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科学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申请表

 
 

教学团队申请表

 
 

     团队名称:  人体科学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俞诗源                    

     所在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所属学科门类:     理学 生物类      

     联系电话:       13088799651                   

     申报时间:      2009620

                          一、团队基本情况

 

团队名称

人 体 科 学 教 学 团 队

姓名

俞诗源

性别

出生

年月

1957.9

政治

面貌

党员

民族

参加工作时间

1975.10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

博士

授予单位

兰州

大学

授予

时间

2004

高校

教龄

28

职称

教授

行政

职务

学报编辑部副主任

从事学科领域

动物学

人体科学

所在单位

生命

科学院

办公

电话

7971692

移动

电话

13088799651

电子邮件地址

syyu@nwnu.edu.cn

构成人员

总人数

参与单位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博士生

在读博士生

硕士生

本科生

8

 

5

3

 

5

1

1

1

 

 

团队成员基本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位

高校教龄

所学专业

主讲

课程

所在单位

在团队中的作用

1

俞诗源

52

教授

博士

28

人体科学

《人体科学》

《分子生物学》

《神经解剖学》

西北师大

生科院

主持人

2

杨颖丽

38

教授

博士

12

人体科学

《人体科学》《分子生物学》

西北师大

生科院

主讲

3

侯天德

53

教授

博士

28

人体科学

《人体科学》

《免疫学》

西北师大

生科院

主讲

4

杨建设

33

副教授

博士

4

人体科学

《人体科学》

《癌生物学》

西北师大

生科院

主讲

5

丁艳平

29

讲师

博士

1

人体科学

《人体科学》

《发育生物学》

西北师大

生科院

主讲

6

杨洁

31

讲师

硕士

1

人体科学

《人体科学》

《基因工程》

西北师大

生科院

主讲

7

程昉

43

助理实验师

学士

22

人体科学

人体科学

实验教学

西北师大

生科院

实验管理

二、团队带头人教学科研情况

近三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人体科学》、《解剖生理学》、《组织学》

《神经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人体科学实验

2.解剖生理学实验

3.发育生物学实验

4.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5.指导函授生毕业论文

6.指导硕士研究生和教育硕士论文

7.指导专业教学实习

主持的教研课题

(限10项)

1.《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研究,西北师大教研项目,2006-2008,主持人

2.生物科学专业的优化与实践,省教育厅教研项目, 2003-2005, 主持人

3.生物科学函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西北师大继续教育项目,2003-2005,主要参加者

4.教师继续教育类生物函授专升本教学模式研究,西北师大继续教育项目,2003-2005,主要参加者

5. 面向未来培养跨世纪生物学人才, 西北师大教学研究项目,2000-2001主要参加者

具有代表性公开发表教研论文

(限10篇)

1. 改善中学环境教育的策略.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59(3):73-74

2.情感因素影响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陇东学院学报 2008,192):115

3.情绪的脑机制.生物学教学. 2006,31(9):10-11

4.学习记忆神经机制研究方法与进展.甘肃科技2006,22(5):140-142

5.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与探索.高等理科教育2005,3:19-22

6.多媒体技术与高校生物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6,3:63

7.对高师《人体组织解剖学》几个问题的讨论.解剖学杂志95.3

8.试谈影响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因素. 高师函授1996.1

9.对《解剖生理学》有关问题的讨论. 西北师大学报94.30(3):98

10.对《人体组织解剖学》植物性神经系统图几个问题的补正 西北师大学报1996.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人体科学课的优化与实践  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 主持人

2.面向未来培养跨世纪生物学人才 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 主持人

3.《人体科学》课 获甘肃省精品课程称号2005 主持人

4.高师生物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研究 获西北师大 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

5.生物本科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实践 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

6.西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奖 2006

7.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 2007   

 

近三年来承担的科研课题

(限5项)

1.无尾两栖类肺发生的超微变化及特异蛋白分析研究(编号303701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4-2007,主持人

2两栖类肺发生中相关特异蛋白的分析研究(编号:ZS031-A25-Z)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4-2006,主持人

3.红腹锦鸡肾发育及相关蛋白的分析研究,甘肃省创新人才基金, 2006—2007,主持人

4.兰州南北两山野生动物资源考察,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 2006-2008,主持人

5锦鸡视网膜发生的组织结构变化及相关活性物质的分析,甘肃省创新人才基金, 2008—2009,主持人

具有代表性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

(限5篇)

1. Architecture of microvessel of the lung in camel. Journal of Camel Proctice and research. 2004,11(1):27-34SCI)第一

2. X射线辐射对仔鼠皮毛生长及肝肾组织SODCAT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动物学报.2008,546):1029  通讯联系人

3.红腹锦鸡肾的组织结构及EGFRTGF-βAQP-2在肾脏中的表达,动物学报.2008,542):323-331 通讯联系人

4.红腹锦鸡、石鸡和雉鸡的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动物学报.2007,534):674-681 通讯联系人

5.花背蟾蜍肺的发生及TGF-β的表达,解剖学报2008,394):566-572通讯联系人

三、团队教学、科研成效汇总表

1、近五年来团队建设精品课程情况

  建设精品课程

  总计 2

 课程建设经费

总计2.1 万元

 

 其

 中

   国家级

        

       万元

 

   省级

    1   

    1.3 万元

 

   校级

    1   

    0.8 万元

 

2、近五年团队主持或承担的教学研究项目情况

 

   主持或承担项目

总计 4

 教研项目经费

总计 1.5 万元

 

 其

 中

  国家级

     

         万元

 

  省部级

     1

     0.3 万元

 

  校级

     3

     1.2 万元

 

3、近五年团队获教学成果奖和与教学相关的荣誉称号及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情况

      

      总计

   国家级

  省部级

  校 级

  教学成果奖

     4  

    

  3

  1

   荣誉称号

     7   

    

  6

  1

指导学生在国内外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

     2   

     

  2

 (不填)

4、近五年团队主持或主要承担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主持或承担项目

总计  1

教研项目经费

总计 0.3 万元

   国家级

        项

         万元

   省部级

        项

         万元

  校级

     1

     0.3万元

5、近五年团队在核心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

6、近五年团队承担省部级以上教材编写及教材出版情况

承担省部级以上编写任务

总计 4

教材出版

总计4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部

 

国家级出版社

    3 

国家级规划教材

    1

获国家级奖励

       部

省部级重点教材

    1

获省部级奖励

       部

7、近三年团队主持或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或承担项目

总计 20

科研项目经费

总计 134 万元

    国家级

     1

    18 万元

    省部级

     5

    14万元

    厅局级

    10

    94 万元

    校级

     3

     7 万元

  校外横向研究

     1

     1 万元

8、近三年团队获得的科研奖励

   获得科研奖励

      总计        20   

其中

    国家级

    2

 省 部 级

    3

    厅局级

    15

 校 级

      项

9、近三年团队在核心期刊发表科学研究论文 118

10、近三年团队出版著作共   部,其中国家级出版社出版    

四、教学情况

 

1.主要授课情况:(2005年以来)

课程名称

授课人

学生类型

起止时间

总课时

人体科学

俞诗源

本科

20052009

270

解剖生理学

俞诗源

本科

20062008

162

组织学

俞诗源

本科

20052007

108

发育生物学

俞诗源

本科

20062009

144

组织胚胎学

俞诗源

硕士研究生

2007-2009

120

神经生物学

俞诗源

硕士研究生

20052009

270

人体解剖生理学

杨颖丽

本科

20052009

180

人体科学

杨颖丽

本科

20072009

72

分子生物学

杨颖丽

本科

20052009

270

生物化学仪器分析

杨颖丽

硕士研究生

20072009

324

动物生理学

侯天德

本科

20082009

72

人体解剖生理学

侯天德

本科

20052009

216

高级生理学

侯天德

硕士研究生

20072009

144

免疫学

侯天德

本科

20052007

108

生物统计学

侯天德

本科

20052009

180

人体科学

杨建设

本科

20082009

72

癌生物学

杨建设

本科

20082009

36

生物伦理学

杨建设

本科

20082009

72

人体科学

丁艳平

本科

20082009

36

发育生物学

丁艳平

本科

20082009

36

基因工程

杨洁

本科

20082009

36

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使用和编写情况)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王玢主编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

周美娟等主编

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人体组织解剖学

俞诗源

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9

 

人体解剖生理学

俞诗源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7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级别

时间

人体科学课的优化与实践 

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省级

2007

面向未来培养跨世纪生物学人才

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省级

2000

《人体科学》课程

甘肃省精品课程

省级

2005

研究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实践

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省级

2004

高师生物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研究

西北师大教学成果一等奖

校级

2007

生物本科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实践

西北师大教学成果一等奖

校级

2001

4.教学改革项目:(省部级以上,如教改立项、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人体科学》精品课程

1.3

教育厅

2005

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1. 团队结构合理­

人体科学教学团队结构合理,特色显著.团队带头人俞诗源教授具有28年的教学经历,长期从事《人体科学》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课程组4名教师有20 年以上的教龄,总体来看,团队教师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及师资配置合理。 

教师职称结构合理正、副教授5人,占教师人数的62.5%;讲师2人,占教师人数的25%;实验师1人,占12.5%。有博士学位的6人,硕士学位1人。

团队知识结构合理教师分别毕业于985院校、211大学和中科院研究所,研究领域广泛,但都与人体科学紧密相关,涉及生理学、人体组织解剖学、比较解剖学等人体科学的几个主要领域:

俞诗源 兰州大学理学博士,从事器官发生及相关活性物质的分析、辐射生物学、微血管、组织学等方面的研究。

杨颖丽 中国科学院寒旱所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平滑肌生理的研究.

侯天德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所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神经生理、运动生理和内分泌生理等研究.

杨建设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博士,主要从事神经细胞生理和辐射生物学等研究.

丁艳平 兰州大学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神经解剖学研究.

张德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动物脏器神经支配的逆行追踪、免疫组化研究等.

杨洁 西安交通大学理学硕士,主要从事生殖生理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毕业,主要从事实验教学与管理.

年龄结构合理:团队老、中、青结合, 50岁以上2人,占25%40岁以上2人,占25%30岁以上3, 37.5%30岁以下1, 12.5%。团队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教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具备较强的专业特长和实践能力,教学效果良好,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得到了校督导专家组的肯定,年终考核多人次获优秀。

师资配置合理:每学期都有3-4位教师担任理论课教学工作,有3-4位教师担任实验教学和辅导工作,师生比近125-30

本团队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1人、中国动物学会理事1人、中国教育学会生物教学委员会理事1人、甘肃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1人、甘肃省生理学会副理事长1人、甘肃省组织解剖学会常务理事1人。

2.专业特色­­发展目标明确,成果显著

本专业以建设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为发展目标,明确办学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教师教育为主,积极发展非师范教育,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基础教育生物科学、科学教育师资和生物技术方面应用人才的培养基地,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不断提高对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学院高水平学术论文大幅增加,两项科研成果成功转让,26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16项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5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16项,兰州市科技进步奖2项,甘肃省教学成果奖5项。学生的科研素质也得到很大提升: 2005年、2007年获全国第九届、第十届“挑战杯”作品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2005年获奖被列为西北师大十大新闻之一;在甘肃省第五届“挑战杯”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甘肃省第六届“挑战杯”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西北师大第七届“挑战杯”竞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5项,同时获得“优胜杯”。

3.课程特色

人体科学课是本院生物科学专业和科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或限选课之一,是生物技术、制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通过人体科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体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以及各器官系统的主要生理过程及机制;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以及一些卫生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高校生物科学等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调整的需要,本着改革课程体系、淡化学科界限、重组学科内容的精神,结合我院学科发展的目标及学生的特点,编写了《人体解剖生理学》,应用于教学实践。该教材将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的内容相互渗透,有机融合,有利于在有限的学时进行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层次的多样化,在为本科生开课的基础上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开设了《人体科学》课程,同时,还为成人教育学院开设了《解剖与生理学》课程,为教育学院开设了《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使我校的《人体科学》课程成为一门多层次的教学课程,使我院解剖生理学课程的建设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人体科学” 2005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

4. 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及实践性教学

1)确立了两条主线、两个层面、五门课程的建设规划  根据学科发展和高师培养目标,课程组提出“以形态学和机能学为两条主线,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面开设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和健康教育五门课程”的建设规划,在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建成甘肃省精品课.

2建立了符合民族教育特点的灵活多样的实证教学模式.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生成绩和素质差异较大,为能统一教学,又能保证整体质量,根据人体科学特点及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 自编人体科学、人体组织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神经生物学教学课件5,编制彩色教学幻灯片组织学和人体组织解剖学2490编制教学投影胶片185,复制教学录像片10余部,绘制教学挂图300,建立了以课堂教学为主,电化教学、实验教学、演示教学、引导观察讨论为辅的实证教学模式. ②认真钻研讲课艺术,讲课中注意因材施教,突出重点和难点,学会综合运用语言、表情和手势等技巧,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授课对象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新型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克服了人体科学枯燥乏味的弊端和由于民族生素质差异教学困难的问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解剖学杂志><高等理科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1;

 (3)设制标本仪器,建立了开放性实验教学. 近年来,在学校和学院投资建设的支撑下, 实验室的设备已得到了更新;依据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原定的实验内容进行了较大程度的增删或合并,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打破了原有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了以验证、设计、综合等多种实验项目的实验教学模式,切实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充分讨论,对实验中的各个环节、实验预期结果进行充分讨论;实验过程以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为主,指导教师重点讲解与提问。实验结束后,结合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深入研究。

团队教师带领学生自行设计制作了一批简单实用的教学实验仪器,例如学习记忆训练迷宫、一次性回避反应箱、切片展台、温控仪实等验设备30多件,标本300多件、组织学标本套,在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实验的相关内容。此外,我们的实验室已全面开放,学生可随时进入实验室学习和做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以利于学生自主发展。教师不但教授给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而且通过实验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4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以科研促教学. 本团队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以科研促教学. 围绕当地生物资源现状与经济发展实际,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完成教学科研成果15(其中有5项居国内领先水平),申请国家专利3,转让2,获教学与科技奖18,发表科研论文180多篇,并将有关成果充实到教学中,为西部开发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熟悉当地生物资源、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生物学人才. 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培养人体科学高层次人才, 2000年来培养生理学、发育生物学研究生和教育硕士等近.结合讲课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宣传从事生物学事业的光荣感与使命感,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给予关心和严格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专业思想,真正做到了教学与科研、教书育人的统一

5)强化教学文件建设 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和当地经济建设实际,修订、制定了不同专业人体科学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10,促进和保证了形态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6)改革考核方式.  改变过去笔试传统单一考核方法,采用笔试、实验操作、口试、现场问答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即检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又检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评价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实践能力普遍提高,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5. 资源建设

1)教材建设

高等师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中等教育师资,教学重点与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医学教育有所不同,而教材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但国内具有师范教育特色的人体科学教材较少,为此,我们 开展教材研究,发表了“对解剖生理学有关问题的讨论”等教学研究性论文多篇;积极申报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结合师范教育特性,主编出版系列教材人体解剖生理学(国家规划教材)人体组织解剖学教材2,参编生理学实验生理学实验释疑生理学精解教材3,编写实验教材1,克服了高师生物科学专业相关教材少的问题.

2)教学资源建设

团队根据人体科学特点及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人体科学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自编人体科学、人体组织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神经生物学教学课件5,编制彩色教学幻灯片组织学和人体组织解剖学2490编制教学投影胶片185,复制教学录像片10余部,绘制教学挂图300,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彩图、流程图、示意图等,将传统方法所无法完全展示的内容以现代教学技术展示出来,使教学形式活泼生动,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更具表现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实验室及教学仪器的建设

实验室的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学校和院系支持下,已建成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的《人体标本室》1个和《基础医学实验室》1,有各类标本800多件,有仪器设备310多台件,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我们面向学生全面开放了实验室,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实验室管理制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验教学和学生的科技活动小组增加了发展机遇,增加了他们学习实习的时间和机会,使实验室即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又能为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服务。

(4)图书资料建设

    学院定有多种SCI期刊及中文全文数据库,长期订阅、购买和存有丰富生物专业期刊与图书,总藏书量1万余册,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资源保障。 

6.网络教学

经过多年的努力,团队在课程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得成效,把人体科学团队建设成了直观生动、成效显著、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团队通过使用学校局域网,使用精品课平台,网络教学和教学资料可通过校园网共享。精品课程的教学课件全部上网,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复习思考题、参考资料及主讲教师的现场录像等资料,学生可通过校园网免费获得相关资料,既方便了教学,提高了质量,又节省了教学开支。

 

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根据本科生专业学习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建立了适应不同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知识体系。形成了以传授知识为载体,重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目的的教学理念。改革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适当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在理解、掌握现代化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够更多的获得新的知识信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动手能力强、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1)改革成果受到广泛关注,“人体科学的优化与实践“于2008年荣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高师生物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研究” “动物学形态学系列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生物科学专业的优化与实践”“ 面向未来培养跨世纪生物学人才”等教研教改论文在获奖的同时,也获得良好反响,在公开杂志上刊出,多人次在网上被查阅、引用和借鉴。

2省级精品课程《人体科学》的网络资源,特别是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录像、授课教案、网络课件、习题与试卷等教学资源,为学生上网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受到学生的好评

3)编写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出版后受到各高校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关注已被全国许多学校用作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7.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改革论文(限15项)

论文(著)题目

期刊名称、卷次

时间

改善中学环境教育的策略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59(3):73-74

2007

情感因素影响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陇东学院学报 2008,192):115

2008

 情绪的脑机制

生物学教学  2006,31(9):10-11

2006

 多媒体技术与高校生物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

电化教育研究, 2006,3:63

2006

 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与探索

高等理科教育 2005,3:19-22

2005

学习记忆神经机制研究方法与进展.

甘肃科技, 2006,22(5):140-142

2006

8
、团队成员近三年完成最低教学和科研工作量情况

俞诗源教授:

三年来完成教学工作量约3754课时(包括指导毕业论文工作量),指导研究生12名,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级和厅局级项目7项,在A类期刊发表文章3篇,核心期刊发表23篇,远远超过最低教学及科研工作量。

杨颖丽教授:

三年来完成教学工作量约2606课时(包括指导毕业论文工作量),指导研究生5名,主持省部级和厅局级项目4项,在A类期刊发表文章3篇,核心期刊发表7篇,超过最低教学及科研工作量。

侯天德教授:

三年来完成教学工作量约2673课时(包括指导毕业论文工作量),指导研究生6名,主持省部级和厅局级项目2项,在核心期刊发表15篇,超过最低教学及科研工作量。

杨建设副教授:

20087月上岗以来,完成教学量108课时,主持各级项目5项,经费达58万,近三年在A类期刊发表文章6篇,完成最低教学及科研工作量。

丁艳平讲师:

20087月上岗以来,完成教学量约108课时,在A类期刊发表文章1篇,完成最低教学及科研工作量。

杨洁讲师:

20092月上岗以来,完成教学量约60课时,完成最低教学工作量。

9、团队成员近三年学生评教成绩

姓名

2006

秋季学期

2007

春季学期

2007

秋季学期

2008

春季学期

2008

秋季学期

2009

春季学期

俞诗源

90.92

94.10

93.22

90.87

96.30

 

杨颖丽

93.35

92.58

96.32

97.26

95.86

 

侯天德

88.49

87.42

91.97

90.90

94.44

 

杨建设

 

 

 

 

93.73

 

丁艳平

 

 

 

 

94.64

 

五、培养青年教师工作

在学校及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本教学团队极为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注意吸收年轻教师参加本课程的教学,为保证教学的长远发展,采取了多种措施,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为:

1)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在承担学院相关教学工作的同时,团队带头人还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根据年轻教师文化层次较高的特点,按照因材施教的思路,坚持“一对一”指导的做法,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不同类型人才的作用,在有学识、有兴趣的基础上,为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提供平台,通过教学实践使青年教师很快了解和熟悉有关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参加学术交流  通过选派教师参加短期培训、学术会议等,扩大教师与外界的交流,及时了解掌握学科发展前沿;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全国研讨会等学术活动,督促青年教师对知识更新高度关注,使青年教师在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上挖掘自己对课程体系的理解,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共同参与科研项目,协助青年教师独立申请和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来。使得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大大提高,完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

4外出攻读学位  送教师到重点大学和中科院攻读学位,提高团队整体专业素质;五年内已有2人晋升为教授,1人晋升为副教授,2人晋升讲师,3人获得博士学位.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建立了一支治学严谨,师德好、责任感强,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并具有很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的教学团队。

 

六、科研情况

1.具有代表性的科研项目(限10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无尾两栖类肺发生的超微变化及特异蛋白分析研究

 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4-2007

红腹锦鸡肾发育及相关蛋白的分析研究

 1.5

甘肃省创新人才基金

20062007

兰州南北两山野生动物资源考察,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

 30

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

20062007

补血草等西北盐生植物质膜蛋白的研究

 2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62007

NO在白刺愈伤组织对盐胁迫响应中信号分子作用的研究,

 2

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

20082009

补血草属植物组织快繁体系的构建及其抗逆生理的研究

 2

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

20072009

兰州市工矿区重金属富集植物的筛选及组织快繁技术的研究

 10

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20072008

沙鼠干旱耐受生理研究

 2

甘肃省教育厅

20082009

天然药物靶向生物效应研究

 50

中国科学院

20082011

充氧碳纳米管辐射生物效应研究

 3

博士后基金会

20062008

2.科研转化教学情况

近年来,人体科学教学团队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主持参与科研项目20项,发表的学术论文有118多篇。通过把众多的科研成果以各种渠道和方式融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为本科教学内容的更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

教学团队充分发挥科研的优势,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和研究型教学的开展。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中,许多项目与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吻合,反映了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科研成果完成总结后,将其内容和成果图片作为实例及时引入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及课程体系建设中,使得教学内容真实、具体、生动,贴近实际,还能让学生了解最新信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思考与参与的兴致,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索取知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有效地为社会培养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人才

2.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教学团队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科研项目,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或鼓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选题进行研究,完成创作论文或毕业论文的写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通过这种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直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也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研创作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相关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或学生科技小组增加发展机遇,为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条件。2000年以来,参与本团队教师实验的学生人数达到500人次,指导学生公开发表论文90多篇,多次在各级大学生“挑战杯”课外设计比赛中获奖,课程组侯天德教授指导的论文“温度对虎斑颈槽蛇三种组织SDHLDH活性的影响”和“白条锦蛇冬眠期及出眠后血液中生化指标的比较”获得甘肃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3.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验教学,丰富了实验内容

在西部高校教学经费严重不足,制约着教学水平提高的背景下,人体教学团队大胆探索,带领学生自行制作了一批简单易行教学实验仪器,如学习记忆训练迷宫一次性回避反应箱切片展台温控仪实等验设备30多件,在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实验的相关内容,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团队教师将科研成果作为标本展示给学生更增加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如我们完成的“雀鹰冠状动脉的铸型观察”“ 川金丝猴和人子宫动脉的铸型观察” “家兔子宫血管的铸型观察”等成果,均作为标本,将难以想象理解的人和动物组织器官的微观结构在实验观察中展示给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团队教师带领学生自行设制标本300多件、组织学标本,既解决了标本少的问题,又克服了教学经费不足的问题.

 

七、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

 

 团队具有健全完善的管理措施及办法,充分保障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

1.以国家精品课建设标准为目标

以《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标准》为标准,以《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评审办法》以及《西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为依据,加强“人体科学”的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2.有学校鼓励教学团队建设的政策保障

学校制定的《西北师范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20096号)保障了本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教学团队老师有条件外出进修、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和对外开展学术交流等工作。

3.本团队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办法

在学校和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使团队建设好,运行好,将团队建设成优秀教学团队。我们有精品课程评价标准,并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和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团队建设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团队建设,制定系列相关制度,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政策保证:建立教学团队管理制度;制定教学团队教师培养制度;建立教学团队激励机制;建立教学团队帮带制度及教学试讲评课制度,保证教学水平提高,使团队建设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

2)协调各建设管理部门,共同建设好教学团队

团队建设在学校、学院管理立下开展建设活动。除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指导,还将利用学院督导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对团队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明晰责任划分,为教学团队运行提供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保障。

总之,一系列相关制度能保障团队建设及运行的顺利进行。

 

八、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人体科学教学团队将着力提升团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通过不断的努力,形成一支品牌教学团队,将人体科学课建成西部一流和全国有影响的精品课。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帮助青年教师乃至全体教师树立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强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到全国名校进修、学习和调研,以提高自身经验;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外有关大学进修学习,为双语教学培养教师;继续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快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注重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强化教学改革

按教育部的要求和专业规范组织教学,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内容优化、实验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综合改革,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积极进行双语教学和教学手段改革,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双语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逐步形成双语教学的课程模式,开发新教学资源,建设和完善配套实验内容,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

3.提升科研水平

积极培育新的科研方向,加强科研方向的凝练,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横向项目的申请立项;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激励教师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提高SCIEI等的收录数和引用率。

4.注重教材建设

继续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人体科学》在培养学生个性素质和应用潜能等方面的作用,把该课程建设成为直观生动成效显著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进一步完善符合本院学科发展、切合学生实际的人体科学课程的教材,讲课内容不断改进,使基础知识更为精炼,与本学科前沿热点结合更为密切,把学科建设中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内容,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修订和补充,突出教材特色,推出新的教材供学生使用和参考。

5.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加大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实施“精品、优秀课程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人体科学的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在现有的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上网课件加入更多的图片及动态教学内容。并逐步完成授课录像工作,争取2-3年内全程录像上网,争取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6. 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在现有实验条件和资源前提下,充分挖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积极开展校际之间交流与合作;组织指导学生参加科研实践、自主创新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小组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和创新能力,力争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

 

 

九、评价、推荐意见

 

单位评价、推荐意见:

负责人:(签名)                       (公章)

                                                   

校专家组意见:

       

学校审批意见:

       

 

 

十、附件材料

一、主编出版教材2部,参编教材3,编写实验讲义1

俞诗源 主编《人体解剖生理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兰州大学 出版社2007

俞诗源 主编《人体组织解剖学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侯天德 参编《生理学实验》(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侯天德 参编《生理学实验释疑解难》 科学出版社,2007

侯天德 参编《动物生理学考研精解》 科学出版社 2007

二、教学科研获奖

俞诗源,杨颖丽,侯天德等《人体科学》的优化与实践,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8

俞诗源(1) 面向未来培养跨世纪生物学人才, 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0

俞诗源,杨颖丽,侯天德等 人体科学》课,获甘肃省精品课程 2005

俞诗源(3) 稀土络合物荧光剂显现潜指纹的研究,获公安部科技进步三 等奖   2003

俞诗源(1) 川金丝猴的生殖生物学研究,获甘肃省环保科技进步 二等奖2003

俞诗源(1) 川金丝猴的生殖生物学研究,获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 二等奖2003

俞诗源(1) 珍稀动物器官组织学及南北两山动物资源调查研究,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 

俞诗源(1) 脊椎动物几个器官的组织学研究,获省高校科技进步 二等2006

俞诗源(1) 动物器官的血供与血管构筑 获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

俞诗源(1) 动物器官的组织学研究 获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

俞诗源(1) 微血管研究 获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

俞诗源(1) 动物器官微血管研究  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

俞诗源 甘肃省555”创新人才第一层次入选人 2004

俞诗源 获西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 2007

俞诗源 获西北师范大学第二届教学名师奖 2006

俞诗源 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 1999

杨颖丽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提名奖 2007

杨颖丽(1) 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

杨颖丽(1) 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

杨颖丽(1)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代表大会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4

杨颖丽 获第六届甘肃青年科技奖2007

杨颖丽 获第十四届甘肃青年教师成才奖2007

杨颖丽 获甘肃青年五四奖章标兵 2008

杨颖丽 获首届甘肃省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2006

杨颖丽 获西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 2008

侯天德(3) 研究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实践 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

侯天德(3) 葡萄酒工业废渣的开发应用, 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

侯天德(6) 下丘脑 CRF 及其基因家族在高原低氧应激与适应生理中的主导性调节,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5

侯天德(2) 葡萄酒工业废渣的开发应用,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

侯天德 甘肃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06

侯天德 甘肃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04

三、课题鉴定与专利

俞诗源 兰州南北两山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研究 甘肃省科技厅鉴定2007

俞诗源(3) 新型荧光剂研究 甘肃省科技厅鉴定2002

俞诗源  脊椎动物肺微血管研究 甘肃省科技厅鉴定1999

俞诗源  川金丝猴的生殖生物学研究 甘肃省科技厅鉴定2000

俞诗源  陇东两栖爬行动物研究 甘肃省科技厅鉴定1992

侯天德() 番茄酱工业废渣的开发应用 甘肃省科技厅鉴  2005

侯天德() 辽西野山杏油的开发利用研究 甘肃省科技厅鉴 2006

侯天德(4) 沙蒿多糖结构及其应用研究  甘肃省科技厅鉴  2008

侯天德(3)  辽西野山杏仁油的开发利用研究 2006  成果转让  60万元人民币

侯天德(8)  一种抗辐射厥麻多糖的制备方法 2008

侯天德(4) 一种降脂产品的制备方法  获成果专利授权 2008

侯天德(2) 一种降糖的沙蒿多糖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200510002228.5

侯天德(2) 一种天然物质保肝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200510002228.6

四、近五年来发表的科研论文

1. Shiyuan Yu.  Architecture of subpleural microvessel of the lung in bactrian camel. Journal of Camel Proctice and research. 2004,11(1)27-34

2. Shiyuan Yu. Study on the Direct Developing of a Latent Fingerprint Using a New Fluorescent Developer. Journal of Forensic Identif ication  2004, 54 (6),: 653-659

3. Shiyuan Yu  Effect of heavy metal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ufo Raddei tadpoles. Proceedings of the XIX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zoology. 2004,8:209

4. 俞诗源* X射线辐射对仔鼠体重、皮毛生长及肝肾组织SODCAT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动物学报, 08542):1029-1036

5. 俞诗源* 红腹锦鸡肾的组织结构及EGFRTGF-βAQP-2在肾脏中的表达.动物学报, 08542):323-331

6. 俞诗源* 红腹锦鸡、石鸡和雉鸡的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动物学报07534):674-681

7. 俞诗源(3) 非洲爪蟾胚胎细胞核移入花背蟾蜍成熟卵后的细胞学研究.动物学报0551(5)924-931

8. 俞诗源* 海洛因对仔鼠和母鼠肺中SODCAT 活力和MDA含量及组织结构的影响.解剖学报09402):133-139

9. 俞诗源* 孕小鼠注射海洛因对仔鼠大脑颞叶皮层结构及ADASDHNOSGSH活性的影响.解剖学报2009402):8-15

10. 俞诗源* 胚肾发生中相关活性物质的表达及调控意义.解剖学报2008393):406-412

11. 俞诗源* 花背蟾蜍肺的发生及TGF-β的表达.解剖学报2008394):566-572

12. 诗源(4) 不同浓度曲古抑菌素A对鸡胚翅芽发育的影响.解剖学报2008395):728-733

13. 俞诗源 川金丝猴脑的动脉供应.兽类学报2007,27(1):80-85

14. 俞诗源* 环磷酰胺对大鼠胚胎脑及骨骼发育的毒性作用.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8242):187-190

15. 俞诗源* 金雕肺组织结构及KGFc-FosBax的表达. 动物学杂志2009441):33-38

16. 俞诗源* 金钱豹肾的组织学和微血管铸型的观察.动物学杂志2008431):155-158

17. 俞诗源* 金钱豹和猪獾冠状动脉的解剖.动物学杂志2008433):144-149

18. 俞诗源* 鸡肾发生的组织学观察.动物学杂志2008433):131-138

19. 俞诗源* 红腹锦鸡血细胞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动物学杂志2007422):107-110

20. 俞诗源* 红腹锦鸡和丽纹龙蜥视网膜的组织学观察.动物学杂志2007424):112-116

21. 俞诗源 红腹锦鸡肺的组织学研究.动物学杂志2006,41(5):98-102

22. 俞诗源* 花背蟾蜍胎肺发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和定位作用.动物学杂志2006,41(6): 144-133

23. 俞诗源(5) 强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荒漠沙蜥视网膜内GAP-43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动物学杂志2006411):108-112

24. 俞诗源* 生长相关蛋白的生理病理作用.解剖学杂志 2008313):439-441

25. 俞诗源* 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研究进展.解剖学杂志2007,306):810-813

26. 俞诗源* 鸡肾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生物学通报2007,42(4):3-5

27. 俞诗源(2) 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 中国草食动物. 200828(6): 51-52

28. 俞诗源 游蛇和沙蜥肺微血管铸型的比较观察.四川大学学报2006,432):465~467

29. 俞诗源 花背蟾蜍*肾发生中转化生长因子生长因子β,水通道蛋白2Bax的表达 2009403451-457

30. 俞诗源(3) GAP-43在锦鲤、荒漠沙蜥和雉鸡视网膜内分布的免疫组化研究. 兰州大学学报2005415):36-40

31. 俞诗源(3) 甘肃两栖动物的保护研究.四川动物2006252):336-338

32. 俞诗源* 秃鹫肺组织的光镜和电镜观察.西北师大学报2008446):94-97

33. 俞诗源* 虎皮鹦鹉肝组织的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西北师大学报2008445):63-87

34. 俞诗源* 蟾蜍、蜥蜴、锦鸡和小白鼠肺组织蛋白的电泳分析.西北师大学报2008444):100-105

35. 俞诗源* 花背蟾蜍胃十二指肠的组织学观察 西北师大学报2007,43(1):89-90

36. 俞诗源* 红腹锦鸡小脑皮层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观察.西北师大学报2007436):75-78

37. 俞诗源* 蟾蜍和麻蜥肝和肺组织中低分子蛋白的SDS-PAGE比较分析.西北师大学报2006 42(6): 65-67

38. 俞诗源* 金鱼视觉系统内中\高分子量神经丝免疫组化定位. 西北师大学报,2006,42(3): 74-77

39. 俞诗源* 大鵟和长耳鴞的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细胞的显微结构观察. 2009,44(3):94-100

40. 俞诗源*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进展.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415):96-101

41. 俞诗源  肺微血管研究进展. 西北师大学报.2005414):96~101

42. 俞诗源  麻蜥和蟾蜍肺微血管铸型的比较观察.西北师大学报.2004402):55-58.

43. 俞诗源(4) 体育兴奋剂及其检测.西北成人教育教育学报 2007,4:46-48

44. Yang Y.L   Properties of plasma membrane H+-ATPase in salt treated Populus euphratica callus. Plant Cell Reports 2007,26:229-235

45. Yang Y.L   NaCl induced changes of the H+-ATPase in root plasma membrane of two wheat cultivars. Plant Sci. 2004,166:913-918

46. Yang Y.L   NADPH oxidase-dependent H2O2 production, induced by salinity-stres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total calcium in wheat roots. J Plant Physiol 2007

47. Yang Y.L(3)  Involvement of hydrogen peroxide and nitric oxide in salt resistance in the calluses from Populus euphratica. Plant Cell environment. 2007

48. Yang Y.L(2)  Effects of Salinity on Growth, Compatible Solutes of Callus induced from Populus euphratica. In Vitro Cellular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 Plant 2004,40491-494

49. Yang Y.L(3)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antioxidant enzymes in wheat exposed to water deficit and rewatering. 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 2004

50. Yang Y.L(4)  Nitric Oxide Functions as a Signal in Salt Resistance in the Calluses from Two Ecotypes of Reed. Plant Physiol. 2004,134849-857

51. 杨颖丽 NaCl处理下两种补血草种子萌发和幼苗抗性的比较.植物研究2008

52. 杨颖丽 盐胁迫对两种小麦叶片蛋白质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 2007

53. 杨颖丽 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 2007

54. 杨颖丽 两种补血草属植物愈伤组织诱导的比较.兰州大学学报 2007

55. 杨颖丽 NaCl对小麦根质膜NADPH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006

56. 杨颖丽 植物质膜H+-ATPase的研究进展.西北植物学报 2006

57. 杨颖丽 铜对小麦根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西北师大学报2005

58. 杨颖丽 盐胁迫对两种小麦叶片蛋白质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 2007,43123-127

59. 杨颖丽 植物质膜H+-ATPase的研究进展.西北植物学报,2006,262388-2396

60. 杨颖丽 NaCl对小麦根质膜NADPH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006,26: 2463-2467

61. 杨颖丽 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2007

62. 杨颖丽(2)水分胁迫及复水过程中小麦抗氧化酶的变化.西北植物学报2004,24205-209

63. 杨颖丽(3)盐胁迫过程中抗坏血酸对植物的保护功能.西北植物学报2004,242196-2201

64. 杨颖丽* 盐胁迫对小麦幼苗叶片H2O2产生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西北师大学报,2007,43

65. 杨颖丽* 盐胁迫下植物质膜H+-ATPase的研究进展.西北师大学报,2006,4272-77

66. 杨颖丽(3)核果类果树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西北师大学报,2005,4194-100

67. 杨颖丽* 黄花补血草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西北植物学报2007,2768-72

68. 杨颖丽 铜对小麦根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西北师大学报,2005,4150-53

69. Hou Tiande. Norepinephrine Attenuates Hypoxia- Inhibited 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lease in Median Eminence and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Rat Hypothalamus. Neuro Endocrinol Lett  2005, 26 (1)

70. Tiande Hou(3) Hypoglycemic effect of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 seed polysaccharide in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rats, Swiss medical weekly. 2006, 136: 529-532

71. 侯天德  光刺激蛱蝶和菜粉蝶复眼引起的视神经节层电生理反应, 兰州大学学报, 2005.3

72. 侯天德(2) 镉对兔血压和离体主动脉平滑肌张力的影响,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2006.11:666-668

73. 侯天德(3) 运动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6: 65-67

74. 侯天德(2) 缺氧诱导因子-1(HIF-1)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靶基因表达的影响,四川体育科学, 2006.3:26-29

75. 侯天德(2) 色彩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6.4: 120-124

76. 侯天德(2) 色彩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6.2:20-23

77. 侯天德(3) 运动对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免疫的影响,连云港师专学报  2006.2:103-105

78. 侯天德(2) 番茄籽油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血脂水平和血清转氨酶的影响,西北师大学报  2007.1:80-82

79. 侯天德(2) 杏仁油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肝脏中脂酶活性及脂肪含量的影响,西北师大学报2007.1: 76-79

80. 侯天德(2) 温度对虎斑颈槽蛇3种组织SDHLDH活性的影响,四川动物2007Vol 36(2):287-290

81. 侯天德(2) 杏仁油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西北师大学报,08.2

82. 侯天德(2). 温度对虎斑颈槽蛇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四川动物,2008.276),1058-1061

83. 侯天德(2) 运动性内源活性氧产生及对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甘肃科技,2008.2422100-102

84. 侯天德(2) 跆拳道运动中横踢腿技术发展下肢力量的训练方法初探,体育世界,2008588155-57

85. 侯天德(2) 少年体操运动员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894-95

86. 侯天德(3) 浅谈温度湿度与运动的关系。黑龙江生态上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201119-120

87. 侯天德(2) 色彩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52

88. 侯天德(2) 运动对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四川体育科学,20073

89. 侯天德(3) 运动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四川体育科学,2007117128-30

90. 侯天德(2) 运动对肥胖调节激素的影响(综述),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5)

91. 侯天德(2) 白条锦蛇冬眠期及出眠后血液中某些生化指标的比较,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912728-12728

92. 侯天德(2) 密点麻蜥几种组织中SDHLDH活性对温度的适应. 四川动物,2009271):94-95

93. 侯天德(2) 跆拳道训练和比赛中心率和血乳酸的变化.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237-38

94. 杨建设, 李文建, 金晓东, 荆西刚, 郭传玲, 魏巍, 高清祥. 碳离子束对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的放射生物学效应. 中国科学G  2005,35:501-505 EI

95. 杨建设, 赵靖, 李文建, 高清祥, 王转子. G2期早熟染色体凝集技术预测肝癌细胞低LET射线辐射敏感性. 核技术  2005,28:850-853 EI

96. 杨建设, 李文建, 荆西刚, 金晓东, 魏巍, 郭传玲, 高清祥. 重离子束诱发细胞染色体断裂产额的计算模拟.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06, 29:39-42 EI

97. Yang JS, Li WJ, Zhou GM, Jin XD, Xia JG, Wang JF, Wang ZZ, Guo CL, Gao QX. Comparative study on radiosensitivity of various tumor cells and human normal liver cell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5,11:4098-4101 SCIIF=3.318Cited times=18

98. JS Yang, WJ Li, XD Jin, XG Jing, CL Guo, Wei Wei. Radiobiological response of human hepatoma and normal liver cells exposed to carbon ions generated in HIRFL.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G, 2006,49:702-706 (SCI, IF=0.292)

99. Y Jianshe, L Wenjian, J Xiaodong, J Xigang, G Chuanling, W Wei, and G Qingxiang. Survival and initial chromatid breakage in normal and tumour cells exposed in vitro to gamma rays and carbon ions at the HIRFL. British Journal of Radiology, 2006, 79: 518-521. (SCI, IF=1.394)

100. Yang Jianshe, Jing Xigang, Wang Zhuanzi, Li Wenjian. A correlation between radiation sensitivity and initial chromatid breaks in cancer cell lines revealed by Calyculin A-induced premature condensation. Central European Journal of Biology, 2006,1: 451-462 (SCI)

101. Yang Jianshe, Jing Xigang, Li Wenjian, Wang Zhuanzi, Zhou Guangming, Wang Jufang, DangBingrong, Gao Qingxiang, Walsh Linda . Correlation between initial chromatid damage and survival of various cell lines exposed to heavy charged particles. Radiation and Environmental Biophysics,2006,45:261-266 (SCI, IF=1.179)

102. Jianshe Yang, Wenxin Li, Qingnuan Li, Shengwei Wu, Bozhang Yu, Xigang Jing, Wenjian Li. Oxygen Adsorption by Carbon Nanotubes and Its Promising Application in Radiotherapy. IET Nanobiotechnology, 2007,1:10-14 (SCI, Review, IF=1.882)

103. Yang Jianshe, et. al.  A method on theoretical simulation of chromosome breaks in cells exposed to heavy ions. Radiology And Oncology,2008,42:32-38. 

104. Wang ZZ, Li WJ, Zhang H, Yang JS, Qiu R, Wang X. Comparison of clonogenic assay with premature chromosome condensation assay in prediction of human cell radiosensitivity.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6, 12:2601-2605 SCIIF=3.318

105. 夏景光,李文建,王菊芳,郭传玲,杨建设, 高清祥. 低剂量电离辐射预处理对不同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2005,29:201-204 (SCI, IF=0.293)

106. 王转子, 李文建, 杨建设,射线对肝癌细胞G2染色体的原初损伤.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6,23:43-45

107. 荆西刚, 李文建, 杨建设, . 12C6+离子辐照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的氧效应研究.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6,23:40-42

108. 杨建设, 李文建, 王菊芳, . γ射线照射人正常肝细胞染色体损伤的修复.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5,25:423-425

109. 杨建设, 李文建, 赵靖, . 利用PCC技术预测γ射线对肝癌细胞的辐射效应.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5,22:212-214

110. 杨建设, 方显明, 李文建. 现代医学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概况. 中华中西医药研究与临床杂志, 2003,1(6):40-43

111. Bozhang Yu, Jianshe Yang, Wenxin Li. In vitro capability of carbon nanotube-GnRH conjugates on killing prostate cancer cells. Carbon,2007,45:1921-1927 (SCI  IF= 4.260)

112. Jianshe Yang, Wenxin Li, Bozhang Yu, et al. A new radiosensitizer: Superoxide CNT.  Gene Therap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08,12:247-252 (SCI)  同时刊载于 Nature Precedings <http://hdl.handle.net/10101/npre.2007.1421.1> (2007)

113. Xigang Jing, Wenjian Li, Zhuanzi Wang, Wei Wei, Chuanling Guo, Dong Lu and Jianshe Yang  Radiosensitivity of hepatoma cell lines and human normal liver cell lines exposed in vitro to carbon ions and argon ions at the HIRFL.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Section B: Beam Interactions with Materials and Atoms,2009, 267: 1837-1840

114. Jianshe Yang(2),et al. Research advances of licorice on anticancer effect. Current Bioactive Compounds, 2009,9:1-9(in press)

115. Yan-Ping Ding, Bao-Ping Shao and Jian-Lin Wang*. The arterial supply to the brain of the yak (Bos grunniens).Ann Anat. 2007; 189(1):31-38.

 116. Ding YP(2) . The Cranial Cervical Ganglion and its Branches in the Yak (Bos Grunniens). The Veterinary Journal, 2007, 173(1):176-179.

117. Ding YP(2) . The arterial supply of the eye of the yak (Bos Grunniens).Res Vet Sci. 2008, 84(2):174-177.

118. Ding YP(2). The Nervous Supply to the Nasal Cavity of the Yak (Bos Grunnies), The Indian Veterinary Journal.2008,85:305-307.

 

 

 
   
 

版权所有©2009 西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电  话:0931-7971414   E-mail:syyu@nw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