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地位、性质、任务
《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只有在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原理上,读者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如泰罗、法约尔、巴纳德、杜拉克、西蒙等)及其理论贡献;熟悉管理过程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大纲编写依据
参照所选用的教材和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在原教学大纲基础上编写的。
三、大纲使用范围
管理及相关专业
四、大纲本文
第一章 组织与管理
1.组织要素及其整合
2.管理的内容与特征
3.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第二章 早期管理思想
1.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2. 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实践
3. 古典管理理论
第三章 现代管理理论
1.行为科学的产生
2.现代管理流派
3.管理发展的趋势
第四章 环境研究
1.环境研究的意义
2.外部环境研究
3.内部环境研究
4.环境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第五章 决策理论
1.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2.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
3.决策的方法
4.决策的理性限制及其应对
第六章 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1.计划的类型与作用
2.计划的编制
3.计划的执行与调整
第七章 组织设计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2.组织设计的任务\依据与原则
3.横向组织设计
4.纵向组织设计
第八章 人员配备
1.人员配备的任务和原则
2.人员选聘
3.人事考核
4.人员培训
第九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
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2.直线与参谋
3.委员会
第十章 领导与权力
1.权力的本质
2.传统的领导理论
3.权变领导理论
4.当代领导理论
第十一章 激励理论
1.激励的原理
2.内容激励理论
3.过程激励理论
4.管理实践中的激励问题
第十二章 沟通理论
1.沟通的原理
2.人际沟通
3.组织沟通
4.冲突沟通
第十三章 控制活动
1.控制的原理
2.控制的过程’
3.对管理者的控制
4.有效控制的艺术
五、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计54学时,其中讲课42学时,案例课为12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内容
|
讲课学时
|
第一章
|
4学时
|
第二章
|
4学时
|
第三章
|
4学时
|
第四章
|
4学时
|
第五章
|
4学时
|
第六章
|
3学时
|
第七章
|
3学时
|
第八章
|
3学时
|
第九章
|
2学时
|
第十章
|
3学时
|
第十一章
|
4学时
|
第十二章
|
2学时
|
第十三章
|
2学时
|
案例课
|
12学时
|
合计
|
72
|
六、各章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4.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经济、数学、心理学理论的基础知识,本课程以讲授为主,辅之以讨论、角色扮演。
第一章 组织与管理
学习本章,要求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掌握组织的定义及其要素;掌握管理的定义、基本特征、管理的内容;理解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第二章 早期管理思想
了解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与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实践;了解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其所包含的重要理论及各理论代表人物;掌握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并理解其重要性和局限性;理解并正确认识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概念,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十四条管理原则;了解韦伯提出的三种类型的权威和各自相应的组织形态;掌握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思想,正确理解行政性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第三章 现代管理理论
了解行为科学的产生;掌握行为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研究重点以及该理论的重要意义;了解“霍桑试验”的主要内容;掌握人际关系学的主要观点;理解现代管理理论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及其对管理的性质和内容的不同解释;掌握如何对管理知识做出合适的分类以及分类的意义;了解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第四章 环境研究
了解环境研究的意义与作用;掌握环境研究的内容;了解环境研究的程序与方法
第五章 决策理论
掌握决策概念及其特点,了解决策的类型;掌握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了解决策的方法;理解决策的合理性要求;掌握决策者的理性限制及其克服方法。
第六章 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明确计划工作的本质及其要求;了解计划的不同分类方法及表现形式;了解计划的制定过程与方法;掌握目标管理的含义;明确利用目标管理组织计划实施的过程。
第七章 组织设计
明确管理幅度的含义、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及其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态;掌握影响管理的因素;了解组织设计的任务;理解组织设计的依据;掌握组织设计的原则;明确按横向组织设计形成的各种组织的特点;了解权力的性质及其类型;明确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正确理解集权产生的原因及其弊端;清楚分权的实现途径。
第八章 人员配备
了解人员配备的含义;充分认识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了解企业招聘的主要来源、挑选方式与步骤;明确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选聘程序与方法;认识人事考评的作用;明确人事考评的内容、程序与方法。
第九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
了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产生;正确理解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学会有效利用非正式组织;分清直线与参谋的关系;明确正确发回参谋作用的要求;了解委员会工作方式的贡献和局限性。
第十章 领导与权力
理解领导的内涵,充分认识权力与领导的关系;清楚领导与管理的区别;掌握领导权力的构成;阐明领导特性论并识别其局限性;说明领导职能理论的代表性观点;说明领导风格理论的代表性观点;掌握权变领导理论的主要观点;了解当代领导理论。
第十一章 激励理论
阐明激励的含义及其过程;认识各种人性假设;比较各类激励和行为理论;阐明其主要内容和优缺点;学会如何在管理实践中实施各种激励手段。
第十二章 沟通
正确理解沟通的内涵;认识到有效沟通对于管理者的重要性;描述完整的信息沟通过程;描述书面、口头非语言沟通方式的特征;了解各种沟通网络的特点;充分认识人际沟通中的障碍;了解改进人际沟通的技能;识别正式组织机构中沟通渠道的各种类型;理解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其效率提高方法;了解冲突管理。
第十三章 控制活动
确认控制的含义、目标和重要性;掌握控制的类型、特征及如何选择控制方式;掌握控制的基本过程;明确管理者监控问题的产生;理解代理风险与内部人控制;俩将哦解公司治理借后与基本模式;掌握管理者监控的有效途径;学会有效控制的艺术。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文献
1.陈传明 周小虎 :《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周三多《管理学》(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3 .芮明杰:《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
4.张 德;《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5.[美]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
6.[美] 哈罗德•孔茨等 《管理学》(第13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