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要点:
流体静力学、流体流动中的守恒原理、管内流动的数学描述、流体流动阻力的产生和计算、管路计算。传热机理及换热器面积的计算。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与传质速率、吸收和填料塔高度的计算。*双组分溶液和气液相平衡,精馏的设计型和操作型计算,多组分精馏。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反应器的特点及反应器容积计算。停留时间的测定方法,不同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特点。合成氨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点,合成氨工艺。
教学难点:
机械能衡算式的应用和管路计算;给热系数的计算;换热器的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传质速率和填料层高度的计算(*蒸馏的设计型和操作型计算,多组分物系气液平衡与计算);反应器。
解决方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普及教育,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同时水平参差不齐,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并都能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是探讨的问题。
课程组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教研活动,内容主要涉及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考分离、观摩教学、青年教师的培养等问题。课程组较早地提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整合以及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等教改思路和措施。通过接受学生科技活动小组和本科毕业论文,积极开展学生的科研、教研活动,提高研究水平。
本课程组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启发互动式教学与教书育人贯穿于每个课堂,并形成风气,成为课程组的优良传统。
教材选用上,我们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形式,不单纯局限于某一本教材,而是多种教材并用,给学生以选择余地; 教学方法上,我们一改过去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讲解主干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强调了学生主体课堂参与的重要性,留下1/4的课堂教学时间与学生共同讨论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工程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教学手段上,在化工基础的授课过程中,采用手写与多媒体教学并用的形式,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近年来,课程组建立了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利用多媒体课件自主深入进行学习,实践证明教学起到了非常有效的辅助作用。
本课程组还积极购置和改制新实验设备,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对部分旧实验设备进行了更新,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由于实验设备购置厂家不同,使得各院校化学工程基础实验课程的设置有所差异,难以采用统一教材进行教学活动。鉴于上述情况,课程组人员编写了《化学工程基础实验讲义》作为实验教学辅助用书。教材的选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