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学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习题

(一)座谈讨论

  • 用亲身经历说明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 假如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与现在不同,地球环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人类与地表环境的关系。
  • 为什么温度分异和湿度分异的方向不同
  • 高低纬之间热量是怎样传输的
  • 举例或说明你所看到的生物链或生物网
  • 从气岩相互作用谈谈如何防治沙尘暴
  • 大气圈与岩石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 海岸均衡剖面塑造过程中,水与岸坡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 从水、岩相互作用的角度,评述侵蚀循环理论与剥蚀系数模式
  • 从水、岩相互作用的角度,谈谈如何防治滑坡、崩岸、泥石流
  • 海平面升降一定会引起海岸线的进退吗?
  • 假如大气中没有水,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 水、气、岩相互作的途径与方式(不限于教材所列内容)
  • 从生物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分析城市绿地在维护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 从自己的感性认识出发谈谈湖泊效应、沙漠化效应或绿洲效应
  • 以洋面封冻、厄尔尼诺现象为例,说明水、气、生的相互作用
  • 怎样进行土地类型划分和土地的定级估价?怎样进行综合自然区划
  • 21世纪的地表环境将会是什么样子?对人类将产生什么影响?
  • 如何进行环境管理?如何借助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环境管理
  •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地表环境的优化与调控?如:如何降低温室效应,如何解决地区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问题

(二)思考

  • 温室效应的原理
  • 水的相态转化中能量的传输
  • 水圈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演化的
  • 在生物链中,物质是怎样循环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 生物圈是怎样演化的
  • 为什么自然界的食物链的长度不超过5个环节
  • 为什么位于高营养级上的生物取食空间范围要比低一级上的生物取食空间范围大
  • 地貌与气候的关系
  • 地表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极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 为什么说物质循环是圈层相互作用的纽带和桥梁
  • 进行环境预测应该注意什么?

(三)计算

  • 全球的海洋蒸发量为420立方千米,降水量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陆蒸发量为70立方千米,降水量为110立方千米。计算入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的方程式
  • 一流域面积为100平方千米,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平均年蒸发量为600毫米,假如土壤水分已处于饱和状态,不考虑人类用水,那么平均一年流出该流域的水量为多少
  • 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生物链。假如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每年7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吃掉350千克肉,并狼只以兔子为食。按照林德曼百分只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
  • 负荷均衡引起的地面升降量。如果海平面上升100米,水负荷均衡调整完成后,海底会下沉多少米?当2000米厚的冰盖彻底融化,均衡调整全部完成后,地面将会上升多少米?(假设上地幔比重为3.3,海水与冰的比重近似地看作1)

(四)观察

  • 在有山有云有生物的地方,观察一下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接触关系(有几个接触界面?),同时加深理解地表环境由固、液、气三态物质组成的概念。
  • 水的运动(波浪、潮汐、径流等)
  • 生物圈的组成与结构(环境与生物、植物与动物、地域的差异、群落之间的过度)

(五)实习或实验

  • 在野外或者室内认识岩石、矿物、褶皱、断裂
  • 加热盛有水的烧杯以观察对流现象,以加深学生对对流的认识
  • 站在室外体察一下空气的运动——风,测量一下风速、风向
  • 风生洋流或者湖流的形成(在器皿中装满水,轻轻地吹拂水面,使之产生还流)
  • 对学校和居住地附近的自然环境进行调查,查阅与收集有关资料,对其做出评价并写实习报告
  • 结合学校附近或者居住地附近的实际情况,编制一个环境规划。

(六)录像或影碟

  • 增强学生关于板块运动、火山及其他构造地貌的感性认识
  • 风沙地貌、沙尘暴
  • 流水地貌、海岸地貌、滑坡、崩岸、泥石流
  • 冰川、冰川地貌、冰缘地貌

(七)复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