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资源
本课程的学习采用课堂内外混合式教学。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实验实践等。学习的资源广泛,包括多媒体课件、视频、实物演示等。采用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讨论、小组讨论、专题讨论和实验制作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现场参观、实习条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境建设。
课程目标和期待的教学效果是: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电子知识,掌握电子技术,切实“走进电世界”。
实验项目除了提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模式外,还具有如下功能:
(1)提供针对每个章节的实验笔记,可以针对某个实验节点做笔记,并方便地追溯到课程内容;
(2)提供对每个实验内容的扩展阅读,可以浏览到针对相关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3)学习进度的及时反映,学生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促进其继续学习。
实验项目主要包括:
节数 |
题目 |
时长 |
要求 |
1 |
常用电子仪器 |
120 |
需万用表等 |
2 |
焊接技术 |
120 |
需焊接工具 |
3 |
鲜艳项目-小夜灯 |
120 |
需专用套件 |
4 |
实验项目-秒表 |
120 |
需专用套件 |
5 |
实验项目-光电智能车(I) |
120 |
需智能小车 |
6 |
实验项目-光电智能车(II) |
120 |
需智能小车 |
7 |
实验项目-机器人的制作 |
120 |
去机器人套件 |
8 |
试验拓展项目 |
120 |
需计算机和软件 |
注:专用套件是指有《走进电世界》课题组开发的专用电路。
课程组织形式
实验课教学分为教师讲解和学生操作两部分。上课时,教师首先利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作讲解,然后学生根据教师讲解进行实验操作。另外,对于学生较难理解和比较复杂以及有一定危险性的操作,教师还应在实验之前做演示操作。
教师指导方法
训练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创新的科学作风。
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研究相关规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打好独立工作的基础,又能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设计出相应电路。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的规律及结论,学习和掌握系统电路的构成和测试技术。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工作品德和严肃的实验习惯,初步达到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具的技术性、学术性,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课的考核及考试的安排参考如下:实行考核考试相结合,考核以学生附有原数据记录的实验报告为平时成绩,考试以项目答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理论部分以面试为主,实践部分以学生随机抽签独立操作并回答有关问题。理论和实践考试均以开卷方式进行,考核与考试成绩以各占50%的比例计算总成绩。
《走进电世界》课程作为我校自主开设的通识课程,目前国内外没有完全适合教学目标的成熟教材。我们参考本项目负责人,摆玉龙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的《电子技术实验教程》。该书本书是综合性的电子技术实验教材,以工程实际应用为出发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设计、实验调试及综合分析能力为目标,优化设计了电子类相关基础课程实验。全书共分为5篇,即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设计性实验、数字电子技术设计性实验、Multisim 12仿真软件简介和相关电路设计实例等。全书着重介绍了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任务、基本方法和基本规程,同时强调培养电子专业卓越工程师所应具备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电工电子及电气教程实验教程》摆玉龙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在实践性教学环境方面,本课题组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由简单到复杂,设计了系列电子技术实验, 有助于学生深刻了解了电子系统的原理。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为本课程提供了条件良好的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10平方米,实验设备价值200万元。同时,学校具有较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可以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
版权所有©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邮编:730070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技术支持:六度空间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