于“集邮”,办不到。这是因为:科学界公认,对一门学科中的最最基本概念,只能描述,不能定义。例如,几何学中诸如三角形、椭圆、圆锥等概念都有确切定义,但在他们的定义中都用到了点、线、面、体四个最基本概念。用运动的思想: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讲清了后三者,但“点”仍无法定义,因为它是几何学中最最基本的概念。如果要给“点”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必然需要用到另一个更基本的概念,那“它”又如何定义呢?“集邮”,正是浩瀚的集邮学理论中最最基本的概念,因此只能描述,不能定义。

一百年来,不同身份的人以不同角度在“描述”着集邮。英王乔治五世说:“集邮是王者的癖号,也是癖号之王”;捷克奥托·霍鲁努克说:“集邮是一种爱好、一门科学、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巴甫洛夫说:“集邮是积极休息的一种方式”;罗斯福说:“集邮是研究人类关系的科学”。中国特色的集邮描述更加丰富:集邮是高雅文化活动;集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集邮文化是集邮的精髓等等。还有众多的“说”:兴趣说、消遣说、求知说、学艺说、储财说、交友说、教育说等等。这些描述,都有一定道理,这些描述,让人们从不同侧面认识了集邮,懂得了集邮,丰富了集邮,爱上了集邮。但是,它们都是一种描述,而非定义。没有确切的定义又有何妨?要我说,一句话:“集邮就是集邮”。

“集邮就是集邮”,简明中溶入哲理,糊涂中隐含明白,是集邮的真谛。一百年来,人们在实践中不断为集邮注入新的理念、模式、方法,于是才有了集邮的今天:内涵丰富、外延宽广、活动多样、引人入胜、风糜全球。不能将集邮禁锢在某个范围内,爱怎么集就怎么集,满足各种人的各种需求,参与的人越多,我们的队伍就会不断扩大,集邮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会逐渐显露,集邮事业就必将发展。

 

申请书
科学总结
 
成果内容
主要内容
创新点
应用情况
 
辅助材料
教案选编
获奖证书
教学活动
论文摘编
其它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