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开发规划
1.土地开发的概念
土地开发是人类通过一定的行政、经济、技术的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地不断增加的需求。
土地开发实质是为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土地创造条件而进行的经济、技术的投入过程,其结果是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增加和土地利用条件的改善。
2、土地开发的作用
土地开发实际上是为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土地创造条件而进行的经济、技术的投入过程,其结果是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增加和土地利用条件的改善。土地开发的过程只是为合理的土地利用创造条件,所以,进行土地开发,增加土地的可利用面积,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必须进行必要的经济、技术的投入。
土地开发必然带来生态环境的变化;
土地开发必然带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土地开发过程是一个开发、利用;再开发、再利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3、土地开发的形式
宜农荒地的开发
闲散地的开发
中低产田的开发
沿海滩涂的开发
城市新区的开发
城市土地的再开发
4、土地开发的原则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生态优化原则
最佳利用原则
可行性原则
5、土地开发的程序
勘测与调查
了解待开发土地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
可行性研究
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评述
工程地质条件的评述
开发工程技术的选择
开发后社会、生态环境评述
开发过程的时间与投资核算;
开发后社会、经济效益的测算等
二、土地治理规划
1、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的核心是土壤和数量的丧失。
归纳起来土地退化可分为如下类型:
土壤侵蚀:水蚀、风蚀、重力侵蚀。土壤性质恶化;化学性质次生盐渍化、养分丧失、污染等;物理性质土壤板结、土壤压实、结构破坏;非农占地。
2、土地整治类型
土地整治及土地整治规划的重点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1)水土流失地治理规划
(2)风沙化治理规划
(3)土地沼泽化治理规划
(4)土壤盐碱化治理规划
3、土地整治规划的步骤
确定系统边界根据不同的治理类型、土地的限制因素的限制特点及作用范围确定治理规划的系统边界。
基本资料的调查收集土地利用现状、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基本建设工程等的文字、表格及图件。
限制性因素调查分析:
①生态系统的限制因素;②经济方面限制因素;③技术方面的因素;④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
三、水土流失地治理规划
1、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耕作措施 沟垄种植、等高种植、草田轮作、间作套种等。
生物措施 梁峁顶防护林、坡面防护林、沟头防护林、沟底防护林等。
工程措施 治坡工程、治沟工程和小型水利工程三类。
2、工程措施
水平梯田
坡式梯田
隔坡梯田
  
淤地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