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链接 >> 内容

分子生物学中小组型和演讲型学习的教学实践

时间:2013/11/20 10:38:22 点击:70

核心提示:@font-fac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face{font-family:'宋体';}@font-face{font-family:'微软雅黑';}@font-face{font-family:'Tahoma';}@font-face{font...

· 分子生物学中小组型演讲型学习教学实践
  【摘 要】对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的四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实践和跟踪调查,比较了不同教学模式下本章节实际教学课时、成绩提高、对概念识记、细节识记、理解判断和综合分析四个方面的学习效果和对其他课程的迁移效果,和其它几种教学方法相比,以小组型学习和演讲型学习的结合的教学方式在以上几方面效果最为显著。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小组型学习;演讲型学习  

出处:《科学时代·上半月》20129 作者:武国凡 杨宁 张腾国 王娟 杨颖丽 令利军 

分子生物学中小组型和演讲型学习的教学实践

武国凡,杨宁,张腾国,王娟,杨颖丽,令利军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对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的四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实践和跟踪调查,比较了不同教学模式下本章节实际教学课时、成绩提高、对概念识记、细节识记、理解判断和综合分析四个方面的学习效果和对其他课程的迁移效果,和其它几种教学方法相比,以小组型学习和演讲型学习的结合的教学方式在以上几方面效果最为显著。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小组型学习;演讲型学习

 “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涵盖核酸研究和基因操作的最经典的方法,也是分子生物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包括核酸提取、核酸凝胶电泳、DNA酶切及连接、核酸序列分析、基因转化、核酸杂交、基因表达研究、核酸与蛋白质互做研究等知识,技术先进,内容繁多、抽象,占用课时较多,学生难以理解[1-3]。该部分内容几乎涉及“基因工程”的全部内容,而且各项技术和方法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也是进行生物学科研究的必要手段,因此,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正确处理这一章节,提高其教学质量,是整个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本课题组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这套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节约课堂时间和提高整门课学习效果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方法实施

一是多媒体辅助的课堂讲授(A型):基因操作技术由于理论知识及实验技术的迅速发展, 具有很强的前沿性,知识体系存在的抽象与具体并存微观与宏观结合的特点,因此传统教学法很难将具体知识通俗易懂地讲授给学生。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影像活动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具有一些传统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可以灵活地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尤其是基因操作技术中的的原理及过程演绎,可以借助多媒体,清晰直观地展示出来。

二是以学生陈述为主,课堂讨论和老师讲解为辅的自主教学,又分为两种,一是学生个人课前给定任务(即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针对某一小部分进行课前备课、查阅资料、准备讲稿和课件,课堂上讲述)(B型);而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给定任务,课堂上,小组各成员分配到其它小组同时讲述分定的内容,并主持讨论,最后由老师讲解难点,即小组型学习[4]和演讲型学习[5]的结合(C型)。

二、教学设计的动因分析

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设计,最主要的是依据教学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A型多媒体辅助教学(CAI)是20 世纪90 年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与CAI技术结合的产物,具有一些传统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可以灵活地把文字、声音、图象、动画、影像活动等多种传播媒介组合到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由于采用前述等媒介,可以消除传统教学中学生听课的感觉疲劳,在某种程度上能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

B型模式是给予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新知识从陌生到熟悉,最后到展示,全过程完全靠自己完成,能够增加自信心和自我赏识,因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课程设计时,还考虑到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不断开发学习方法,如请教、查阅、讨论、总结和叙述等,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C型模式是在B型模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教学设计更多的是基于组内讨论、团结协作、集体荣誉感。小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还能够增进同学感情,提高协作能力和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效果比较

对本院2003年-2009年7年间14个教学班级采用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对以上三种方法,从实际占用课时、本部分学习成绩、对整门课程的迁移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其中本部分学习成绩参考指标为:课后测验成绩-课前测验成绩;对整门课程的迁移参考指标为: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与该学期本班其它各门功课平均成绩的比值。

本章节在大纲中规定课时占整门课的1/5(全课54学时),采用传统型教学(黑板+粉笔),在规定时间内很难完成教学,即便采用A型模式,也较难完成任务,主要原因是课程内容新颖前沿,学生相关知识储备几乎为零,因此逐项技术都得介绍,才能掌握关键技术。采用B型模式,能按规定时间完成教学,原因是学生在准备任务的过程中,已经自主地将相关外围知识和背景知识通过自学,达到熟悉掌握的程度,所以在听学生讲述时,听众已经具备外围知识,因而进度较快。采用C型模式,不但能按规定时间完成教学,而且平均能够节约1.5学时,原因是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每个小组的任务更多,这样学生在课前已经能够掌握较多的任务内知识,这样,作为课堂上的学习者,听讲更自如;讲述着面对的是小群体(5—6名同学),讨论会更加简洁直观,进程更加流畅;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准备阶段,处在一个小组内,小组成员共同准备,交流目的明确,交流的程度更深,因而讲解更流畅,听课更易接受。最终表现为课堂内完成任务也容易,占用时间短。

本章节学习成绩参考指标为:(课后测验成绩-课前测验成绩)/传统型测验成绩,各班均采用相同难度的试题。采用A型模式,成绩比传统教学略有增加,为传统教学的122%,采用B型模式,成绩也比传统教学有增加,比A型模式也好,为传统教学的184%,因为B型模式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C型模式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模式,成绩可达传统型模式的195%,这种模式强调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任务性,强调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讨论、思考,不断补充完善,直到小组内达到共识,熟练到可以自由演讲的程度,所以对知识的理解深刻,识记的部分达到了近乎永久性的记忆。

对整门课程的迁移效果参考指标(V为: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与该学期本班其它各门专业课平均成绩的比值(迁移比)。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卷面成绩都比其它功课低。而教法改革后,采用B型模式和C型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迁移比分别达到1.05和1.08。分析原因,是因为目前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有的理论都必须借助实验研究去发现和证实,而本章内容又是分子生物学试验研究理论基础,甚至是最先进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原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对已有理论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学生整门课程成绩有显著的提高。

四、保障措施

在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改革中,要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畅通的信息渠道:主要是指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方便地进行平等交流。任务性学习,并不是由学生独自完成,而是老师更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耐心,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除了自己解决问题之外,要更多的向老师请教,老师必须及时正确的给与指导,老师必须及时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与督促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2、严肃而宽松的演讲环境:主要指在学生进行演讲时,通过定时定主题定线索等方式掌控学生的演讲,同时要容许学生出错,出错的地方往往容易引起激烈的讨论,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等。

3、能够激励学生的评价工具:笔者所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制定评价工具,从仪容、声音大小、语言逻辑、难点重点、内容取舍与衔接、条理性和易接受性等方面考核,演讲结束后有听众无记名打分,汇总后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得分低的学生帮助分析原因。

虽然在教改探索中证明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为主的C型教学模式效果较好,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要扮演重要的角色,从合理的分配布置任务、指导任务的完成到组织实施和评价,老师一定要做到科学、宽容和富有激励性,教学的最终环节还要老师对知识进行总结,对难点要进行讲解,并且提出新的问题,以供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最终实现内外交互式教学[6]和兴趣性教学[7]

致谢:感谢西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项目”对本研究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戚晓利,张丽敏,薛春梅.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生物学杂志,2003,20(6):5152.

[2]张莉,李庆章,高学军.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林区教学,2008,7:1415.

[3]徐启江,李玉花.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 159161.

[4]李玉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6):49.

[5]向阳,聂东宋.生物工程专业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课程改革初探[J].2009,05: 55~56.

[6]张廷华.生物化学课“内外交错”式教学法的探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112~114.

[7]郑用琏课堂的磁力从哪里来[J].中国高等教育,2004,(5):3334.

作者:管理员 来源: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