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首页 > 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1.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北师范大学是综合性师范类大学,而心理学不但是师范类学科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学生未来从师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在公众心目中具有非常高应用价值的学科之一。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与应用心理学的密切联系决定了其目标不仅是为学生建立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提供必要素材,更要在学习者踏足心理学专业伊始就使其关注到心理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形成在理论知识与个人体验之间建立联系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以便后续课程所学知识的深度加工,同时,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也有重要价值。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2. 《社会心理学》的课程设计理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结合:

教师引导与学习者发现相结合;

在线教学资源与校本资源相结合;

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相结合;

理论教学与日常社会心理体验相结合;

促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与重监控的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3. 社会心理学课程每一章内容的教学基本都分为三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通过课堂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在教师讲解理论之前即对相关社会心理现象有了直观的心理体验,做好学习准备;

第二个模块教师讲解,以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在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心理现象间建立联系;

第三个模块以课堂讨论(包括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等方式)等形式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在个人体验与所学知识间建立联系并尝试用术语体系表达以体现专业性,同时小组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

历史沿革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本课程开设于1982年,由于心理学专业最初附设于教育学院,第一位教授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是教育学院的刘毅老师(目前就职于广州大学),刘毅老师离开西北师范大学之后,任课教师改为现任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的万明刚老师。之后的课程主讲教师先后有杨宝琰老师、杨玲老师以及本次精品课程申请的负责人雍琳。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最初是开设在本科生的三年级第一学期。修习时间较晚的原因,一是该课程专业性较强,内容理解需要一定专业知识的积累做基础,二是心理学专业隶属教育学院期间,学院采用了2+2培养模式,即在本科生前两年的学习中教育与心理基础课程通识,第五学期才自主在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和心理学四个专业中自主选择专业。因此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基本都在第五学期之后。

心理学院与2012年正式成立之后,学院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多次调整修订了心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为了让学生尽早接触心理学专业核心内容并且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社会心理学课程的修习时间先后两次被提前。目前执行的本科生教学计划中在第二学期即开设社会心理学课程。

除了课程修习时间提前之外,为了提高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效果,给教师更多课程设计的自由度,目前执行的心理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中还增加了社会心理学的课时,课时由原有的周三增加为周四,学分也相应增加。

在本课程开设的三十余年中,社会心理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勇于创新的授课教师团队始终坚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并不断改革教学和考核手段,2014年获得西北师范大学参与式研讨课改革项目立项。在立项之后,教学团队再接再厉,推出在线互动、课堂热点讨论等活动尝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需要并培养自主、有创造力且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情景中问题解决的高质量人才。

课程2015年获得校级重点课程项目,之后开始进行教学视频录制、教学课件更新、校本资源开发和分章节参与式活动开发等工作,目前已有超过50%的授课视频录制完成,预计本学期末将有80%授课视频录制完成并上传。教学课件、参与式活动资源库等也在不断更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