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交流
软件工程专业混合式教学协作团队(省级)

本成果已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算法设计与分析》三门课程教学中应用,合计培养本科生361名、研究生250名。 本成果教学资源在班级博客园、Github平台全部开放,除支持本校教学外,也为国内其他高校提供教学参考,相关教学博客平均访问量为1000+次。
     2017年10月,代祖华老师、邹欣老师、郑蕊老师参加在福州大学举办的首届“构建之法”软件工程实践教学论坛,展示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美大学、福州大学践行”构建之法”教学理念的行动方案和成功经验,为从事软件工程及相关课程教学的各高校参会老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教学模式和工作经验。此外,论坛从课程师生关系、个人开发与团队开发的关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等焦点话题进行讨论,各高校参会老师从不同视角分享了各自的思考和观点,加强了同行间的交流与了解。

2018年6月1-2日,受学校教务处委派,代祖华老师参加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由华东理工大学承办,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协办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研修班(第五期)”。本次研修班聚焦研讨和培训基于慕课应用的精品课程建设,以期更大范围、更大力度地推进慕课的建用学管。培训采取线上线下学习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研修人员通过登录慕课平台特设专区体验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方式,通过专题报告、现场说课、会议交流等形式培训、研讨基于慕课等应用的精品课程建设形式和内容。

    2018年7月9-17日参加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举办的软件工程师资培训会,学习交流“面向软件能力培养的,以实践为核心的软件工程教学体系和实践训练方法”;

2018年7月12日-16日,代祖华老师参加由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联合举办“面向对象设计与构造师资培训”。此次培训了解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在配套的教学平台系统和助教团队配合下,一套致力于软件能力培养的系统性的教学实践应用,该课程的教学成果获得了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8年7月25-27日,代祖华老师、邹欣老师参加由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承办的新工科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师资研讨会,此研讨会旨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人工智能领域的建设与发展,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资源革新、共享平台与共赢生态的营造,提高高校教师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培训会邀请了来自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的知名学者,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自然语言处理、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前沿发展向参会、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知名教授与高级工程师,微软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人工智能工具与实训,微软人工智能在线课程与认证项目体验、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讨交流与反馈等方面与参会老师进行系统性深入交流与互动学习。本次培训为参训教师提供人工智能教学领域全套工具、服务、平台、数据、案例及在线课程等资源,为后续在学校开展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设计与实践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和全方位授课支持。

2019年7月22日参加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举办的软件能力培养研讨会,会议研讨报告题目是《基于在线测评系统的编程学习行为投入分析》,与参会同行,交流软件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目标。

2019年11月8-11日参加第七届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NSEC2019),与参会专家、任课教师和软件企业代表深入交流软件工程一流课程建设、产学合作促进工程人才培养、软件工程专业认证等内容。

2019年11月20-23日,成果遴选参展 “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珠海)”,团队负责人代祖华以“新工科教育背景下软件类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与创新”为题分享成果经验。

2020年春季学期,教学团队依托现有教学成果,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为背景,开设《基于AI创新实践的软件工程》通识类双创课程,探索与双创项目培育、指导的对接路径,培养跨专业学生63人。

2018年软件工程课程学生团队项目“Green Cloud智慧农业平台”获“经开杯”第一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比赛铜奖;

2019年《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助教牛百泉同学参加2019年第十五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人工智能设计大赛西北赛区比赛,作品“知家”获二等奖; 2019年软件工程课程学生软件项目共获软件专利授予权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