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

 
    要素禀赋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要素禀赋理论在进行供给面分析时,除劳动之外,引入了另外一个生产要素——资本,因此,生产要素包括两个。
   二是关于要素禀赋差异的产生原因,也易于解释。直观地看,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诸多因素,都可以成为各国要素禀赋差异的来源。

一、要素禀赋

  定义:要素禀赋,系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一般说来,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 )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


图3-1

 


二、要素密集度

  1.定义: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系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如果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x=Kx/Lx,大于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Ky/Ly,即kx>ky,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capital-intensive)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labor-intensive)产品。

  2.关于定义的进一步说明:
 (1)如果X、Y两部门采用的都是固定要素比例的生产技术(对应于H-O理论的最早形式),直接比较X、Y两部门的资本—劳动比率就可确定要素密度的差异。
 (2)在生产要素可替代的情况下,比较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必须在一个共同的标准下进行,这个标准就是共同的要素价格。如果在任何相同的要素价格下,X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大于Y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的,Y是劳动密集型的。

图3-2

 


三、模型基本假设

 要素禀赋标准模型建立在以下几条基本假设之上:
 (1)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
 (2)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
 (3)规模收益不变;
 (4)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
 (6)假设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7)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8)X、Y的生产技术不同,其中X假设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假设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9)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它贸易障碍。
 由以上假设可知,A、B两国除要素禀赋不同外,其它一切条件都是完全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