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 1、商品经济:是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为了交换或直接获取价值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一种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2、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社会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形式。 3、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的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一定的经济关系。 4、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5、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与比例。是通过交换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6、商品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生产者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7、具体劳动是人们在一定的具体有用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8、抽象劳动是指抽象掉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或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0、简单劳动是指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训练的一般普通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11、复杂劳动则是指需要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
12、相对价值形式是在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时,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形式。 13、等价形式是一种商品充当等价物并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即用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直接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形式。 14、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5、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16、流通手段就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 17、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18、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用于清偿债务以及支付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 19、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20、货币流通规律就是决定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规律。贵金属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货币流通量由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来决定。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平均流通速度 |
2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依据价值量实行等价交换。因此,从商品生产角度来看,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的规律,从商品流通的角度来看,价值规律是等价交换的规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