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

若文本内容未正常显示,请点击安装: Adobe Flash Player

随着教育技术的革新和学科研究的不断进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我们采用问题取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指导模式,以“模块化、阶段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在人格与健康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教学方法的改革:人格与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专业选修课程,既与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课程有关,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课程的理论基础;既与理论研究相联系,又与实践应用相联系。因此,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系统掌握人格与健康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方法,是人格与健康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有效解决这一重点、难点问题,就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取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指导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和指导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确定人格与健康心理学探索的主题,并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最终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呈现于教学,实现了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方法应用的良性循环,这种教学方法的变革激发了学生学习人格与健康心理学的热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也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的革新: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与科研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术交流的效果,以目前学校教学设施为基础,学院又配发了荧光笔和激光诱发设备,人格与健康心理学课程组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和电子课件、电子图书、网络服务等信息化手段,改变了过去课程教学中“教案讲义+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目前,课程组已经积累了完整的电子教学材料,比如教学大纲、讲义、综合练习题、图书资料都已经实现了电子化,并将这些资料适时的上传于网络和教学博客等信息平台,实现了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教学手段的革新,一方面将教师从黑板上解放出来、从电脑上解放出来,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教学空间和创新空间;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知识直观性和易得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教学评价手段的创新:人格与健康心理学课程的考核采取“模块化、阶段化、多元化”的评价模式,知识技能的模块主要分为两部分,即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应用部分。理论教学的考核主要以课后练习、课堂评价、阶段性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实践应用的考核主要以研究问题选择、研究方案设计、研究结果分析、撰写研究报告、专题报告等为基本内容。在对每一位学生做出考核评价时,需要综合考察不同模块知识的掌握、阶段性评价的结果等过程性的材料,并以知识点和技能掌握的不同权重,给学生一个综合的、个性化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