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申请书  

 

 

  课程负责人及成员

 

“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实验大纲        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科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迅猛发展的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有关细胞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研究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之一。因而它是当今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
 参考习题

二、教学目的要求

 实验指导        通过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动态,使学生受到从事与生物科学有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培养高质量的、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生物专业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目录
  教学研究成果
  专家点评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细胞生物学教学中,重点讲授细胞的基本知识及基本实验技术;各个亚细胞结构及超微结构、各结构的装配及功能;细胞的重大生命活动过程及基本的调控。难点是细胞各个结构的功能中涉及的作用机制以及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需多个细胞器参与完成并相互协调的过程、机制。

四、学时、学分
细胞生物学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讲授为54学时,实验为18学时。
细胞生物学学分为4。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一节 细胞生物学概念;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第二节 细胞的发现; 细胞学说的内容; 细胞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学术组织、学术期刊与教科书

第二章 细胞基本知识概要(2学时)
第一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概念的新思考; 细胞的基本共性;
第二节 病毒的基本知识(结构,分类); 病毒的增殖; 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与进化中的关系
第三节 原核细胞; 支原体的机构特点及细胞生存与增殖的必备装置(结合细胞的最小极限); 细菌和蓝藻的结构特点;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古核细胞(古细菌)
第四节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 细胞的大小及分析; 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6学时)
第一节 光学显微镜技术(特点,生物学应用); 分辨率; 电子显微镜技术(分辨率,基本结构,分类,超薄切片技术,; 扫描隧道显微镜(分辨率)
第二节 超速离心技术(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 细胞内核酸、蛋白质、酶、糖类与脂质的显示方法; 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免疫荧光,免疫电镜); 同位素示踪技术;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
第三节 细胞培养(原代细胞,继代细胞,细胞株,细胞系); 细胞工程(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技术

第四章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6学时)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膜脂(类型,运动方式); 膜蛋白(类型,主要结合方式); 膜的流动性; 膜的不对称性;细胞膜的功能; 骨架与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第二节 细胞间连接的类型;封闭连接(结构特点); 锚定连接(主要方式,结构特点); 通讯连接(分类,结构,);细胞表面的粘着因子;
第三节 细胞外被与细胞外基质概念; 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和功能;胶原(类型,结构); 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层粘连蛋白和纤粘连蛋白; 弹性蛋白;植物细胞壁(组成)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6学时)
第一节 被动运输(基本该念,简单扩散,协助扩散,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主动运输(基本概念,ATP供能的主动运输,钠钾泵,协同运输,; 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基本概念,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的主要过程)
第二节 细胞通讯与细胞识别(细胞通讯的概念,细胞通讯的方式;细胞识别的概念,信号分子,受体,配体,第二信使,细胞信号通路的概念) 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甾类激素的信号传递); 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细胞表面受体的类型,cAMP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催化性受体的类型);细胞表面整连蛋白介导的信号传递;信号传递的基本特征;蛋白激酶的网络整合信息

第六章 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6学时)
第一节 细胞质基质的概念; 细胞质基质的主要组成;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细胞质基质与细胞溶胶
第二节 内质网的基本类型(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的结构、分布特点); 内质网的功能; 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类型; 磷脂在内质网上的合成过程;内质网与基因表达调控
第三节 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 高尔基体的功能; 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种类及二者之间的比较; 高尔基体与细胞内的膜泡运输
第四节 溶酶体的形态结构(类型,溶酶体膜的结构特点); 溶酶体的功能; 溶酶体的发生; 过氧化物酶体(结构特点、功能)
第五节 信号肽;信号假说;具信号肽的蛋白合成过程;几种蛋白质分选信号;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 膜泡运输;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

第七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4学时)
第一节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线粒体的化学组成与酶的定位(各部位的标志酶); 线粒体的功能(呼吸链的主要组成、ATP合成酶的分子结构、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内容); ATP酶的作用机制;线粒体与疾病
第二节 叶绿体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叶绿体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光合磷酸化的两种类型、光合磷酸化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结构特点);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合成; 线粒体和叶绿体蛋白质的运送与装配(导肽、线粒体蛋白的跨膜转运过程)
第四节 线粒体的增殖;叶绿体的增殖;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内共生起源学说及主要证据)

第八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4学时)
第一节 核被膜; 核孔复合体
第二节 染色质的概念; 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核小体的结构; 染色质包装的结构模型;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第三节 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 核形与染色体显带;巨大染色体;
第四节 核仁的超微结构; 核仁的功能; 核仁的周期;
第五节 活性染色质的主要特征; 染色质结构与基因转录
第六节 核基质; 核体

第九章 核糖体(2学时)
第一节 核糖体的基本类型与成分; 核糖体的结构; 核糖体蛋白质与rRNA的功能;
第二节 多聚核糖体; 蛋白质的合成; RNA在生命起源中的地位

第十章 细胞骨架(4学时)
第一节 微丝(组成、结构、装配、特异药物、功能); 微管(组成、结构、装配、特异药物、功能); 中间纤维(结构、装配、功能);
第二节 核基质; 染色体支架; 核纤层

第十一章 细胞增殖及调控(4学时)
第一节 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第二节 细胞周期的调控(MPF,CDK激酶,细胞周期运转调控)

第十二章 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6学时)
第一节 细胞分化的概念; 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细胞分化与胚胎发育
第二节 癌细胞的基本特征;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肿瘤的发生过程

第十三章 细胞衰老与凋亡(2学时)
第一节 早期细胞衰老研究; Hayflick界限; 细胞在体内条件下的衰老; 衰老细胞结构的变化; 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植物细胞的凋亡

六、教材及参考书

1 教材:细胞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等。
2 教学参考书:
郑国锠. 细胞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2。
韩贻仁,分子细胞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02。
汪堃仁,薛绍白,柳慧图主编,细胞生物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1998。

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动态(共三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997,19999。

 

   
         
  版权所有: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制作与维护: 网雠  E-mail: medeziliao@126.com
Copyright 2005-2006 Linkstudio.cn All Right Reserved For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