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课程简介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学科办学历史悠久,在外国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和明显的成绩。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有徐褐夫先生、尤炳圻先生等一批在国内学术界颇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在此任教。徐褐夫曾经留学苏联,精通俄语,学识渊博,对俄苏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开设过俄苏文学等课程,被学界誉为我国研究俄苏文学的先驱。尤炳圻早年曾留学日本,博学多才、学贯中西,特别是在日本文学的翻译和介绍方面有着突出成就。翻译过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和岛崎藤村的《破戒》等名著,开设过中外文学等课程。他们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中文学科外国文学专业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十年代以后,作为中文学科外国文学专业教学、研究中坚的有王培青、张占民、叶萌、李松涛、潘尔尧等先生,他们均为我省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领域里的著名学者,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有突出贡献。特别是王培青先生曾主持编写了甘肃省第一部外国文学教材《外国文学简史》,在我校和我省的外国文学教学与教材的建设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比较文学在我国的复兴和发展,中文学科的外国文学专业和课程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主要有杜林、肖锦龙、李晓卫、刘统一等。他们大都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外语功底,并且都获得硕士以上学位。先后开设过外国文学史、西方当代文论、西方现代文学、西方文学概观、中西文学与文化关系、欧美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以及比较文学概论等不同层次的相关课程,为本专业和课程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九十年代末,教育部调整学科设置,将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合并,称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然而,外国文学史课程在高校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中继续得到沿用。2000年底,我校中文学科在外国文学专业和课程建设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经主管部门批准设立了省内高校最早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点。为本专业的教学工作奠定了更为扎实的基础,使之有了深厚的科研依托。培养了一批师资力量,省内高校不少从事外国文学史教学的教师都毕业于我校。

新世纪以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以及相关的外国文学史课程建设有了更大的发展,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也得到长足的提高,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外国文学史作为中文学科的专业课程之一,旨在向学生介绍东西方文学的发展历史,讲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注重在教学上体现学科合并的优势和特色,广泛运用比较文学的观念、思路和方法来从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