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团队成员>李明德 李生滨
团队风采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获奖证书
相关链接

李生滨,男,1966年9月生,文学博士,曾任教宁夏大学,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与和西部文学研究。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沈从文与京派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论、中国现当代作家专题研究等。在《四川大学学报》《郭沫若学刊》《鲁迅研究月刊》《当代文坛》等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雕虫问学集》《晚清思想文化与鲁迅》《远去的背影:朱自清及其诗学研究》(合著)等学术著作6部。兼任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理事(2008)、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2010)、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2010)、中国近代文学会理事(2012)、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2016),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文史专员,《黄河文学》特约批评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各类项目6项,参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项,获贺兰山文艺奖成就奖、教学成绩奖、县级优秀教师奖、省级优秀班集体班主任、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优秀社团指导老师及各种奖励30余次。


主持项目8项:


2006年,主持宁夏回族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文学转型中女性启蒙思想及其形态研究”
2006年,主持宁夏大学社科教改项目“抓住根本、以科研带动文学选修课开放型教学的实践探讨”
2007年,主持河南大学博士后课题“晚晴文艺启蒙思潮与鲁迅的文化选择”
2009年,主持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中心重点课题“郭沫若散文研究”
2009年,主持横向课题“京派文人系列研究”(宁夏银川九头狼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资助)
2016年,主持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重大委托项目“‘自治区文学六十年’文学史撰写重大学术工程”
2016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部五省区当代汉语诗研究”
2017年,主持宁夏回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示范课建设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


出版著作6部:


《雕虫问学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沈从文与京派文人的魅力》,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
《远去的背影:朱自清及其诗学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9月。
《晚清思想文化与鲁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审美批评与个案研究:当代宁夏文学论稿》,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2016年8月。
《宁夏文学六十年(1958-2018)》,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0月。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


《一个田园牧歌的小品文时代”──散论郭沫若是20年代文艺性散文》,《郭沫若学刊》2000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0年6期全文转载。
《郭沫若40年代文艺性散文探微》,《郭沫若学刊》2001年3期;收入《郭沫若研究文献汇要(1920-2008)》,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年7月。
《郭沫若文艺性散文的艺术特色》,《郭沫若学刊》2002年2期。
《诗人郭沫若社会理想与政治情怀的人性阐释》,《宁夏大学学报》2002年5期。
《语言的艺术写意与绘画——贾平凹散文<邻院的少妇>赏析》,《名作欣赏》2003年9期,收入《名作欣赏》四十年精选集《中国现当代散文戏剧名作欣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
《<玉米>的人称及其叙述态度与叙事情感》,《当代文坛》2004年1期。
《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的多重悲剧意蕴》,《北方论丛》2004年1期。
《叙述带给我们的亲切精致和心灵伤痛——细读<玉米>》,《名作欣赏》2004年7期
《从生活的细微处发掘文学意义的人——赵德发短篇小说和他2003年新作评说》,《山东文学》2004年6期。
《传记文学:边缘写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理论与创作》2004年03期。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文摘)》2005年2期摘录。
《当前传记作品的写作形态和批评要求》,《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10期全文转载。
《展现生命诗意和大地浪漫的文学——关于张炜创作的回眸与述评》,《当代文坛》2004年4期,收入《 张炜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
《论散文的神质》,《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6期。
《倡导之功 创造之力——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论中国白话新诗的奠基》,《兰州学刊》2004年6期。
《回顾与透视:《古船》社会影响的再批评解读》,《理论与创作》2005年2期。
《鲁迅思想文化个性的历史文化寻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3期。
《小说的叙事及其力量——杨少衡“官场小小说”批评》,《作品与争鸣》2006年5期。
《郭沫若散文研究的总体思考》,《郭沫若学刊》2007年2期.
《静水深流:心灵喧响的诗意彰显——细读石舒清的小说<果院>》,《名作欣赏》2007年6期。
《“京派”作家群及其人性观照的审美追求》,《宁夏大学学报》2007年6期。
《守望乡土的文学意义——以火会亮《村庄的语言》为例》,《当代文坛》2007年6期。
《生命承受苦难的文学追求——东乡族作家了一容小说创作散论》,《民族文学》2007年9期。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小说叙事——漫谈沈从文的短篇小说<灯>》,《朔方》2008年6期
《鲁迅小说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学研究概述》,《绍兴鲁迅研究》2009年卷。
《 在"艺术复仇"的故事背后——再读<铸剑>》,《宁夏大学学报》2010年5期
《心灵与大地之间的唯美抒情——浅论杨建虎诗歌创作》,《六盘山》2011年2期。
《论<河南>与鲁迅早期文艺思想》,《宁夏大学学报》2012年1期。
《难以沉寂的郭沫若研究——评郭沫若研究著作两部》,《名作欣赏》2013年11期。
《学术的积累和多重的坚守——漫谈钟正平教授<文学的触须>》,《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叙事的抒情与凝神的细微感触——漫评骆英<知青日记及后记水·魅>》,《朔方》2014年5期。
《乡土生活的真诚观照——高耀山及其长篇小说《烟火人家》漫谈》,《朔方》2015年5期。
《杨梓<西夏史诗>的诗学考察(查)》,《中国诗歌》2016年8期。
《感伤而孤独的自我坚守——西部诗人肖川论》,《六盘山》2017年5期。
《<孔乙己>的叙述人称、叙事结构和内在情感》,《鲁迅研究月刊》2018年6期。
《妙笔郁美善,爱心萃英华——宁夏儿童文学60年》,《黄河文学》2018年6期。
《岁月蕴深情,风吹花满树——宁夏散文六十年概述》,《黄河文学》2018年7期。
《烛照人性多悲悯,书写乡土存真情——宁夏小说六十年概述》,《黄河文学》2018年8期。
《丝路文学新观察:后乡土时代与作家的情志——“宁夏文学六十年(1958-2018年)”文学史散论》,《宁夏大学学报》2018年5期。
《丝路塞上:宁夏文学六十年综论》,《丝绸之路》2019年4期。
《在文学的沉浸里守护乡土和诗意》,《朔方》2019年2期。


获奖9次:


2004年,论文《20世纪末中国小说的流变和自由写作》获四川成都社科院学术创新奖一等奖。
2005年,论文《诗人郭沫若社会理想和政治情怀的人性阐释》获宁夏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08年,以《春华照明月,清水出芙蓉——2007年<黄河文学>转刊研究》等获《黄河文学》百期庆典优秀作者奖。
2009年,专著《沈从文与京派文人的魅力》获宁夏第八次文学艺术奖文学评论与理论类一等奖。
2009年,教改项目“ 抓住根本、以科研带动文学选修课开放型教学的实践探讨”获宁夏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1年,获首届宁夏大学—招商银行本科教学优秀教师奖。
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宋喆硕士学位论文《文学的启蒙与艺术的批判——<呐喊><彷徨>研究之综论》)。
2018年,获银川市市委“贺兰山文艺奖”之成就奖。
2018年,专著《审美批评与个案研究:当代宁夏文学论稿》获第十六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获得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