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概述 新闻学概论是新闻学专业的的基础理论课,属于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掌握传统新闻理论的核心理念,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其难点是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特色”,如何用新闻理论分析新闻实践活动,如何用新闻理论指导具体的新闻实践。具体要求是:1、了解新闻学概论原理的基本知识;2、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原理;3、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4、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一般的新闻现象,指导新闻工作实践。 二、教材 本课程多媒体教材包括两本文字教材,主教材为《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由何梓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何梓华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导,是国内新闻学理论研究权威。辅助性教材为《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教授、博导李良荣著,复旦大学2011年版。 |
本课程以新闻传播为具体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观点,分析了新闻传播的起源,过程,要求,基本特征和规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作了深入剖析阐述。知识体系新,学术术语多,涉及到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传播学,新闻学等众多学科,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可资参考的教材有:刘建明著《当代新闻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杨保军著《新闻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三、教学方法
1、新闻学概论是从现代传播学视角来探讨新闻学原理的一门新型课程,具有传播学与新闻学双重性,其学科的交叉性,互渗性,创新性相当突出,因而又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一门新学科。因而,必须在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结合现代西方新闻学与传播学知识体系,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观点力求明确,方法务必科学,介绍切忌片面。
2、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调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解读当代新闻活动,关心传播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分析工具与思维方法方面,要将科学思维与理论思维方法结合起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榫合起来,采用新闻,政治,经济,文化综合考察的方法来学习理论,分析实际。
四、各章教学重点
第一章 新闻
1、新闻的本源
2、新闻的定义
第二章 新闻传播
1、新闻价值、
2、新闻倾向性
3、新闻敏感
4、新闻传播的要求
第三章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不同的新闻事业功能说
第四章 新闻自由和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1、新闻自由
2、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3、不同媒介制度下的新闻理论
第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1、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特征
2、中国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第六章 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与社会主义民主
第七章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模式
1、各国新闻事业运营特质
2、新闻事业运营规律、理论和方法
第八章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修养
1、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2、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规范内涵及如何达成。
五、章节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 新闻(6学时)
第一节 新闻的起源
第二节 新闻的本源
第三节 新闻的定义
第四节 新闻的分类
第二章 新闻传播(12学时)
第一节 新闻传播基本模式简介
第二节 新闻价值和新闻要素
第三节 新闻的倾向性
第四节 新闻敏感
第五节 新闻、事实、受众
第六节 新闻传播的要求
第三章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3学时)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性质
第三节 新闻事业的功能不同的新闻事业功能说
第四章 新闻自由和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12学时)
第一节 新闻自由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第三节 不同媒介制度下的新闻理论
第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8学时)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第六章 舆论监督(3学时)
第一节 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功能
第二节 舆论监督和民主建设
第三节 新闻批评
第七章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模式(6学时)
第一节 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第二节 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
第三节 新闻媒介的经营
第七章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修养(4学时)
第一节 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