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教学讲义 教学课件 教学案例 参考书目 学术前沿 名家讲堂 教学视频资料 相关法律法规 司法资格考试训练 思考习题库
快速导航
首 页
申报书
结项书
课程简介
教学队伍
友情链接
北大法律信息网
中国法律思想网
中国法学网
中国法理网
法律图书馆
法制日报
西南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互动平台
参考书目

 

《民事诉讼法学》参考书目

    

一、论著类:
1.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江伟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樊学义:《正当程序文献资料选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汤维建:《香港民事诉讼法》,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中国诉讼法学精粹》2005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9.张卫平:《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0.王亚新:《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11.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2. 江伟、邵明、陈刚:《民事诉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3.田平安:《比较民事诉讼论丛》,法律出版社2005年的版。
14.《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1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
16.[法]让·文森、塞尔日·金沙尔:《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上】,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17.[法]让·文森、塞尔日·金沙尔:《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下】,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18.[美]米尔建·R·达马斯卡:《漂移的证据法》,李学军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美]杰克·H佛兰德泰尔、玛丽·凯·凯恩、阿瑟·R·米勒:《民事诉讼法》,夏登峻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谢怀试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21.[法]《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2.[日]《日本新民事诉讼法》,白绿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3.[美]米尔吉安·R·达马斯卡:《比较法视野中的证据制度》,吴宏耀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4.《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证据规则》,白绿铉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5.《澳门民事诉讼法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6.[日]兼子一、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白绿铉等译,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27.[日]中村英郎:《新民事诉讼法讲义》,陈刚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8.[日]松冈义正:《民事证据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9.《英国民事诉讼规则》,徐昕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30. [德]奥特马·尧厄尼希:《民事诉讼法》,周翠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二、论文类:
(1)常怡:《民事程序价值之管见》,《现代法学》1999年第2期;
(2)江伟,傅郁林:《1998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法学家》1999年第1期;
(3)王亚新:《民事诉讼准备程序研究》,《中外法学》2000年第2期;
(4)汤维建:《试论美国的民事诉讼法律文化》,《法律科学》2000年第3期;
(5)黄松有:《渐进与过渡: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冷思考》,《现代法学》2000年第4期;
(6)陈桂明,李仕春:《程序安定论――民事诉讼为对象的分析》,《政法论坛》1999年第5期;
(7)肖建华:《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构》,《政法论坛》2000年第1期;
(8)李龙:《论民事判决的既判力》,《法律科学》1999年第4期;
(9)田平安,罗建豪:《民事诉讼法律责任论》,《现代法学》2002年第2期;
(10)傅郁林:《审判制度的建构原理——从民事程序视角的比较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11)廖仲洪:《民事程序立法中的国家本位主义批判——对我国民事诉讼立法指导思想的反思》,《现代法学》2002年第3期;
(12)绍明:《民事诉讼法的发展趋势》,《法学杂志》2003年第2期;
(13)李龙:《民事诉权论纲》,《现代法学》2003年;
(14)江伟,肖建国:《论既判力的客观范围》,《法学研究》1996年第7期;
(15)李浩:《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法学研究》1996年第7期;
(16)赵钢:《正确处理民事经济审判中的十大关系》,《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17)章武生:《简易、小额诉讼程序之重塑》,《法学研究》2000年;
(18)江伟,王景琦:《WTO协议与中国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中国法学》2001年;
(19)吴丹红:《证据法学研究的迷思——在西方样本和中国现实之间》,《政法论坛》2006年第6期;
(20)毕玉谦:《程序的理性设计与举证期限制度的界定》,《法学》2006年第1期。
三、案例、辅导类:
(1)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学习指导》,中国检察出版社;
(2)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法教学案例集》,法律出版社;
(3)林准主编:《民事案例选编》,法律出版社。
四、著作类:
1、张卫平:《探究与构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2、胡夏冰:《司法权:性质与构成的分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3、高其才等:《司法公正观念源流》,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4、王利民:《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5、张培田:《法与司法的演进及改革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章武生:《民事司法现代化的探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邱联恭:《司法之现代化与律师的任务》,三民书局1996年版。
8、邱联恭:《程序保障之机能论》,三民书局1996年版。
9、左卫民等:《变迁与改革: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版。
10、龙宗智:《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99年版。
11、陈业宏等:《中外司法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2、范愉:《司法制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贺日开:《司法权威的宪政分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14、方立新:《西方五国司法通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15、谭世贵:《中国司法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6、张建伟:《司法竞技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陈光中:《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钱卫清:《法官决策论:影响司法过程的力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9、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小组:《美英德法四国司法制度概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20、董嗥:《司法解释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99年版。
21、孔祥俊:《司法理念与裁判方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2、杨一平:《司法正义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3、刘作翔:《法理学视野中的司法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4、宋冰编:《程序、正义与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5、(美)约翰·哈特·伊利:《民主与不信任》,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6、(荷兰)伊芙琳·T·菲特丽丝:《法律论证原理:司法裁决之证立理论概览》,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7、(德)莱奥·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庄敬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28、(意)莫诺·卡佩来蒂编:《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刘祥俊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9、(意)莫诺·卡佩来蒂:《比较法视野中的司法程序》,徐昕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0、(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1、(日)谷口安平:《程序正义与诉讼》,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2、(美)米尔伊安·R·达玛仕卡:《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郑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3、(美)克里斯托弗·沃尔夫:《司法能动主义》,黄金荣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4、(德)阿德里安A·S·朱克曼:《危机中的民事司法》,傅郁林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5、(英)丹宁:《法律的正当程序》,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6、(日)松岗义正:《民事证据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7、(意)戴维·奈尔肯:《比较刑事司法论》,张明楷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8、(美)唐·布莱克:《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9、(美)理查德·A·波斯纳:《联邦法院、挑战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0、(美)理查德·A·波斯纳:《司法的经济学》,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版权所有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2008-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