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创新创业能力是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学生毕业后进行求职就业的重要保障。

目前,85%以上的高校均开设有计算机专业,每年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数量巨大,学生就业仍然有很大压力,但另一方面,IT企业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是招人难,相关技术人才缺口大。导致企业招人难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IT企业都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系统开发等实践创新能力,但在原有的培养方案之下,学生普遍存在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学生对进入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作的信心不足。

基于以上原因,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滞后于市场需求。传统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培养较扎实,但在理论结合具体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实践课程深度不够;同时,开设面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进展方面的实践课程不积极。现有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大部分是对已知领域的知识进行部分验证实验。即使开设独立实验,也是对传统知识的综合实验,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对于新兴领域实际问题的独立实践能力,因而很难形成创新创业的能力。

2.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能够所占课时比例偏少。原有的培养体系偏重理论传授,在教学质量监控中也更多地注重课堂教学管理,而实践课程在整个培养方案中所占课时偏少,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课程开设不足,对实践型课程的质量监控存在不足。

3.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单一。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课堂和课程。受原有软硬件条件限制,大部分学生有创新的动力,但不能将创新的灵感用于实践。学生对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学术项目研发的参与度和获奖比都偏低。

成果图集

版权所有©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工程学院 技术支持:木铎智汇网络工作室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电话查号台:0931-79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