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申报 > 教学大纲 > 生物化学Ⅰ
祝贺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申报网站建立成功! 发布时间:2012/4/19
生物化学
适用于生物系本科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专业
生物化学Ⅰ
一. 说明
(1) 课程性质
生物化学是生物系各专业本科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是正确理解其他课程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生物系各专业课如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等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学好生物化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理解和认识生命现象及其本质。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及科学思维的能力和素质。
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及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方法,为今后从事生命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及生产工作奠定基础。
(3) 教学内容
讲授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及生物活性分子如辅酶的结构和功能。本课所讲授的内容包括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及代谢,是生物化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鉴于课时所限,也为了突出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的特点并避免与其他专业课的重复,糖类、脂类、抗生素、生物膜的组成与结构不在课堂讲授。分别由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课讲授。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建议为:
1. 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2. 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原理及其方法。
(4) 教学时数
生物化学I 即生物化学的静态部分,总时数为72学时,其中授课时间为36学时,实验课36学时。
(5) 教学方式
1.讲授 2.电化教学法 3 讨论及自学 4.实践操作(实验)
二. 本文
理论部分
绪论
教学要点:生物化学的发展史及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及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篇 蛋白质
主要教学内容: 1.蛋白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蛋白质化学的相关概念
3.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原理及相关的生物化学技术理论
第一章 氨基酸
教学要求: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酸碱性质及氨基酸的化学反应
了解氨基酸的光学活性;
了解氨基酸混合物分析分离的原理及技术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1 氨基酸—蛋白质的构件分子
1.2 氨基酸的分类
1.3 氨基酸的酸碱化学
1.4 氨基酸的化学反应
1.5 氨基酸的光学活性和光谱性质
1.6 氨基酸混合物的分析分离
第二章 蛋白质的共价结构(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肽的结构、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方法
了解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与生物功能的关系
2.1蛋白质通论
2.2肽
2. 3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
2.4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与生物功能
第三章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2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蛋白质结构的有关概念
掌握稳定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
1. 研究蛋白质构象的方法
2. 稳定蛋白质三维构象的作用
3. 多肽主链折叠的空间结构
4. 二级结构:多肽链折叠的规则方式
5. 纤维状蛋白质
6. 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
7. 球状蛋白质与三级结构
8. 亚基缔合与四级结构
第四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 肌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2. 血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3. 血红蛋白分子病
第五章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表征(2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蛋白质酸碱性质与胶体性质的学习,了解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与原理
1. 蛋白质的酸碱性质
2. 蛋白质分子的大小与形状
3. 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与蛋白质的沉淀
4.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
5.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6. 蛋白质的含量测定与纯度鉴定
第二部分 酶(1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1. 阐述酶的化学本质及其分类和命名
2.讲授酶促反应动力学原理和酶的专一性 3. 揭示酶作用的机理
第六章 酶通论(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酶作用的特点及化学本质;掌握酶的命名、分类合酶的专一性;了解核酶及酶工程
1. 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2. 酶的化学本质
3. 酶的命名和分类
4. 酶的专一性
5. 核酶
6. 酶工程简介
第七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4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米氏公式及米氏公式的意义、区分不同的酶的抑制作用;理解温度、酸碱度及及国际对酶的影响
1. 化学动力学基础简介
2. 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
3. 酶的抑制作用
4. 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
5. pH对酶反应的影响
6. 激活剂对酶反应的影响
作业:选择参考书目1中部分作业
第八章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4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酶的活性中心的概念,理解影响酶催化效率的有关因素及酶活性的调节。了解同工酶的概念。
1. 酶的活性部位
2. 影响酶催化效率的有关因素
3. 酶活性的调节控制
4. 同工酶
第三部分 维生素与辅酶(4学时)
第九章 维生素与辅酶(4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及生物学功能;理解B族维生素与其相应辅酶的关系
1. 维生素概论
2. 脂溶性维生素
3. 水溶性维生素
第四部分 核酸 (8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阐述核酸的化学结构、性质及生物学功能。
第十章 核酸通论(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核酸的研究简史;掌握核酸的种类、分布及生物学功能
1. 核酸的发现和研究简史
2. 核酸的种类和分布
3. 核酸的生物功能
第十一章 核酸的结构(3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核苷酸剂核酸的结构
1. 核苷酸
2. 核酸的共价结构
3. DNA的高级结构
4. RNA的高级结构
第十二章 核酸的物理化化学性质(3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核酸的水解、紫外吸收性质,理解核酸的变性、复性及杂交
1. 核酸的水解
2. 核酸的紫外吸收
3. 核酸的变性、复性及杂交
第五部分 激素(2学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激素的概念、化学本质、分类,学习激素的作用机理。
第十三章 激素(2学时)
1. 概述
2. 激素的作用机制研究
Copyright © 2012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张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