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近年来共出版专著教材共15部,在以CSSCI为主的各种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教学论文200余篇,主持、参与各类项目32项,获得各种奖励38次。本目录仅列出团队成员的代表性成果。
一、郭国昌
主持项目5项、参与项目1项,获奖11次、出版专著1部、主编专著1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篇。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众之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1949-2000年中国诗歌研究》,敦煌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论鲁迅小说的季节叙事的精神实质》,载《西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
《集体写作与解放区的文学大众化思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5期。
《博客的文学空间有多大》,载《人民日报》,2006年9月7日。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载《人民日报》,2007年1月18日。
《文学·生活·创新》,载《人民日报》,2007年5月24日。
《新时期30年中国文学研究高峰学术会议综述》,载《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
《强化文学批评的感受性》,载《人民日报》,2009年3月19日。
《大学文学教材编写的学术规范性》,载《社会科学评论》,2005年第3期。
《现代中国文学大众话语的起源》,载《西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3期。
《“真实写作”与解放区文学生产体制的建立》,载《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文学是民族精神的载体》,载《人民日报》,2009年7月10日。
《电影票房与文化追求》,载《人民日报》,2010年1月29日。
《网络文学呼唤文学批评》,载《人民日报》,2010年2月5日。
《感受性原则的失落与重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60年的回顾与反思》,载《文艺争鸣》2010年第2期。
《新华书店与解放区出版体制的形成》,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2期。
《弥补儿童文学创作的缺失》,载《人民日报》,2010年6月1日。
《发展文化产业切忌产业化》,载《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2日。
《解放区鲁迅形象建构的双重矛盾》,载《西北师大学报》,2012年第2期。
《擦亮现实主义的理想底色》,载《人民日报》,2012年3月2日。
《网络视频节目低俗化令人揪心》,载《人民日报》,2012年5月4日。
《提升网游产业的文化品格》,载《人民日报》,2012年9月21日。
《大富豪不等于大文豪》,载《人民日报》,2012年12月21日。
《集体写作与解放区的文学大众化思潮》,甘肃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年。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众化之争》,甘肃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年。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众化之争》,甘肃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
《新华书店与解放区出版体制的形成》,甘肃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西北师大第三届优秀教学软件三等奖,2005年。
西北师大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2007年。
“新世纪以来文艺现状批评”,甘肃省敦煌文艺三等奖,2009年。
全国高等学校成人教育优秀教师奖,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10年。
“以优势学科为平台,创新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学质量规范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西北师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1年。
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011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西北师大继续教育精品课程,2008年。
“中国现代文学的影视文化解读”,西北师大青年教师科研项目,2003-2005年。
“教师继续教育类函授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面授教学的教材处理与教法研究”,西北师大继续教育项目,2005年。
“抗战时期兰州的文化生活研究”,兰州市文化局,2009年。
“解放区文学的体制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9年。
“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点出版项目,2009年。
二、朱卫国
主、参编论著、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稿》、《文学作品选讲》、《师范美育教程》、《初中现代散文评析》、《新时代诗歌精选赏析》等5余部,在《兰州大学学报》、《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获2003年“甘肃省教学成果二奖。
“师范生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获2009年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新时期当代文学研究成果奖”,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2006、2009年。
河西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河西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
《农耕时代的最后一曲挽歌——论〈末代紧皮手〉的悲剧意蕴与美学品格》,载《西北师大学报》,2012年第3期。
三、孙 强
主持项目3项,参与项目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8篇。
《意象的现代回顾与九叶派的意象建构》,载《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被迫的接受、抵制与消解——关于国民性的多重实践》,载《文学与文化》2005年第6辑。
《鲁迅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批评与认同》,载《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现代性的幽灵与在中国的言说》,载《兰州学刊》2006年第10期。
《国民性话语:一个民族主义的视角》,载《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
《国民性概念与理论的历史性考察》,载《山西师大学报》2008年第4期。
《九叶派诗学在现代诗学史上的地位》,载《广西师大学报》2009年第6期。
《鲁迅的文学与政治关系探析》,载《黑龙江史志》2009年第17期。
《国民性研究的理论反思——兼论话语研究的意义》载《文艺争鸣》2010年第5期。
《中国近代政治与文化视域中的种族论》,载《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3期。
《甘南藏区汉语诗歌的草原抒写》,载《甘肃文艺》2012年第6期。
《五四时期个人观念的历史内涵》,载《贵州文史丛刊》2011年第4期。
《女性文学研究的新收获》,载《甘肃日报》2012年2月8日。
《甘南藏族汉语诗歌的审美意识》,载《武陵学刊》2012年第1期。
《晚清国民性批判中的奴隶话语辨析》,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个人观念、民族寓言与国民性批判》,载《文艺争鸣》2012年第5期。
《文明论的传播与晚清新小说的国民性叙事》,载《中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生育的政治与农民的命运》,载《甘肃文艺》2012年第3期。
“文化建构视野下中国近代国民性思潮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计划项目,2010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国民性叙事研究”,甘肃省教育厅硕士生导师科研项目,2010年。
“文化建构视野下中国近代国民性思潮研究”,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2011年。
“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点出版项目,2009年.
四、杨小兰
参与项目2项、参与编著专著教材1部、获奖1次,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
《柔弱背后的强悍》,载《社科纵横》,2004年第4期。
《论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小说创作》,载《兰州学刊》,2005年第3期。
《浅谈中学语言课堂教学中的“激疑”艺术》,载《社科研究》,2005年第6期。
《文化全球化的现实性及其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载《社科纵横》,2006年第6期。
《张承志小说的文化解读》,载《社科纵横》,2008年第1期。
《论余华小说的先锋叙事》,载《社科纵横》,2008年第6期。
《对文化全球化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载《西北师大学报》,2009年第3期。
《简析严歌苓笔下的父亲形象》,《社科纵横》2010年第6期。
“当代中国语境中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化研究”,甘肃社科规划项目,2004年。
“西部农村题材文学创作与农民素质问题研究”,甘肃社科规划项目,2010年。
五、张晓琴
主持项目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1篇,获奖1次,出版专著2部。
《迈向和谐社会的脚步》,载《求是》,2007年第2期。
《沉潜与精微》,载《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沈从文的自然及其当代生态意义》,载《新学术》,2007年第4期。
《重估先锋文学的意义》,载《文艺争鸣》,2007年第6期。
《生态文学的文化建构意义》,载《光明日报》,2009年4月4日。
《近三十年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的演变》,载《文艺争鸣》,2009年第10期。
《近三十年中国作家的知识分子立场》,载《西北师大学报》,2010年第3期。
《生态精神的捍卫者》,载《文艺报》,2010年4月7日。
《闯海人的英雄史诗》,载《文艺报》,2010年7月14日。
《生态文学向我们走来》,载《人民日报》,2011年1月18日。
《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论雷达批评的当代文化意义》,载《文艺争鸣》,2012年第7期。
《接地气与原创力》,载《求是》,2012年5期。
《论新世纪短篇小说的价值追求》,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5期。
《民族文化危机的书写与反思》,载《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第4期。
《高原生态的发现者—论马丽华散文的文化意义》,载《青海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文化自信与中国经验》,载《光明日报》,2012-12-4。
《世界格局下的中国经验书写》,载《光明日报》,2012-4-24。
《论新世纪小说的文化建构意义》,载《小说评论》,2012年第4期。
“当代西部文学生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9年。
“当代西部文学生态研究”,甘肃省教育厅硕士生导师科研项目,2009年。
“世界格局下的中国经验书写”,甘肃省13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
六、王建光
参与项目2项、获奖1次、参与编著专著1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
《“清新俊逸”遮蔽下的“欲望”书写——对茹志鹃小说〈百合花〉的一种读解》,载《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改革开放30年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载《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
《规范与策略:艺术视野中的历史与现实—〈武训传〉和〈我们夫妇之间〉的再解读》载《赤峰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十七年农村题材创作中的家园问题》,载《文艺争鸣》,2010年第8期。
“甘肃文学生态研究”,甘肃省教育厅项目,2007年。
“改革开放30年来文学艺术工作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显著成就”,中宣部重大委托调研课题,2008年。
西北师大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优秀奖,2012年。
七、李晓禺
主持参与项目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2篇,获奖1次。
《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故乡叙事》,载《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论当代文学的人类学转向》,载《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人类学诗学在中国》,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有意味的形式:人类学视野下的词典体小说》,载《兰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价值论视野下的中国20世纪文学》,载《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雪漠的超越》,载《石河子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新世纪词典体小说研究》,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2013年。
《新时期人类学诗学研究》,中央高校2012年。
《中国当代词典体小说研究》,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项目,2012年。
《文学人类学与当代文学批评范式转换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