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辅导之一:基本概念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1、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是在价值增殖的运动中转化为资本的。

2、劳动力,也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之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3、价值形成过程就是生产商品时耗费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

4、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不外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5、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其价值只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仅再生产出劳动力本身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即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发生了价值增殖。

6、剩余价值率就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也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或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比来表示,即:剩余价值率(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7、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地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量的方法。

8、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9、超额剩余价值,就是个别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按社会价值出售所获得的剩余价值。

1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是工资在现象上又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因此,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11、计时工资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工资。

12、计件工资是资本家按照工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支付的工资。

13、名义工资,是以货币形式计量的工资,因此又称为货币工资。

14、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能够买到的各种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

15、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生产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剩余劳动的凝结。

   

             第三章 资本积累

1、任何一个生产过程,从连续不断的角度看,就是再生产。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从整个社会来看,再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被称为社会再生产

2、简单再生产是指以原有的规模不断重复地进行的再生产。

3、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重复地进行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方式看,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外延扩大再生产是依靠资本积累,通过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提高生产资料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来扩大生产规模。

4、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资本化的过程。

5、资本积聚是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不断转化为资本方式使其总额增大。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6、资本集中是指社会上已有的规模较小的单个资本合并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资本。资本集中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大资本吞并小资本:二是原来分散的较小的资本以和平的方式联合起来组成的大资本,如股份公司。

7、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涉及两个方面: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从投入生产的资本的物质形态来看,它是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劳动力的数量之间的比率关系,这就是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是由生产某种商品的一定的技术条件决定的,因此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率如何反映了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生产资料/劳动力实际上表示单位劳动力支配生产资料的数量,因此它还反映了劳动生产率水平。从投入生产的资本的价值形态来看,它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这就是资本的价值构成

8、相对过剩人口就是指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失业或半失业人口。

9、相对人口过剩,是指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言,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显得过剩。

 

   

第四章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1、产业资本是指那些直接投在生产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这些部门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一部分生产部门。产业资本最本质的特征是生产剩余价值。

2、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在运动中依次经历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态,实现增殖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3、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周转

4、资本的周转时间是指资本经历每一次周转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时起,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价值增殖后又重新回到资本的预付形式所经历的时间。

5、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一年内)资本价值的周转次数。周转次数等于一年的时间除以资本价值周转一次的时间。它的计算公式是:

    周转次数(n= 12个月(U/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u

6、固定资本是投在劳动资料形式上的生产资本部分。这部分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特点是,资本的价值按照使用价值的磨损程度逐步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随着产品的出售劳动资料价值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经过若干个生产周期才能完成其全部价值的一次周转。

7、流动资本是投在劳动对象和雇佣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特点是,资本的价值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经过一个生产周期全部价值一次性完成周转。根据这部分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特点,把它称作流动资本。

8、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形式。有形磨损是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作用所造成的磨损。因为有形磨损是物质形态的磨损,它也称为物质磨损。无形磨损是固定资本物质形态不变,由于生产技术进步引起的资本价值的贬值。因为无形磨损是非物质因素引起的,它也称为精神磨损。

9、固定资本折旧是固定资本的价值补偿方式。固定资本根据它的磨损程度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价值,必须在产品销售以后作为折旧基金提取并积累起来,以便固定资本完成全部价值转移时用于物质更新。这种行为本身叫做固定资本折旧。

10、预付资本总周转是指全部预付资本的平均周转。

11、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示着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内的增殖程度。

12、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又独立发挥作用的单个资本的有机总和就是社会总资本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交错和互为条件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有机总和。

13、社会总产品就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由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它是由一国(或地区)的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以及一些高科技产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

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