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报材料   团队带头人   团队组成人员   国家级精品课程简介   教学科研论文   教学科研项目   专家点评   雕塑壁画欣赏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课程专家评议 

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唐史学会原会长、博士生导师朱雷 先生认为:

西北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学,而敦煌学之研究与教学在西北师大同样也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自陈垣先生以及常书鸿、阎文儒等历史、美术史、考古专家相继开课讲授敦煌学,后金宝祥、陈守忠诸先生相继执教授业,即已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改革开放时期,复又陆续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学者,从事历史、地理、文学诸方面的研究教学。时至今日,如李并成、伏俊琏、王晶波诸位,皆已在学术领域内享有声誉,尤其是具有地理优势接靠敦煌,并与敦煌研究院有长期合作关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少敦煌研究院的学者亦在西北师大授业,故能相得益彰。作为西北师大,长期开设敦煌学之课程,并完成了自有特色的教材,兼取学界之成果,凡文、史及艺术之学生皆修习此课作为全校其它专业学生之选修课,取得良好效果,故此,特推荐他们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3——9世纪研究所教授、所长 朱雷

                             2006610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国灿 先生的评语:

西北师范大学的“敦煌学”应该列为精品课程。西北师范大学是全国开展“敦煌学”教学的最早的高校之一,作为地处“敦煌学”诞生地的甘肃,西师大一直关注着“敦煌学”的发展,并为敦煌学的建设作出了长期的努力。二十多年来,在学校敦煌学研究所的领导和组织下,“敦煌学”课程不仅一直开设,而且不断将新研究成果注入于教学中,使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敦煌学专业人才,并在我国敦煌学领域有所建树。如现在在南京师大任教的刘进宝(教授);在首都师大任教的金滢坤(副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的苏金花(副研究员)、在武汉大学的乜小红(博士后)等,都在敦煌学方面出版了学术专著。这些年轻的敦煌学者,都是在西师大“敦煌学”课程的教化下打下的基础、受到的熏陶、确定的学术方向,并继续走上敦煌学研究道路而又做出成绩者。这都是西师大“敦煌学”课程产生的效应、结出的硕果。仅凭这一点,西师大的“敦煌学”就应列为全国的精品课程。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国灿

                                                                           2006年5月25日            

 

上海师范大学敦煌吐鲁番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郝春文 教授认为:

西北师范大学的敦煌学研究起步较早,先后有金宝祥、陈守忠、赵逵夫、李并成、伏俊琏等著名学者开设相关敦煌学的课程,并依托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和历史文献学等硕士、博士学位点,培养了一大批敦煌学专门人才。目前,该校从事敦煌学研究的教师有 9 位,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是一支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敦煌学教学队伍,他们所开设敦煌学课程内容广泛,涉及敦煌学的诸多方面,教学方法多样,既以课堂教学为主,又辅以答疑,教学实习等,既是文、史、艺术系本科生的必修课,又是全校各院、系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对于普及敦煌学知识,培养敦煌学专门人才,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我诚恳地推荐该课程参评国家精品课程。

                     上海师范大学敦煌吐鲁番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郝春文

                                                                        2006年6月12日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郑炳林 教授的评语:

敦煌学是西北师范大学的重点研究方向,有很长时间的学术传统, 20 世纪 80 年代建立了敦煌学研究所,从事敦煌学研究, 90 年代开始培养历史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敦煌学是其主要培养方向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开设了“敦煌学”的课程,是历史、文学、艺术等系学生的必修课程和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敦煌学课程主要讲授敦煌学的概念、领域、动态等,特别是敦煌学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地位、敦煌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敦煌文献的发展流散、敦煌学与隋唐五代史研究、敦煌学与文学艺术宗教研究等。教学过程丰富多样,以讲授为主,兼及提问讨论,注意教学之间的互动,还学习与考察相结合。教学中注意教研和教改,除了教授一定的敦煌基础知识外,还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教材上注意选择比较重要的学术论著,教学方法上注意新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如多媒体教学等,表现出教学内容和 教授手段的多样,有突出的地缘特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综合“敦煌学”课程的各方面情况,该课程已经具备精品课程的条件,我志愿推荐“敦煌学”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  郑炳林

                                                                        2005 年 11 月 28 日

 

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  邓文宽 先生认为:

西北师范大学在我国敦煌学史和当代敦煌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百年间,薪火相传,该校的敦煌学课程和教学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倍受关注。今天,他们已拥有一支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并且在敦煌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多项成果,作为该领域一名从业多年的专业工作者,我特意推荐他们申请国家敦煌学精品课程。

                                           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邓文宽

                                                                         2006年6月11日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 赵和平 先生认为:

敦煌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领域的一门显学,在大学开设敦煌学课程已经成为大学的共识。西北师范大学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兰州,从新中国成立之前即有著名敦煌学家常书鸿、阎文儒等在此校任教,新中国成立以后,著名学者金宝祥、李鼎文、陈守忠等人相继在学校文、史、艺术等系开设敦煌学课程, 1983 年,学校成立敦煌学研究所,目前已有敦煌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多名,皆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者。二十多年来,敦煌学研究所依托兰州的地理优势,在西北师范大学校内开设了针对不同对象的敦煌学课程,这门课程,有较厚的学术研究基础,有丰富的图像及音影资料,不仅成为文、史、艺术系的必修课,也成为受全校学生欢迎的公共选修课。这门课程有周密的大纲,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受到完整、系统的敦煌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爱国主义情操。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具有很理想的学历和年龄结构,具有良好的敦煌学所具有的学术背景,不少人撰有很有影响的敦煌学专著,有的在敦煌学界具有较大的影响,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所讲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更有特点的是,这门课程还可以到莫高窟、榆林窟去实地考察,更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及本课程的特色。因此,本人郑重推荐“敦煌学”课程参加国家精品课程的评选。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赵和平

                                                                            2006年6月11日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程喜霖 先生认为: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课程乃甘肃省级精品课程,它的特点为: 1 、本课程历史悠久,学科基础厚实,早在 1930 年史学大师陈垣、嗣后著名敦煌学家常书鸿等都在该校讲授敦煌学知识,同时有一批著名的学者如金宝祥等着意建设敦煌学,在此基础上该校建设成历史文献学(敦煌学)硕士、博士点,为国家培养了敦煌学人才。 2 、敦煌学课程有以中青年著名敦煌学者李并成、伏俊琏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梯队,又以马德、杨富学等敦煌学青年才俊为梯队的中坚力量。他们都是在敦煌学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的学者。 3 、以李并成、伏俊琏为首的学术梯队承担国家教学研究项目,并获有省级以上教学奖项。 4 、使用自己编著的优质教材《敦煌学教程》,并使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方法油灯,教学质量优等。基于上述,敦煌学课程符合国家精品课程水平,特此推荐。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程喜霖

                                                                              2006年6月12日

 

甘肃中医学院王道坤 教授评语:

据我了解,自1983年起,“敦煌学”就被该校列为史、文、艺术系的必修课和全校公共课选修课。20多年来,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和同行的仰慕。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的“敦煌学”课程,我认为有以下特点:

一是地方特色浓郁,适用面广。敦煌学为举世瞩目的国际显学,甘肃作为敦煌学的“故里”,在大学生中开设很有必要。本课程既是文、史、艺术系本科生的必修课,又是全校各院系学生的公共选修课。

二是研究历史长,学术背景浓厚.西北师范大学(前身为北平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从事敦煌学研究、教学的高校之一。早在1930年北平师范大学史学系主任、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就出版专著《敦煌劫余录》,并在该校讲授敦煌学知识。著名敦煌学家常书鸿、阎文儒等均曾在该校任教。1983年该校又集中校内一批优秀学者,成立敦煌学研究所,专门从事敦煌学研究和人才培养,2003年获得专门史(西北史)博士学位点,敦煌学为其主要方向之一,2005年获得历史文献学(敦煌学)博士学位点。自1983年起,敦煌学被列为该校史、文、艺术系的必修课和全校公共课,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三是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先进。本课程既讲授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又进一步拓展到讲解敦煌学的各个领域,使这门课程具有内容丰富、教育意义强的突出特点。精选在学界颇有盛名的敦煌学论著,如《敦煌学述论》、《敦煌学十八讲》、《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敦煌文学作品选读》等中的精华,编写成高水平、高质量的系列教材,内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教学手段上既注重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增加课堂气氛与信息量;又重视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赴莫高窟、榆林窟学习、撰写有关论文、心得体会),形式多样,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敦煌学有关的理论和几乎知识,而且启迪创新能力,教学效果好。

四是教师队伍整齐,学历高,责任心强。本课程以历史文献学(敦煌学)博士点和专门史(西北史)博士点为依托,任课教师10人中大多为博、硕士生导师,年龄多在三、四十岁,工作认真、治学严谨,敬业精神强,热心教学工作。本身又具有良好的学术造诣,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影响,非同一般。是西部少有的教师队伍。

鉴于以上情况,我特别推荐西北师范大学申报“敦煌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甘肃中医学院教授 王道坤

                                                                            2006年5月26日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继光 教授评语:

西北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从事敦煌学研究和教学的高校之一,历史悠久,学术积累丰富,尤其是 1983 年该校敦煌学研究所成立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发展很快,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师资阵容强大,学术梯队结构合理,教学与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敦煌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系统完整,涵盖了敦煌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教材选用得当,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和各类课件。符合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基本条件,特予推荐。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王继光

                                                                2005 年 11 月 28 日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德芳的评语:

敦煌学在西北师范大学有着长久的传承历史。早在上个世纪 30 年代,作为该校前身的北平师范大学就有著名历史学家陈垣 先生发表过《敦煌劫余录》一书,这是早期敦煌学的经典之作。老一辈敦煌学家如常书鸿、阎文儒等人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在本校开授敦煌学课程,为大专院校的敦煌学开了先河。  1949 年以后,敦煌学教学在本校文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 1983 年成立敦煌学研究所并先后在中国古代史、古代文学、历史文献学等三个专业招收敦煌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使敦煌学教学跨上来哦新的台阶,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传统。

 2003 年,专门史博士点申报批准并开始招生,敦煌学是其中四个方向之一。今年申报的博士点“历史文献学”主要评审环节已经通过,“敦煌文献”是其中的方向之一。从本科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已经形成各层次完整的教学体系。

李并成教授多年来一直活跃在敦煌学领域的前沿,取得了卓越成就,已在敦煌学多个方向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在国内外广有影响。以李并成教授为首的教学梯队,有深厚学术基础,有多方面的学术背景,有国内外多向交流的各种渠道,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都充满活力,是一支精干而难得的队伍。

因此,从学科历史、层次结构、学术背景、梯队建设、教学条件等多方面衡量,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完全符合精品课程的要求。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德芳

                                                                  2005 年 11 月 28 日 

 

天水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历史系 教授雍际春的评语:

西北师大“敦煌学”课程是一门放眼国际显学大背景,又立足于地域和资料优势,将传统学术优势与教学科研创新有机结合的优秀课程。西北师大是国内最早从事敦煌学研究和开设课程的高校之一,先后有常书鸿、阎文儒、金宝祥、李鼎文、陈守忠、赵逵夫、胡大浚等著名学者在该校从事有关研究和开设相关课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教学优势。在此基础上,于 1983 年成立专门的敦煌学研究于教学机构——敦煌学研究所,又有李并成、伏俊琏、李正宇、马德、王晶波等一批中青年实力派学者充实到教研队伍中来,并成为中坚力量。近年来,通过挂靠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硕士点,设立历史文献学硕士点和专门史 博士点,招收和培养敦煌学方向的研究生,并向历史、中文、艺术系学生开设专业必修课和面向全校开设公共选修课,从而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基础,以硕士生 和 博士生培养为重点的全方位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成为国内重要的敦煌学研究和教学基地,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赞誉。

经过多年积累和不断创新发展,西北师大敦煌学课程不仅出版了《敦煌文学作品选读》等专著和教材,而且课程内容丰富、体系完备,领域宽广、视野开阔,特色鲜明。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上将理论透视与方法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实地考察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与学生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效果。该课程的最大优势和特色在于以丰富的学术积淀和日益深化的科学研究为课程基础,从而保证了教学内容的领先性和科学性;以学科带头人李并成 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主讲教师,在敦煌历史与西北史地、敦煌文献、敦煌文学诸领域都有精深研究和丰硕成果,并且独树一帜,开拓了敦煌学研究的领域,在国内外受到好评,也推动该课程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同时,甘肃作为敦煌学资料的所在地,敦煌学的不少内容及发展背景,都与甘肃历史文化、乡土文化水乳交融。因而,在甘肃省开设这门课程,既有地域优势和资料便利,又与建设特色文化大省、开发、研究地域文化密切相关,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西北师大敦煌学课程开设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队伍强大,学术基础扎实又富有特色,课程内容自成体系又具有前沿性,教学方法、手段灵活有效,并将学术研究、课程建设、学科发展和地域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综观这么课程已经具有的条件和优势,完全具备精品课程的标准和要求。

                                          天水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历史系教授雍际春

                                                         2005 年11 月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