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思想》是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它以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科学各领域或各种社会思潮中有关社会福利问题的思想观念、理论体系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不同社会科学家所表达的福利价值观和福利思想,分析了他们对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影响,以及对世界各国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实践的影响。
本课程指出了工业化和现代化使传统社会福利模式发生了深刻改变,机器大生产带来的社会风险日益增加,个人和传统社会组织承受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日渐减弱,于是,建立、健全以社会力量共同支撑的社会救援工程、社会保障工程,制度性的社会福利设施变得愈加重要和迫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分别对其福利制度进行了拓展和完善,巩固了以政府力量为主导的公共社会服务系统。本课程梳理了从相信市场、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到国家干预、从而实行全面保障的福利制度。社会福利思想及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市场自由到国家干预的过程。世界社会福利发展进程给中国福利制度的建设以重要的启示,中国社会福利制度要力争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以社会全体成员为主体。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授课内容重在理论的梳理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并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提高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