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建设

教学成果展示

课堂教学与延伸

课堂教学延伸五个环节包括课前预习、平时作业、课外阅读、课外讨论和期中考试五部分。

课前预习:授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每周给学生布置至少1次课前预习 的任务,并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指导监督,每个学生至少检查、考核4 ,确保预习的质量和有效性。预习内容包括热身活动,上节课所学的动作等,学生分组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将所有课前预习任务布置情况、检查考核情况在记分册进行记录,并将考核成绩在记分册课前预习栏  分次进行登载。

平时作业:授课教师应结合课程目标加强对平时作业的设计与优化, 作业内容要体现 课程教学重点,目的明确,数量适当,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 习题、小论文、课堂组合笔记、调研报告等)。《舞蹈编导》

《舞蹈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舞蹈剧目》每节课后都应有具体作业, 其余专业课程教师布置平时作业不少于10 次,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不少于4次。教师要将所有平时作业布置情况、批阅考核情况在记分册进行记录,并将考核成绩在记分册平时作业栏分次进行登 载。

课后阅读:授课教师应根据课程需要,为学生推荐课外必读书目、文献,并适时进行阅读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至少检查、考核4次。教师要将课外阅读布置情况、检查考核情况在记分册进行记录, 并将考核成绩在记分册课外阅读栏分次进行登载。

课外讨论:学院根据专业课程种类多,教师少的实际情况将专业课程与教师分成五组进行课外讨论。技术类课(基训、身韵)、风格类课(民族民间舞蹈、敦煌舞),创意类课(编导、现代舞、舞蹈剧目、教学实践)、理论类课(中外舞蹈史、舞蹈艺术概论、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舞蹈教育学、)舞蹈学专业单设教师教育类(绘画基础、乐理基础、合唱艺术、舞蹈解刨学)。讨论时间定为双周进行,每周四下午7-8节进行。系主任在开课第一周内和授课班级沟通确定课外讨论和辅导答疑的教师组,并将学期安排上报学院教务。各组教师要做好课外讨论和辅导答疑情况记录,对每个学生至少考核登载 4 次参与课外讨论和辅导答疑的成绩。

期中考试:每学期第9周安排期中考试,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确定考试方式和命题形式,及时登载成绩。出题、试卷审核、考试、阅卷要求与期末考试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