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方法改革
发布时间:2020-04-21
较早注意到历史类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教学中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将中华文化认同、爱国主义、乡土教育等内容融入到“中国古代史”“简牍学概论”课程中。
1.教学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相比,从教学目的上来说更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从教学内容上来说更强调研究性。本人贯彻“教研相长、以研促教、于教中研”的教学理念,用个人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以个人研究经历激发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培育学生的怀疑、批判意识和创新性学习能力。
本人主要从事简牍学和秦汉史研究,近年来主持的国家项目、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与简牍学研究,尤其是西北汉简整理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在“简牍学概论”和“先秦秦汉史”等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在讲授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更多介绍自己的研究视角、思路和方法,剖析自己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走向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较好授课效果。如将自己对“简牍”定义的认识、考释简牍文字的过程和成果、自己有关简牍研究的最新论著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并引导学生对此展开学术讨论,帮助学生在科研方面登堂入室。
2.积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在执教过程中,本人日益理解了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步,故逐渐由以自我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努力尝试参与式研讨课程建设。因此本人积极申报学校参与式研讨课程教改项目,最终“简牍学概论”课程于2014年获得立项。在近年来的《简牍学概论》课程教学中,本人突出甘肃乡土特色,积极进行以学生为主的参与式课程探索。2017年获得西北师范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应该说就是参与式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成果。同时,本人对承担的主干课程“中国古代史”也不断进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方面的革新,逐渐加大学生参与程度,并在内容设计方面强调中国古代史线索、史料综合利用、学术前沿动态渗透等环节,也赢得了广大同学的欢迎。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反思教学效果,进行精品课申报,努力打造西北师范大学的特色课程。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教学需要不断的反思。教学研究就是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升华教学的重要方式。参加工作以来,本人非常重视教学反思,并经常利用各种方式倾听同学们的批评意见。反思创造成果,2011年以来,发表教学论文多篇,深度参与了《简牍学教程》《河西简牍综论》等教材的编撰工作。在不断反思和教学研究基础上,本人积极建设“简牍学”这一西北师大特色课程,2012年作为主要参与人协助李宝通老师申报“简牍学概论”校级精品课取得成功。此后,作为该课程主讲教师,本人在教学中一直注意吸取经验教训,目前正着手修订《简牍学教程》、新编《简牍文献介绍及选读》教材,并拟将该课程申报为省级甚至国家级精品资源在线共享课程。
4.教学方法上,本人利用雨课堂等工具加强课程设计,探索适应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延伸五环节实施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