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游戏论》教材
郑名《学前游戏论》[M]
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
《学前游戏论》教学书参考
1、王小英《儿童游戏的意义》[M]. 吉林:东北师大出版社,2006
2、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
3、刘焱《儿童游戏的当代理论与研究》[M]. 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
4、黄人颂《幼儿园游戏》[M]. 江苏: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
5、黄人颂《学前教育参考资料》[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6、刘焱《幼儿游戏评价》[ M]. 山西:希望出版社,1993年
7、朱邓丽娟《幼儿游戏》[M]. 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1994年
8、吴也显《小学游戏教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9、皮亚杰《童年的游戏、梦和模仿》[M].美国:NORTON出版社,1962年
10、布鲁纳《游戏——它在发展进化中的作用》[M]. 美国:PENGUIN出版社,1976年
1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儿童游戏通论》是刘焱教授在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基础上,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而撰写的一部新著。他试图把儿童游戏置于社会文化、儿童发展和教育学的多维视野下,综合运用人类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观点,多角度、多层面地探讨儿童游戏的意义、特点、价值和功能,揭示儿童游戏和社会文化、儿童游戏和儿童发展、儿童游戏和学前教育之间复杂的关系,以期建立一个视野比较广阔、内容比较全面,既注重理论研究、又关注教育实践的儿童游戏理论新体系。
12.郑名.学前游戏论[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本书在广泛参阅学前教育领域同行研究成果和资源的基础上,本着有利于理论发展和指导实践的原则,力图反映学前游戏的理论及教育实践研究的概貌。本书内容上分上下两编。上编关于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游戏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方法,儿童游戏研究历史,阐明了游戏的本质与特征、游戏与儿童的发展、游戏与学前教育的关系等。下编是关于幼儿园游戏的实施和指导,论述了幼儿园游戏的设计原则、实践模式与设计要求;游戏的组织与实施;幼儿园游戏评价等。该书在编写中,注意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兼顾了学习者的特点因人格体例的确立 、材料的组织、内容的安排上,充分考虑了本学科研究状况与幼儿园教育实践,尽可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在编写体例上由内容提要、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专栏、学习评价、复习思考题组成。
13.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本书在广泛参阅同界学者的成果及资料的基础上,较全面地反映出学前游戏的理论及教育实践研究的概貌。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编是关于学前游戏的基本原理。该书首先对学前游戏的基本概念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学前游戏的分类、发展、价值以及影响学前游戏活动的各方面因素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编是关于学前游戏的教育实施。该部分在论述了游戏实施的基本原则之后,进而阐述教育实施学前游戏的任务以及各类游戏的指导内容要点,并涉及家庭教育中亲子游戏的问题。第三编是关于游戏理论及研究发展状况的介绍,其中重点论述了国外心理学界影响较大的各个游戏理论流派,这些理论流派对于我们的游戏研究及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启悟价值。
14.尼尔.本内特.通过游戏来教——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该书是一探索幼儿教师的游戏观念和游戏行为关系的研究报告。本书的第一二章综述了关于游戏问题的各种观点和理论上的变化以及有关老师观念与行动方面的相关研究,提出了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三章采用“概念图”的方法描述了教师关于游戏的观念,用相互联系的六个方面——游戏的本质、学习和游戏的关系、教师的角色、课程的组织和计划、儿童学习的评价以及影响观念转变为行动的限制性因素等反映了教师游戏观念。第四章分析了教师游戏观念和游戏行为之间的关系;第五章通过三位教师的案例,深入说明了这种关系。这本书为研究教师游戏观念与游戏行动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15.许政涛.幼儿园游戏与玩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本书是“迈向新世纪的上海幼教系列丛书”之一。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权利,不应当仅仅理解为娱乐与消遣的权利,而应当把它看做是幼儿的发展权。玩具作为游戏的构成,既是游戏的物质支撑,又会对游戏的内容和性质产生影响。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本书选取的论文探索了游戏形态与功能的有机结合,探讨了以游戏课程化、学习游戏化为模式的课程体系和以注重人际、改善氛围、利用玩具为特点的策略体系。
16.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编写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力求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幼儿园在职教师的特点出发,体现时代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师范教育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理论与实践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编者在编写时尽可能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吸收并渗透到各课程教材中去。在专业知识体系安排上,注意与中等师范及高等师范本科阶段知识结构的衔接;在综合方面,针对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在教材的编排体例上,根据幼儿园教师在职、成人、师范教育的特点,安排了学习提要、思考与练习、参考资料等,便于学员业余进修及自学。
17.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游戏是幼年生命本质的体现,游戏是幼稚心理的表现,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已成为共识。儿童确实在游戏中懂得了各种事情,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动作技能,锻炼了身体;学会了分辨事物的差异;开发了智力;体验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了交往和协调。所以,游戏的过程是孩子发展的过程,其中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动因,内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因而,游戏被引进教育机构,幼儿游戏得到相应的重视。
18.戴文青.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第四版).心理出版社,2002年
这是台湾学前教育工作者戴文青基于实践的总结。该首先阐明了发展的基本模式、幼儿的本质以及学习的基本信念。其次,进一步就学习区的规划进行了说明,包括学习区的种类与目标、具体学习目标、材料与玩具、着手布置、逐步开放等。再次,则结合具体的游戏活动区——美劳区、积木区、语言区、装扮区、科学区、益智区等,具体介绍了如何规划与运用。最后,则结合实例,说明了游戏的观察与记录。对幼儿园游戏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19.许政涛.幼儿园游戏与玩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本书主要由上海市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总结。本书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系列论文,探讨了游戏与课程的关系、各类游戏的关系、游戏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等等。第二部分则是实践经验总结报告,研究者总结了游戏方案的制定、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材料投入、游戏指导的策略与方法等经验。对幼儿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 刘俐敏.幼儿发展评价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幼儿发展评价研究》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理论篇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内涵、现实意义、类型、指标体系以及获取幼儿发展信息的基本手段和对幼儿发展信息的记录、整理、运用等作了论述。实践篇将幼儿生理发展、情感发展、能力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四大板块,置于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境,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关于幼儿发展评价的实践思路。理论探究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并切实吻合于时代对幼儿发展评价的新要求,是《幼儿发展评价研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这本书对如何在游戏中评价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21.刘儒德,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本书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修订版,本版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教学需要,在每章之前设立内容提要;每章之中突出重点概念;每章之后罗列关键术语界定与思考问题等;在全书后面还罗列了参考文献。文字上力求文字简练,概念明确,举例精当,引文翔实,新增许多图片、图解和表格,试图在提高学术水准和符合学术规范的基础上实现易读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内容包括学生与教师心理、一般学习心理、分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这本书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学习,以及学习与游戏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