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2⑴-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杨 宁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3.09 |
最终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职 称 |
副教授 |
电 话 |
7972769 |
学 位 |
博士 |
职 务 |
无 |
手 机 |
18609319830 |
所在院系 |
生命科学学院 |
E-mail |
yangning003@sina.com |
通信地址(邮编) |
甘肃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30070) |
研究方向 |
植物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
2⑴-2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讲授的主要课程
细胞生物学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3 4届 300人
专业英语 专业课 周学时2 3届 400人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函授)专业课 周学时2 3届 300人
科学技术社会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3 2届 120人
实践性教学
细胞生物学实验 专业基础课 3/周 3届 180人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 专业基础课 3/周 1届 58人
生物科学专业教育实习 1届 8人
生物技术专业专业实习 1届 11人
毕业设计/论文 4届 13人
教学研究论文:2篇
第一作者:杨宁,王秀春. 中国现代教育学报,2004,2(8):95~96. 浅谈生物专业双语教学
第二作者:王秀春,杨宁,宋占午.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39(2)102~104:.实验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创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开放实验平台,全面培养本科生科学研究综合能力》,于 2004 年 12 月获校级教学成果奖,本人排名第三。
2005年、2006年分别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专业实习优秀指导教师。
2006、2011年分别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
2⑴-3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发表的学术论文
1. Ning Yang,Xi-Lian Chen,Guo-fan Wu, Fang-Xia Ding,Cheng-Liang Wang,Lan Ding. Characterization of phospholipase D from Arabidopsis thaliana callus in response to Ent-Kaurene Diterpenoid Leukamenin E. Plant Growth Regule.2013 (SCI accept).
2.Ning Yang, Xiule Yue, Xilian Chen, Guofan Wu, Tengguo Zhang, Lizhe An. Molecular cloning and par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hospholipase D gene from Chorispora bungeana. Plant Cell Tissue Organ. Plant Cell Tissue Organ. 2012,108: 201-212(SCI).
3. Ning Yang, Xiule Yue, Hua Zhang, Yajie Liu ,Shijian Xu, Guofan Wu, Tengguo Zhang,Lizhe An. Characterization of phospholipase D of Chorispora bungeana callus in response to freezing stress. Biologia Plantrum.2012, DOI: 10.1007/s10535-012-0259-z(SCI).
4. 杨宁、谈永霞、李巧峡、贾凌云、陈锡莲、刘效瑞、百里香染色体制片优化及核型分析,草业学报,第21卷,第1期,184-189页,2012.
5. 杨宁、李翠霞、李志忠、张继、诱导子对百里香再生植株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第32卷,第2期,0330-0335页,2012.
参加课题及成果:
1.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 (0803RJZA038)(2008年,主持,完成)。
2.甘肃省中医药科研项目1项(GZK-2008-22),(2008年,主持,完成)。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No.31160087,31360061) (2011年,2013年,主持,在研)。
4.甘肃省教育厅项目1项(No.1101-06) (2011年,主持,在研)。
5.甘肃省财政厅“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1项(2012年,主持,在研)。
获奖:
1.“高乌头的组织快繁及其刺乌头碱的结构修饰研究”,通过省科技厅项目鉴定及验收。张继、杨宁,2010年。
2.“植物磷脂酶D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在抵抗低温胁迫的作用机制”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杨宁、武国凡、李巧峡、王娟、贾凌云、陈锡莲、丁芳霞. 2012年。
3.“天然功能小分子的植物毒活性、细胞毒活性和细胞损伤保护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丁兰、刘国安、杨宁、令利军、李巧峡、贾凌云. 2012年。
4.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杨宁,2012年。
5.“创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开放实验平台,全面培养本科生科研综合能力”,2004年12月获西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证书编号:20050097
|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1-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丁 兰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64.01 |
最终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职 称 |
教授 |
电 话 |
7970765 |
学 位 |
博士 |
职 务 |
副院长 |
手 机 |
18919807050 |
所在院系 |
生命科学学院 |
E-mail |
dinglan@nwnu.edu.cn |
通信地址(邮编) |
甘肃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方向 |
细胞生物学 |
1-2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讲授的主要课程
细胞生物学 专业基础课 3/周 5届 520人
细胞工程 专业基础课 2/周 3届 150人
分子细胞生物学 研究生专业课 4/周 3届 24人
细胞工程 研究生专业课 2/周 1届 2人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专业基础课 2/周 3届 12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细胞生物学实验 专业基础课 3/周 5届 520人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专业基础课 3/周 3届 120人
毕业论文 7届 35人
获得的教学表彰
创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开放实验平台,全面培养本科生科研综合能力, 获2004年西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排名第一。
|
1-3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 Lan Ding, Zhang-Jing Zhang, Guo-An Liu, Dong-Juan Yang, Three new Cytotoxic ent-kaurane diterpenoid from Isodon weisiensis C. Y. Wu, Helvetica Chimica Acta. 2005, 88: 2502-2507.
2. Lan Ding, Linlin Qi, Hongwei Jing, Juan Li, Wei Wang, Tao Wang, Phytotoxic Effects of Leukamenin E (an ent-kaurene diterpenoid) on Root Growth and Root Hair Development, in Lactuca sativa L. seedlings, J Chem Ecol, 2008, 34: 1492-1500.
3. Lan Ding*, Shi-Dong Zhang, Dong-Juan Yang, Bo Liu, Qi-Yin Zhou and Hong Yang, Cytotoxicity and apoptosis induction of weisiensin B isolated from Rabdosia, weisiensis C.Y. Wu in human hepatoma cells,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2008, 10 (11): 1055–1062.
4. Lan Ding*, Bo Liu, Lin-lin Qi, Qi-yin Zhou, Qian Hou, Juan Li, Qiong Zhang Anti- proliferation,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induced by a natural xanthone from Gentianopsis paludosa Ma, in human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ell line HL-60 cells, Toxicology in Vitro, 2009, 23: 408–417.
5. Lan Ding*, Hongwei Jing, Tao Wang, Jing Li, Guoan Liu, Regulation of Root Growth in Lactuca sativa L. Seedlings by the Ent-Kaurane Diterpenoid Epinodosin, J Plant Growth Regul, (2010) 29: 419–427.
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西北地区不同生境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其生境相关性分析”获2006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一等奖;
2.“从西北地区植物化学成分中筛选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荣获2008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一等奖;
3.“植物来源的抗癌活性成分及其机理研究”获2010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三等奖;
4.“天然功能小分子的植物毒活性、细胞毒活性和细胞损伤保护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获2012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
|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2⑵-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司克媛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0. 10 |
最终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职 称 |
副教授 |
电 话 |
7971087 |
学 位 |
硕士 |
职 务 |
无 |
手 机 |
13893260669 |
所在院系 |
生命科学学院 |
E-mail |
siky@nwnu.edu.cn |
通信地址(邮编) |
甘肃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30070) |
研究方向 |
神经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
2⑵-2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讲授的主要课程
发育生物学 专业课 2学时/周 2003-2006届本科生 总人数 420人
发育生物学实验 专业课 6学时/周 2003-2006届本科生 总人数 420人
发育生物学研究技术 专业课 4学时/周 2006-2007届研究生 总人数 12人
专业英语 专业课 2学时/周 2007届本科生 总人数 150人
教育实习 6人次
毕业论文 11人次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2001年获西北师范大学孔宪武中青年教学优秀奖
|
2⑵-3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研究课题:
1. 无尾两栖类肺发生的超微变化及相关蛋白的分析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3年-2006年, 排名第4
2. 角膜诱导与视神经活动关系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1年-2004年, 排名第3
发表的学术论文
1.非洲爪蟾胚胎细胞核移入花背蟾蜍成熟卵后的细胞学研究. 动物学报. 第一作者,2005. 51(5).
2.强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GAP-43在荒漠沙蜥视网膜内分布的免疫组化.动物学杂志. 第一作者, 2006.41(1).
3.GAP-43在锦鲤 荒漠沙蜥和稚鸡视网膜内分布的免疫组化研究. 兰州大学学报. 第一作者, 2005. 41(3).
4. Study on Germinal Vesicle Migration in the oocyte of Bufo melanostictus during maturation in vitro. Developmental & Reproductive Biology. 第一作者 1998. 7(2): 29-34.
5氯化汞染毒小鼠肝脏及卵巢中LDH和EST同工酶酶谱分析.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2. 第一作者, 38(4): 62-65.
获奖:
2006年度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题目为脊椎动物重要器官的组织学研究,排名第二。
|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2⑶-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李 媛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81.5 |
最终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职 称 |
讲师 |
电 话 |
|
学 位 |
硕士 |
职 务 |
无 |
手 机 |
13909445325 |
所在院系 |
生命科学学院 |
E-mail |
lylxh2004@126.com |
通信地址(邮编) |
甘肃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30070) |
研究方向 |
生化药学,细胞工程 |
2⑶-2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讲授的主要课程
细胞工程 必修 2学时/周 2004级生物技术专业 53人次
微生物学及实验 限选 2学时/周 2004级科学教育专业 45人次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
微生物学实验 限选 2学时 /周 2004级科学教育专业 45人次
微生物工程实验 必修 2学时/周 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 58人次
2003级生物科学民族班教育实习
|
2⑶-3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发表的学术论文
1. 李媛, 崔慧斐. 成体干细胞与肿瘤发生的关系[J]. 生命的化学. 2005, 25(6), 496-498.
2. 李媛, 崔慧斐.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与血管形成[J].食品与药品. 2005, 7(8), 19-22.
|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 教学队伍情况
3-1人
员构成
(含外聘
教师)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科专业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丁兰 |
女 |
1964.01 |
教授 |
细胞生物学 |
主讲教师 |
杨宁 |
女 |
1973.09 |
副教授 |
细胞生物学 |
主讲教师 |
司克媛 |
女 |
1970.10 |
副教授 |
细胞生物学 |
主讲教师 |
李媛 |
女 |
1981.05 |
讲师 |
细胞生物学 |
主讲教师 |
李巧霞 |
女 |
1980.2 |
实验师 |
细胞生物学 |
实验教师 |
|
|
|
|
|
|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本课程教学队伍知识结构合理,有副教授2人,讲师1人,助教1人,实验教师1人,其学历结构为博士2人,硕士3人。教学梯队比较年轻、合理。任课教师所学专业有所不同,研究领域广泛,但都与细胞生物学紧密相关。 课程负责人丁兰副教授具有多年的教学经历,长期从事《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年轻教师也有近10 年的教龄。各成员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良好,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得到了校督导专家组的肯定。师生比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比例要求。
|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改革 :
在理论课的教学中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新型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强调讲重点、讲思路;针对部分重点、难点内容,尝试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根据授课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了解学科的发展。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使课堂教学灵活多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实验课教学改革:
具体措施是加强实验课教学,改变现有实验课体系中,由老师将所有的实验材料准备好,进行实验前先由老师讲解注意事项,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甚至实验结果,然后由同学们按要求验证一下的模式,而是将部分实验内容由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由学生自己动手去选择、准备合适的实验材料,我们仅提供实验室和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耗材,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做,并提交实验结果。
已经解决的问题:
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改革了基础实验的内容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 / 奖励:
“创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开放实验平台,全面培养本科生科研综合能力”获2004年西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
|
3-4
师资
培养 |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教学后备力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团结创新的教师队伍。
2.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创造条件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以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学各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作为基础学科和主干课程,该课程的发展与生物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从成立生物系开始,《细胞生物学》就是该系主要的专业核心课。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层次的多样化,结合学院学科发展的目标及学生的特点,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细胞生物学》课程从教学用书到教学手段,教学目标都做了调整。此外,在为本科生开课的基础上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开设了《细胞生物学》课程,同时,还为成人教育学院开设了《细胞生物学》课程,使我校的《细胞生物学》课程成为一门多层次的教学课程。
近几年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细胞生物学学科组,团结进取,锐意创新,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内容优化、实验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多次调整和修正,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内容基本反映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课程组成员积极尝试开展教学改革并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广泛好评。由学科组完成的 《创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开放实验平台,全面培养本科生科学研究综合能力》,于 2004 年 12 月获校级教学成果奖。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动态,使学生受到从事与生物科学有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培养高质量的、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生物专业人才的要求。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第二章 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2学时
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 6学时
第四章 细胞质膜与细胞表 6学时
第五章 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传 6学时
第六章 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 6学时
第七章 细胞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4学时
第八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4学时
第九章 核糖体 2学时
第十章 细胞骨架 4学时
第十一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4学时
第十二章 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6学时
第十三章 细胞衰老与凋亡 2学时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讲授细胞的基本知识及基本实验技术;各个亚细胞结构及超微结构、各结构的装配及功能;细胞的重大生命活动过程及基本的调控。难点是细胞各个结构的功能中涉及的作用机制以及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需多个细胞器参与完成并相互协调的过程、机制。
解决办法:
1. 重视基础知识讲授的系统性。
2. 优化教学手段: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中插入大量的彩色图片和动画,使一些枯燥和抽象的内容更现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 适当加入最新研究进展:在传授传统的基础理论的同时,适当加入有关内容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和某些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层次,使学生了解当今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趋势和方向。
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验课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课的重要补充。为规范实验课教学过程,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在总结多年实验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加强学生的能力教育,突出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我们课程组完成的《创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开放实验平台,全面培养本科生科研综合能力》获2004年西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
4-2 实践(验)课教学内容
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实验室的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因此,细胞生物学实验在整个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动手能力。细胞生物学综合性大实验旨在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及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需求,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验一:特殊显微镜及其使用:Ⅰ.暗视场显微镜 Ⅱ.相差显微镜 Ⅲ.荧光显微镜 2学时
实验二:电子显微镜的演示 2学时
实验三:细胞凝集反应 2学时
实验四: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2学时
实验五:叶绿体的分离与观察 2学时
实验六:动物细胞微丝束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2学时
实验七:DNA的Feulgen 染色法 2学时
实验八:保护性胶显影剂和硝酸银染核仁组织区的一步染色法 2学时
实验九:动物细胞培养 传代细胞培养与观察 2学时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通过实验课、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教师指导毕业论文以及学生自主的科研活动等实践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认识细胞基本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特点,学习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各个知识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实践性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分三部分对实验课程进行考核。首先是检查学生的预习实验报告,以督促学生在实验之前预习准备,增强实验课的目的性。其次检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最后,检查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考核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4-2-5创新与特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课题,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探索并开设探究式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我们使用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国家重点教材和教学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教材。目前使用的《细胞生物学》(第一版)(翟中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0 ),配合该教材,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并且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网站地址及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学习指导教材,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实验教材方面,选用的是由兰州大学杨汉民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细胞生物学实验》,并且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自编了《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讲义,以便配合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学生必须理解实验的原理、意义以及在科研与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独立设计实验、选择实验材料、制定实验方案、分析与总结实验结果,象搞科研一样认真严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其教学效果良好。
为学生提供了完善的实践性教学环境。实验室配备了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超净工作台等实验设备。另外细胞工程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都对学生开放,可基本满足实验教学需求,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直接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习, 实现了资源共享。加强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自选性实验,着重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实验教材,最终建立起实验设施完备、实验设备精良、实验队伍整齐、实验教材先进、人才物配置合理、资源共享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
网络教学环境:细胞生物学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其多媒体课件力争在近期内全部放于网上,互相交流,使教学资源共享,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在理论课的教学中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新型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强调讲重点、讲思路;针对部分重点、难点内容,尝试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根据授课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了解学科的发展。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使课堂教学灵活多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片、示意图等,使教学形式活泼生动,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更具表现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实验课教学中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指导教师重点讲解与提问,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并进行实验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实验前对实验内容有所了解,在实验过程中能规范操作实验仪器,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全面开放实验室,开展创新性实验, 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采用结构考核形式进行,考试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即:闭卷百分制考试考察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课程考察学生动手及创新的能力;平时作业、课程论文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校教学督导委员,我院教师马正学副教授的评价:
《细胞生物学》课程是生命科学学院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学院教学和科研发展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小组成员的年龄梯队、知识结构都十分合理,共有5名教师及实验人员,其中博士1名,硕士4名;教学小组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杨宁老师在2006年度被评为教学优秀,在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丁兰老师讲授的细胞生物学课被专家评为优;学生在教学评教中反馈良好。学院和学校督导组成员听课后评价较好。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有较丰富的成果,并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吸收部分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为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考研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做到了以科研推动教学工作。总体评价《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建议学校给予重点支持。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曹孜义 教授的评价:
西北师大细胞生物学课程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钻研教材内容,善于总结,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力求知识系统化, 坚持以素质教学为主,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对工作认真负责,在较全面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积极组织同学参加有关老师的科研活动,极大的提高了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影响力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院《细胞生物学》课程在学校组织的考评中,成绩较好。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后,给予较好的评价,多数学生认为教师备课认真、精心负责;在授课内容及方法上具有一定前沿性;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易于理解。授课过程分为复习、授课和总结三部分,比较合理。授课前的复习有利于学生将前后知识贯通,易于消化、吸收和拓展上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同时针对将要进行的内容先提出问题,有助于学生思考。
在近三年的学生的评教结果中,细胞生物学任课教师总体上在我院排名处于前列,并多次获得了校级的表彰奖励。
|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 紧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前沿性、基础性和创新性的关系,做到了以基础、传统知识传授为主,兼顾细胞生物学最新研究动态;并通过此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研究工作的基本兴趣和能力。
2.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者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有特色的探究型教学体系的思路和措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创新性实验的开展,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 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细胞生物学课程整合,形成了包括多媒体教学、课堂授课、实验教学等多种方式在内的综合教学体系。
|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细胞生物学课程是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和科学教育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该课程具有了自己的特色,在学生培养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省内及西北地区同类课程建设中具有一定影响,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进一步完善课程现有教学资源。
2.在实验和实习教学中,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部分实验内容难以开设。
3.需要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与国外的教学交流合作,以促进双语教学的开展。
|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继续努力,按照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使细胞生物学课程逐步建设成为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实验实践条件齐备、教学管理严格的课程体系,力争把该课程建设成为成效显著、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进一步完善课程现有教学资源的上网工作,全面实现教学资源网上共享,创造条件开展网络教学。
(2)建设和完善配套实验内容,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
(3)逐步加强双语教学力度,不断完善双语教学模式。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学后备力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团结创新的教师队伍。
|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1、教学大纲;2、授课教案;3、复习思考题;4、参考文献;5、实验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