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简介
要素禀赋理论最早是由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和奥林(Bertil Ohlin)师生俩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等人不断加以完善。其主要内容包括赫克歇尔—奥林理论(以下简称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以及要素积累对国际贸易影响等。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指出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由于要素价格的变动,国际贸易会影响一国收入分配格局,即相对丰富要素的所有者会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会因贸易而受损;罗伯津斯基定理说明,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的生产增加,而另一产品生产则下降,由罗伯津斯基定理,我们可以依据罗伯津斯基线的方向来判断要素增加国的经济增长类型,对于大国来说,如果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则会恶化增长国的贸易条件,如果经济增偏向进口部门,则会改善增长国的贸易条件。
本章结构图
教学要求
1.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分析与内容。
2.掌握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与罗布津斯基定理。
3.了解里昂惕夫之谜的内容及相关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