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

若文本内容未正常显示,请点击安装: Adobe Flash Player

现实问题:2005年以来,心理学专业《人格心理学》的教学基本围绕西方人格心理的基本理论展开,突出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的讲授和学习。在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分析中发现,该课程的教学缺乏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核心问题在于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设计。《人格心理学》的课程定位一般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突出基础理论教学成为该课程教学设计的目标,然而,这对于师范专业的培养是不够的,其缺乏对心理学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和修订过程中,开设了《人格与健康心理学》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旨在结合人格基本理论,介绍各不同理论流派的心理健康观,引导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和方法。在教学中,坚持问题为导向,采取PBL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展开理论学习和分析,并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在此过程中,专注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等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上,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性情”学说、王阳明心学的观点,从《大学》、《黄帝内经》、《人物志》,以及王阳明、梁启超、梁漱溟等人的著作中汲取人格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教学内容,探索东西方文化差异、理想人格、人格教育等的观点,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视角和方法,认识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范式。

在教学方法上,结合课堂教学“五个延伸”,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加强学生学习过程化管理。解决好“课前预习什么”、“课堂学习什么”、“课后复习什么”。目前,利用雨课堂、微信公众平台、毕博教学平台,搭建了《人格与健康心理学》的课程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的课程教学视频,以及课后回看、学习效果展示等窗口,将课程教学、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教学展示等有机结合。

雨课堂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现已具备成熟的内容体系,已经用于《人格与健康心理学》、《高级心理统计与测量》等课程的教学,并面向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社会学习者开放,受益人群达到3800人。相关平台的使用一方面加强了课堂教学管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另一方面,也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数据收集平台,为课程教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