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工程学科办学历史悠久,在环境微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和明显的成绩。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于2000年,开设以来已有众多青年教师担任过该课程的讲解。如刘旻霞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讲授《环境微生物学》;《生态工程》;《城市生态学》;《环境生物学》;《污染生态学》等课程。主要从事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合作和玛曲进行植物生态学及恢复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在极旱区敦煌西湖湿地进行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基金项目。曹建军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学》;《环境学概论》等课程,主要研究人文生态学;区域生态学;环境经济。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基金项目。张剑现任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流体力学》、《环境遥感与GIS》、《环境遥感与GIS实验》、《环境学研究方法》等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班本科课程;《空间监测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研究环境地理学、湿地生态学及环境遥感与GIS应用。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基金项目。
环境微生物学是生物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该学科的突出特点是以叙述性为主,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应用性。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既重视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原理的讲授,又紧跟前沿。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紧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前沿性的关系,做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及时介绍学科热点和最新进展,初步形成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课堂授课、实验教学等多种方式的教学体系。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以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精选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及创新性实验,以小的研究课题形式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综合学习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平台。
目前,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旨在向学生传递环境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注重在教学上使用学科并用的优势与特色,广泛运用实践、案例分析的方法来从事教学工作,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