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图片

 

中 文 名
变色沙蜥
学  名
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
目  名
蜥蜴亚目 LACERTIFORMES
科  名
鬣蜥科
地 方 名
沙和尚
地理分布
甘肃省见于安西、嘉峪关、酒泉、张掖等地,垂直分布为海拔1150—1680米。
鉴别特征
体形小,头宽圆,体背鳞片光滑,后肢前伸趾端可达颞部或眼前缘,尾为体长的一倍半左右,四肢及尾背面有显著的黑色横斑。
形态描述

体形小,头躯扁平,无鬣鳞,头宽圆,吻钝圆,上颌下缘向外倾斜,吻棱不显著,鼻孔前开口,背视可见一缝。鼻孔位于上下两枚鼻鳞之间,两鼻孔之间有小鳞1—3列,鼻间距大于鼻孔至眶前褶距的1/2 。头背鳞片大小不一;顶眼显著,其周围及额部的鳞片较大,两眼眶上鳞较小;鼓膜被鳞,上睫鳞10—11枚,覆瓦状排列成水平状突出;上眼睑有鳞12—13枚,中部数枚外缘齐平,下眼睑缘具小鳞9—11枚,外缘锯齿状,均成水平状突出。上唇鳞13—16枚,下缘鳞片间形成缺刻,下唇鳞10—13(15)枚,上缘齐平;颏鳞五边形,咽部与下唇鳞相邻的3—4行鳞较大,余部为粒鳞;颈褶显著,两端延伸至肩上方,从颏鳞至颈褶之间的中线上有小鳞44—55枚。体背鳞光滑无棱,覆瓦状排列;腹鳞近方形,光滑无棱,呈不规则的纵、横行排列;胸鳞微具棱。四肢背面鳞具棱,腹面无大的横鳞;第3、4趾外侧具栉状缘,后趾前伸趾端可达颞部或眼前缘。尾略长于头体长,为头体长的131%(雄)及118%(雌);尾基扁平,向后渐圆而细尖。尾部除尾基外鳞片具棱,雄性尾基显著增厚。无颊囊及股窝。
体色常有变异,多数体背为灰褐色,并散在深色斑,尤以肩部、股基前为显著,有橘黄色斑纹呈不规则状散布于体背;部分标本体背为铁锈色,深色斑不显;尾背具黑横斑,其间杂以橘黄色斑,除尾基的 1—3个横班外其余的均向腹面延伸成黑环,成体尾尖,腹面黑色,幼体白色。四肢背面黑色斑显著;具紫红色腋斑。

标 本 号
NWNU30016
存放位置
PX-1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