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名称: |
中国古代史 |
团队带头人: |
田澍 |
|
文史学院 (盖章) |
所属学科门类: |
历史学 |
联系电话: |
7971332 |
申报时间: |
2009年6月18日 |
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填 表 说 明
1. 本表用A4纸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填写应简洁、美观。
2. 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校优秀教学团队的资格。
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评审当年6月20日。
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自行调整。
一、团队基本情况
团队名称 |
中国古代史 |
|||||||||||||||||||||||||||||||
团队带头人 |
姓名 |
田澍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4,4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民族 |
汉族 |
参加工作时间 |
1989 |
||||||||||||||||||||
最终学历(学位)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社科院 |
授予时间 |
1996 |
高校教龄 |
20年 |
职称 |
教授 |
行政职务 |
院长 |
|||||||||||||||||||||
所从事的学科领域 |
历史学 |
所在单位 |
文史学院 |
办公电话 |
7971223 |
移动电话 |
13893331800 |
电子邮件地址 |
ts8080@126.com |
|||||||||||||||||||||||
人员构成 |
总人数 |
参与单位 |
高级职称 |
中级职称 |
初级职称 |
博士生 |
在读博士生 |
硕士生 |
本科生 |
|||||||||||||||||||||||
10 |
1 |
6 |
3 |
|
6 |
0 |
3 |
1 |
||||||||||||||||||||||||
教学团队成员情况 (可根据人数复制)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学位 |
高校 教龄 |
所学专业 |
主讲课程 |
所在单位 |
在团队中的作用 |
|||||||||||||||||||||
1 |
李并成 |
男 |
56 |
教授 |
硕士 |
27年 |
历史地理 |
历史地理 |
文史学院 |
历史地理教学 |
||||||||||||||||||||||
2 |
李清凌 |
男 |
65 |
教授 |
本科 |
27年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史 |
文史学院 |
史学理论教学 |
||||||||||||||||||||||
教学团队成员情况 (可根据人数复制)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学位 |
高校 教龄 |
所学专业 |
主讲课程 |
所在单位 |
在团队中的作用 |
|||||||||||||||||||||
3 |
李宝通 |
男 |
56 |
教授 |
博士 |
27年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史 |
文史学院 |
秦汉史教学 |
||||||||||||||||||||||
4 |
黄兆宏 |
男 |
44 |
副教授 |
博士 |
14年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史 |
文史学院 |
魏晋史教学 |
||||||||||||||||||||||
5 |
刘再聪 |
男 |
42 |
副教授 |
博士 |
12年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史 |
文史学院 |
隋唐史教学 |
||||||||||||||||||||||
6 |
何玉红 |
男 |
32 |
副教授 |
博士 |
6年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史 |
文史学院 |
宋元史教学 |
||||||||||||||||||||||
7 |
张连银 |
男 |
32 |
讲师 |
博士 |
2年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史 |
文史学院 |
明清史教学 |
||||||||||||||||||||||
8 |
潘春辉 |
女 |
32 |
讲师 |
博士 |
5年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史 |
文史学院 |
历史要籍教学 |
||||||||||||||||||||||
9 |
陶兴华 |
男 |
30 |
讲师 |
硕士 |
6年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史 |
文史学院 |
先秦史教学 |
||||||||||||||||||||||
10 |
马军霞 |
女 |
29 |
助教 |
硕士 |
3年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史 |
文史学院 |
考古学教学 |
||||||||||||||||||||||
|
|
|
|
|
|
|
|
|
|
|
二、团队带头人教学科研情况
近三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
1,《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2,《中国政治制度史》 3,《明清史专题讲座》 4,《史学论文写作》 |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
《史学论文写作》 |
主持的教研课题 (限10项) |
《教师继续教育类函授专升本历史学专业课程“模块”研究》,2004-2006年西北师范大学成人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
具有代表性公开发表教研论文 (限10篇) |
1, 金宝祥先生与西北师大中国古代史学科 ,西北师大学报,2004/01 2, 明代八股文文体述论 ,西北师大学报,2004/06 3, 科举的利弊及清朝废除科举的教训 ,西北师大学报,2005/01 4, 古代西北疆域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03 5, 吴晗先生和他的朱元璋传记 ,西北师大学报,2007/01 6, 八十年代以来明代政治中枢模式研究述评 ,政治学研究,2005/01 7, 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研究评述 ,西域研究,2008/02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代西北边镇研究述评 ,西域研究,2005/02 9, 近二十多年来大陆刘基研究综述 ,甘肃社会科学,2007/01 |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
1,2005年甘肃省先进工作者 2,2005—2006学年度西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 |
近三年来承担的科研课题 (限5项) |
1,明清中央政府与蒙藏民族地区政治互动策略研究,国家社科项目,2005 2,西北地区史籍提要,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2005 3,冲撞与调适:清代中央政府与西北蒙藏地区政治互动策略,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06 4,元明清时期知识分子研究,省333人才项目,2004 |
具有代表性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 (限5篇) |
1, 大礼议与嘉靖朝的人事更迭 ,西北师大学报,2008/02。 2, 明代哈密危机述论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8/04。。 3, 彭泽与甘肃之变 ,西域研究,2004/01。 4, 嘉靖前期裁革冗员述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4。 5, 明代嘉靖至万历时期政治变革的走向 ,兰州大学学报,2008/02。 |
三、团队教学、科研成效汇总表
1、近五年来团队建设精品课程情况 |
||||||||||||||||
建设精品课程 |
总计 7门 |
课程建设经费 |
总计 9.5万元 |
|||||||||||||
其 中 |
国家级 |
1门 |
5万元 |
|||||||||||||
省级 |
3门 |
2.1万元 |
||||||||||||||
校级 |
3门 |
2.4万元 |
||||||||||||||
2、近五年团队主持或承担的教学研究项目情况 |
||||||||||||||||
主持或承担项目 |
总计 项 |
教研项目经费 |
总计 万元 |
|||||||||||||
其 中 |
国家级 |
项 |
万元 |
|||||||||||||
省部级 |
项 |
万元 |
||||||||||||||
校级 |
项 |
万元 |
||||||||||||||
3、近五年团队获教学成果奖和与教学相关的荣誉称号及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情况 |
||||||||||||||||
项目 |
总计 |
国家级 |
省部级 |
校级 |
||||||||||||
教学成果奖 |
项 |
项 |
项 |
项 |
||||||||||||
荣誉称号 |
项 |
项 |
2项 |
4项 |
||||||||||||
指导学生在国内外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 |
人 |
人 |
人 |
(不填) |
||||||||||||
4、近五年团队主持或主要承担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
||||||||||||||||
主持或承担项目 |
总计 2项 |
教研项目经费 |
总计 1.4万元 |
|||||||||||||
其 中 |
国家级 |
项 |
万元 |
|||||||||||||
省部级 |
项 |
万元 |
||||||||||||||
校级 |
2项 |
1.4万元 |
||||||||||||||
5、近五年团队在核心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篇 |
||||||||||||||||
6、近五年团队承担省部级以上教材编写及教材出版情况 |
||||||||||||||||
承担省部级以上编写任务 |
总计 部 |
教材出版 |
总计 5部 |
|||||||||||||
其 中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
部 |
其
中 |
国家级出版社 |
2部 |
|||||||||||
国家级规划教材 |
部 |
获国家级奖励 |
部 |
|||||||||||||
省部级重点教材 |
部 |
获省部级奖励 |
部 |
|||||||||||||
7、近三年团队主持或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
||||||||||||||||
主持或承担项目 |
总计18项 |
科研项目经费 |
总计 48.4万元 |
|||||||||||||
其 中 |
国家级 |
3项 |
27万元 |
|||||||||||||
省部级 |
6项 |
13.5万元 |
||||||||||||||
厅局级 |
6项 |
7.5万元 |
||||||||||||||
校级 |
3项 |
0.4万元 |
||||||||||||||
校外横向研究 |
项 |
万元 |
||||||||||||||
8、近三年团队获得的科研奖励 |
||||||||||||||||
获得科研奖励 |
总计 6项 |
|||||||||||||||
其中 |
国家级 |
项 |
省部级 |
3项 |
||||||||||||
厅局级 |
3项 |
校级 |
项 |
|||||||||||||
9、近三年团队在核心期刊发表科学研究论文 80篇 |
||||||||||||||||
10、近三年团队出版著作共5部,其中国家级出版社出版 2部 |
说明:以上数据应与后表 “教学情况”、“科研情况”相关项目保持一致。
四、教学情况
1.主要授课情况:(2005年以来)
课程名称 |
授课人 |
学生类型 |
起止时间 |
总课时 |
明清史专题讲座 |
田 澍 |
本科生 |
2005-2009 |
648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田 澍 |
本科生 |
2005-2009 |
648 |
史学论文写作 |
田 澍 |
本科生 |
2005-2009 |
432 |
中国历史地理 |
李并成 |
本科生 |
2005-2009 |
216 |
人文地理 |
李并成 |
本科生 |
2005-2009 |
432 |
隋唐史专题讲座 |
李宝通 |
本科生 |
2005-2009 |
432 |
中国古代史 |
黄兆宏 |
本科生 |
2005-2009 |
216 |
中国文化史 |
李清凌 |
本科生 |
2005-2009 |
432 |
西北经济史 |
李清凌 |
本科生 |
2005-2009 |
432 |
史学理论与方法 |
何玉红 |
本科生 |
2006-2009 |
216 |
历史要籍介绍选读 |
潘春辉 |
本科生 |
2005-2009 |
432 |
先秦秦汉史 |
陶兴华 |
本科生 |
2006-2009 |
180 |
考古学概论 |
马军霞 |
本科生 |
2006-2009 |
94 |
中国古代经济史 |
刘再聪 |
本科生 |
2005-2009 |
216 |
中国古代史 |
张连银 |
本科生 |
2007-2009 |
216 |
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使用和编写情况)
教材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年 |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
敦煌学教程 |
李并成 |
商务印书馆 |
2007 |
|
中国文化史 |
李清凌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2 |
|
西部边疆历史地理概论 |
刘再聪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2008 |
|
史学理论与方法 |
李清凌 |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
2002 |
|
甘宁青考古八讲 |
李怀顺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2008 |
|
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奖励级别 |
时间 |
李并成:敦煌学 |
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省级 |
2008 |
田 澍:中国古代史 |
教学质量优秀奖 |
校级 |
2006 |
李并成:敦煌学 |
教学质量优秀奖 |
校级 |
2007 |
李清凌:中国文化史 |
教学质量优秀奖 |
校级 |
2007 |
李宝通:中国古代史 |
教学质量优秀奖 |
校级 |
2007 |
4.教学改革项目:(省部级以上,如教改立项、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
项目名称 |
经费 |
项目来源 |
起止时间 |
敦煌学(李并成主持) |
5万 |
国家级精品课 |
2006 |
中国古代史(李宝通主持) |
0.9万 |
省级精品课 |
2006 |
敦煌学(李并成主持) |
0.9万 |
省级精品课 |
2006 |
中国文化史(李清凌主持) |
0.3万 |
省级精品课 |
2004 |
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团队设置特色: 1,历史悠久。历史系是西北师范大学设立最早的系科之一,也是西北师范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中国古代史是历史系的基础课程,也是主干课程。20世纪40年代,先后有顾颉刚、丁易、杨向奎、张舜徽、王树民等在本系任教或讲学。20世纪50年代以来,又有金少英、金宝祥、王俊杰、陈守忠、郭厚安、赵吉惠等一批知名学者在历史系任教。先后培养研究生和各类本、专科生4000余人。 2,实力雄厚。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科研具有雄厚的实力,中国古代史是教育部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历史系有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专门史和历史文献学2个博士学位点,有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及博物馆学、专门史和中国少数民族史等9个硕士学位点,并具有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历史学为甘肃省重点学科。现有历史学(同时招收历史与社会方向)和文化遗产学两个本科专业。《敦煌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为省级精品课程。 3,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设置结构合理,承担教学人物的教师在古代史教学和研究领域均学有专长,承担古代史课程的教师,从历史地理、史学理论、历史要籍、论文写作、考古概论,到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以及各断代的专题讲座,均在相关领域学术造诣较深,教学水平较高。
本教学团队专业特色和课程特色鲜明,包括: 1,起点高,基础雄厚,本教学团队是在国家级精品课《敦煌学》和三门甘肃省精品课《敦煌学》、《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史》基础上形成的一支教学团队,在全国和省内高校具有重要影响力。团队带头人田澍教授以及以上精品课负责人李并成研究院、李清凌教授、李宝通教授等教师,长期为本科生担任重要教学任务,深受学生好评。 2,专业必修课门类多,涉及面广。凡涉及中国古代史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外交、政治、学术等均属本专业的教学范围。本团队还开设中国古代史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如历史地理学、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要籍、考古学等。通过上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基本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专业选修课门类多,地域特色较强。我们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如《魏晋南北朝史专题讲座》、《隋唐史专题讲座》、《宋元史专题讲座》、《明清史专题讲座》等,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古代史断代知识的掌握。如《敦煌学》、《简牍学》、《民俗学》、《民族学》等专业选修课,针极大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
本团队实行的教学改革措施,如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指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备课、上课等指导;举行青年教师讲课经验交流会,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在一些选修课中实行讨论式教学法,提前布置论题,让学生准备资料,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在课堂上就某一专题展开讨论。
本教学团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教学,包括: 1,注重实践,注重学生史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本团队开设论文写作课专业和古代史研究动态讲座等课,同时在三年级要求学生撰写学年论文,在四年级撰写毕业论文,这有助于学生史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班级举行学生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报告会,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2,注重学生从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本教学团队开设历史教学法、历史教育学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将来走上讲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平时举行教案写作比赛、粉笔字写作比赛、钢笔字写作比赛、普通话演讲比赛、课件设计比赛等、讲课比赛等,提高学生备课、讲课等能力。 |
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本教学团队教师现已完成的教学改革项目是田澍教授主持的西北师范大学成人2004-2006年西北师范大学成人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教师继续教育类函授专升本历史学专业课程“模块”研究》,为成人教育历史学教学课程改革提出诸多建议,已经在历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和函授本科)中推行近3年多时间,效果良好。 本教学团队现有教学改革项目为刘再聪副教授主持的2008年校教学研究项目《敦煌学教学史》,该项目立足国家精品课,以敦煌教学史发展演变为线索,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改进和提高敦煌学教学水平的问题,已经取得重要成果,并在历史系《敦煌学》以及全校公选课《丝绸之路文化与历史》中推行,效果良好。 |
7.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改革论文(限15项)
论文(著)题目 |
期刊名称、卷次 |
时间 |
金宝祥先生与西北师大中国古代史学科 |
西北师大学报 |
2004/01 |
陇原不息的智慧之光——金宝祥先生和他的史学研究 |
甘肃社会科学 |
2005/05 |
改进历史学函授(专升本)教学的一点建议 |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
2005/02 |
吴晗先生和他的朱元璋传记 |
西北师大学报 |
2007/01 |
科举的利弊及清朝废除科举的教训 |
西北师大学报 |
2005/01 |
明代八股文文体述论 |
西北师大学报 |
2004/06 |
清代甘青宁民族地区的教育 |
青海民族研究 |
2008/02 |
元代西北教育的特点 |
西北师大学报 |
2008/06 |
西夏时期河西走廊的教育——以儒学和“蕃书”为中心 |
宁夏社会科学 |
2005/05 |
甘肃书院诸问题探讨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
2006/04 |
古代西北疆域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
2006/03 |
八十年代以来明代政治中枢模式研究述评 |
政治学研究 |
2005/01 |
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研究评述 |
西域研究 |
2008/02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代西北边镇研究述评 |
西域研究 |
2005/02 |
近二十多年来大陆刘基研究综述 |
甘肃社会科学 |
2007/01 |
8、团队成员近三年完成最低教学和科研工作量情况
田澍教授:三年内为本科生授课1260课时;在CSSCI等发表论文16篇。 李并成研究员:三年为内本科生授课1188课时;在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12篇。 李清凌教授:三年内为本科生授课1098课时;在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14篇。 李宝通教授:三年内为本科生授课1188课时;在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5篇。 黄兆宏副教授:三年内本科生授课1098课时;在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7篇。 刘再聪副教授:三年为内本科生授课1098课时;在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8篇。 何玉红副教授:三年为内本科生授课720课时;在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12篇。 张连银讲师:三年内为本科生授课460课时;在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3篇。 潘春辉讲师:三年内为本科生授课734课时;在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4篇。 陶兴华讲师:三年内为本科生授课618课时;在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 马军霞讲师:三年内为本科生授课618课时;在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1篇。 |
9、团队成员近三年学生评教成绩
姓名 |
2006年 春季学期 |
2006年 秋季学期 |
2007年 春季学期 |
2007年 秋季学期 |
2008年 春季学期 |
2008年 秋季学期 |
田 澍 |
91.60 |
91.85 |
91.11 |
93.38 |
92.70 |
93.49 |
李并成 |
92.29 |
94.67 |
93.02 |
91.70 |
96.54 |
95.49 |
李清凌 |
91.79 |
89.04 |
91.99 |
89.93 |
94.80 |
96.56 |
李宝通 |
92.56 |
95.67 |
94.65 |
93.15 |
95.59 |
96.43 |
黄兆宏 |
92.14 |
96.40 |
94.17 |
94.69 |
95.34 |
95.57 |
刘再聪 |
83.87 |
87.00 |
92.72 |
91.13 |
91.35 |
92.31 |
何玉红 |
|
|
91.31 |
93.81 |
96.38 |
96.06 |
张连银 |
|
|
|
|
87.09 |
93.19 |
潘春辉 |
93.67 |
92.88 |
|
|
95.45 |
93.04 |
陶兴华 |
|
87.73 |
95.20 |
93.14 |
92.36 |
92.45 |
马军霞 |
|
|
|
91.01 |
91.60 |
95.04 |
说明:以上表格,可根据内容自行调整表格高度、行数
五、培养青年教师工作
本教学团队一直高度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从本团队的组成结构来看,45岁以下的教师7名,占团队总人数的65℅,35岁以下教师5名,占团队总人数的45℅。近年来本团队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大力支持45岁以下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以提高他们的科研与教学水平,先后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有刘再聪、黄兆宏、何玉红、张连银、潘春辉5人,这些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逐步成长为本团队的教学骨干,在教学团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实行青年教师导师负责制,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我们的做法是在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始,指定学术和科研水平高,教学业务能力强的教授担任导师,负责该青年教师的教学等培养。其中田澍教授指导马军霞老师,李并成研究院指导潘春辉老师,李宝通教授指导陶兴华老师。通过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在备课、上课等方面进步快,很快适应高校教学工作。 3,实行青年教师听课制。本团队专门邀请文史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定期听青年教师上课,对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此同时,本教学团队成立由田澍教授、李清凌教授、李并成研究院、李宝通教授四人组成的听课组,定期听青年教师上课,现场点评,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安排青年教师听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上课,进行观摩教学。 4,邀请历史系退休的老教师为青年教师做有关教学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比较典型的报告如侯丕勋教授《青年教师如何很快适应高校教学生活》,赵汝清教授《高校教学中的备课与板书设计》,赵向群教授《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张培德教授《如何结合自身科研,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等。我们还邀请教育学院的老师为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法和教学心理方面的辅导,如姬秉新教授《新课程视野下如何提高高校历史课教学水平》等。我们还邀请电教系、计算机系的老师为青年教师进行课件设计等培训。 5,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我们的做法是,每隔3周时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各位教师就自己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在会议上进行交流,以促进各位教师的尽快成长。 6,尊重学生,听取本科学生对青年教师实际教学状况的反映,并及时同青年教师进行沟通,以进一步改进教学。
|
六、科研情况
1.具有代表性的科研项目(限10项)
项目名称 |
经费 |
项目来源 |
起止时间 |
田澍:明清中央政府与蒙藏民族地区政治互动策略研究 |
8万 |
国家社科基金 |
2005 |
刘再聪:唐朝“村”制及西北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研究 |
9万 |
国家社科基金 |
2006 |
李并成:历史时期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研究 |
10万 |
国家社科基金 |
2008 |
李并成:历史上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的土地开发与沙漠化研究 |
5万 |
教育部社科项目 |
2005 |
何玉红:国家权力下地方行政运行机制研究 |
5万 |
教育部社科项目 |
2008 |
田澍:西北地区史籍提要 |
1.5万 |
高校古委会项目 |
2005 |
李并成:古代西北干旱地区的开发及其经验教训的反思 |
0.6万 |
省社科规划项目 |
2005 |
何玉红:边政与财政:南宋西北边防财政运营与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 |
0.8万 |
省社科规划项目 |
2008 |
田澍:冲撞与调适:清代中央政府与西北蒙藏地区政治互动策略 |
1.5万 |
省教育厅项目 |
2006 |
刘再聪:唐朝“村”制及西北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研究 |
1.5万 |
省教育厅项目 |
2007 |
2.科研转化教学情况
古代史教学团队一直注重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本教学团队积极引导任课教师将科研转化到实际教学中来。如团队带头人田澍教授在明代嘉靖革新及西北史研究中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与此同时,能够在本科生教学中开设《明清史专题讲座》等课程,将自己的科研转化到教学中。李并成研究员是敦煌学和西北史地研究专家,为本科生开设《敦煌学》、《历史地理》等课程,为本科生介绍相关领域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再如马军霞老师同时西北考古研究,为本科生开设《考古学概论》等课程,将考古学研究与本科生考古知识的普及和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西北史研究是本教学团队教师的共同研究方向,同时也是本教学团队开设专业选修课和全校选修课的重要方向,如为历史系和全校本科生开设了《西北史研究》、《简牍学》等课程。 |
七、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为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凝聚团队力量,规范和加强团队日常管理,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青年教师导师指导制度。在青年教师入校之始,就指派学术造诣高深和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明确规定导师的职责,规定在一年的指导时间内,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适应高校教学生活。在年终对导师和青年教师一年来的工作进行考核和总结。 2,团队周会制度。每周星期一下午四点半举行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例会,总结上一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一周的教学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制度。本教学团队每学期举行2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旨在将教师们一段时间内取得的教学经验在团队内展开交流,提高教师教学和业务水平。 4,教师教案展览制度。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教案的展览,将团队各位教师的上课教案进行展览,各位教师交流有关备课等方面的经验。 5,教师学年和年度计划和总结制度。在每学年开始,每位教师提出本学年的总体计划,有各位老师提出意见,完善计划。在每学年的结束,撰写学年总结。 6,教学和科研的考核制度。为鼓励和提高教学团队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每年年终对各位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进行综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学院和学校考核相结合,在各种先进评选和奖项申报中鼓励先进。 7,学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评比制度。本教学团队沿革执行三年级学生撰写学年论文,四年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制度,为提高教师在论文指导水平,每年举行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评比制度。将评比结果与学院和学校先进等评选相结合。 |
八、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为继续加强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的实力,我们今后计划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优化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本教学团队现有11名教师,从断代史角度看,从先秦史到明清史均有学术专长的教师任课,但从更高层次的要求看,我们在先秦史、魏晋南北朝史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力量显得薄弱,我们计划大力引进先秦史、魏晋南北朝史专业的优秀人才,充实队伍。同时,继续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2,在现有专业选修课的基础上,计划增开3-5门新设的专业选修课,近期将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有《史学史导论》、《历史文献学》、《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动态讲座》等。同时加大团队在选修课中地域特色的建设,在继续开好《敦煌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开《西北出土简牍》、《丝绸之路文明史》、《西北文化史》、《西北开发史》等课程。 3,大力增强实践课程。进一步开好《史学论文写作》课,进一步落实现有三年级学生撰写学年论文,四年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制度,拟增开《专业外语》课,开展本科生学术论文报告会活动,鼓励本科生参予教师科研项目研究中来。拟同兰州实验中学、师大二附中等建立实习伙伴关系,定期派本科生到实习点实习。 4,大力开发全校公选课。本教学团队现在全校开设的公选课有《中国文化史》、《历史与文化专题讲座》、《中国婚姻史》、《敦煌学》、《魏晋隋唐史专题讲座等,近期我们拟增开的全校公选课有《丝绸之路历史与文化》、《西北简牍专题讲座》、《中华文明史》。我们的目标是将在全校开设10门与中国古代史相关的公选课,为在校学生文化素质提高作出重要贡献。 5,学术科研与教学同步共进。搞好科研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本教学团队将继续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在今后五年计划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篇,并积极推动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推动本团队的教学水平。 6,其他计划。在今后5年中,计划再申报两门校级精品课,再申报两门省级精品课;申报5-8项各类教学改革等项目;计划召开全省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研讨会;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
|
九、评价、推荐意见
单位评价、推荐意见:
负责人:(签名) (公章) 年 月 日 |
校专家组意见:
年 月 日 |
学校审批意见:
年 月 日 |
十、附件材料
附录一:
2005-2008年历史系古代史教学团队教师发表论文统计
姓 名 |
论文题目 |
期刊名称 |
发表时间 |
田 澍 |
科举的利弊及清朝废除科举的教训 |
西北师大学报 |
2005/01 |
田 澍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代西北边镇研究述评 |
西域研究 |
2005/02 |
田 澍 |
明代殿阁大学士非阁臣代名词 |
中国史研究 |
2005/01 |
田 澍 |
八十年代以来明代政治中枢模式研究述评 |
政治学研究 |
2005/01 |
田 澍 |
明武宗暴亡后江彬被捕原因探析 |
西北师大学报 |
2006/01 |
田 澍 |
古代西北疆域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
2006/03 |
田 澍 |
吴晗先生和他的朱元璋传记 |
西北师大学报 |
2007/01 |
田 澍 |
近二十多年来大陆刘基研究综述 |
甘肃社会科学 |
2007/01 |
田 澍 |
明代民族政策的走向与特点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
2007/05 |
田 澍 |
世界遗产视野中的丝绸之路 |
西北师大学报 |
2007/06 |
田 澍 |
大礼议与嘉靖朝的人事更迭 |
西北师大学报 |
2008/02 |
田 澍 |
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研究评述 |
西域研究 |
2008/02 |
田 澍 |
明代嘉靖至万历时期政治变革的走向 |
兰州大学学报 |
2008/02 |
田 澍 |
张璁与嘉靖内阁 |
中国史研究 |
2008/04 |
李并成 |
清代甘肃书院的时空分布特征 |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
2005/02 |
李并成 |
石关峡:最早的玉门关与最晚的玉门关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2005/02 |
李并成 |
唐《始平县图经》残卷(S.6014)研究 |
敦煌研究 |
2005/05 |
李并成 |
人口因素在沙漠化历史过程中作用的考察 |
人文地理 |
2005/05 |
李并成 |
《河西节度使判集》(P.2942)有关问题考 |
敦煌学辑刊 |
2005/03 |
李并成 |
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遗址新考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2006/01 |
李并成 |
甘肃历史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
陕西社会学院学报 |
2006/02 |
李并成 |
对于加强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
社科纵横 |
2006/08 |
李并成 |
“昆仑”地望考 |
敦煌学辑刊 |
2006/03 |
李并成 |
敦煌归义军曹氏统治者果为粟特后裔吗 |
敦煌研究 |
2006/06 |
李并成 |
发展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甘肃社会科学 |
2007/02 |
李并成 |
石羊河下游绿洲早在唐代中期就已演变成了“第二个楼兰” |
开发研究 |
2007/02 |
李并成 |
西北干旱地区河流的水量较古代河流水量大大减少了吗?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07/05 |
李并成 |
从敦煌资料看古代民众对于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
敦煌研究 |
2007/06 |
李并成 |
“三宝崇拜”与敦煌藏经洞——莫高窟藏经洞的性质再探 |
五邑大学学报 |
2008/01 |
李并成 |
新玉门关位置再考 |
敦煌研究 |
2008/04 |
李并成 |
解读唐五代经济史的又一力作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
2008/03 |
李清凌 |
史学遗产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综述 |
史学史研究 |
2005/01 |
李清凌 |
宋朝西北经济开发的动力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
2005/01 |
李清凌 |
以区域文化优势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
开发研究 |
2005/03 |
李清凌 |
改进历史学函授(专升本)教学的一点建议 |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
2005/02 |
李清凌 |
陇原不息的智慧之光——金宝祥先生和他的史学研究 |
甘肃社会科学 |
2005/05 |
李清凌 |
隋唐五代时期西北的经济开发思想 |
西北师大学报 |
2005/06 |
李清凌 |
魏晋十六国北朝西北的经济开发思想 |
宁夏社会科学 |
2006/02 |
李清凌 |
宋元手工业史研究的集成之作 |
甘肃社会科学 |
2006/03 |
李清凌 |
西北古代农田水利建设的技术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
2006/04 |
李清凌 |
西北古代农田水利开发的类型投资者和基本经验 |
西北师大学报 |
2006/05 |
李清凌 |
元明清管理甘青民族地区的政治思想 |
史林 |
2006/06 |
李清凌 |
通儒达道 政乃升平——论傅玄的政治思想 |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
2007/02 |
李清凌 |
元明清三朝治理甘青民族地区的特点、成就和经验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
2007/04 |
李清凌 |
西北古代农田水利开发的三个高峰 |
西北师大学报 |
2007/05 |
李清凌 |
论龙祖伏羲生活的时代——伏羲研究之一 |
宁夏社会科学 |
2008/01 |
李清凌 |
西北开发史上有没有过辉煌? |
历史教学(高校版) |
2008/01 |
李清凌 |
北宋治理西北边疆民族的思想和实践 |
河西学院学报 |
2008/01 |
李清凌 |
清代甘青宁民族地区的教育 |
青海民族研究 |
2008/02 |
李清凌 |
元明清治理甘青民族地区的防灾减灾思想和实践 |
甘肃社会科学 |
2008/04 |
李清凌 |
元代西北教育的特点 |
西北师大学报 |
2008/06 |
李宝通 |
秦二世十二岁即位说 |
西北师大学报 |
2005/06 |
李宝通 |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新解 |
西北师大学报 |
2006/06 |
刘再聪 |
西夏时期河西走廊的教育——以儒学和“蕃书”为中心 |
宁夏社会科学 |
2005/05 |
刘再聪 |
从吐鲁番文书看唐代西州县以下行政建制 |
西域研究 |
2006/03 |
刘再聪 |
《京师图书馆月刊》为习惯称呼 |
读书 |
2006/09 |
刘再聪 |
村的起源及“村”概念的泛化——立足于唐以前的考察 |
史学月刊 |
2006/12 |
刘再聪 |
《旧唐书·李光弼传》“作堑”解 |
文献 |
2006/04 |
刘再聪 |
唐朝“村正”考 |
中国农史 |
2007/04 |
刘再聪 |
唐朝“村”制度的确立 |
史学集刊 |
2008/02 |
刘再聪 |
甘、宁、青地区的水运航道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
2008/01 |
刘再聪 |
唐四镇地区基层行政治理研究 |
西域研究 |
2008/03 |
黄兆宏 |
党项与吐谷浑关系探析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
2006/05 |
黄兆宏 |
甘肃书院诸问题探讨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
2006/04 |
黄兆宏 |
别具一格的客家土楼 |
丝绸之路 |
2006/12 |
黄兆宏 |
元狩二年霍去病西征路线考释 |
兰州大学学报 |
2006/06 |
黄兆宏 |
隋唐时期高丽人入迁河西问题考述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
2008/03 |
黄兆宏 |
有关河西节度使几个问题的探析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
2008/04 |
黄兆宏 |
关于唐代吐蕃移民的几个问题 |
西藏研究 |
2008/06 |
何玉红 |
《宋史》正误一则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06/06 |
何玉红 |
南宋川陕战区军粮的消耗与筹集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
2006/03 |
何玉红 |
南宋军事史研究的力作 |
博览群书 |
2006/11 |
何玉红 |
马廷鸾《碧梧玩芳集》误收文一则 |
文献 |
2006/03 |
何玉红 |
“经世”意识与南宋川陕边防史地类文献 |
史学史研究 |
2007/01 |
何玉红 |
南宋川陕战区兵源问题述论 |
史林 |
2007/01 |
何玉红 |
论南宋蜀道经济带的衰落 |
西南大学学报 |
2007/03 |
何玉红 |
南宋川陕宣抚处置司的运行 |
四川大学学报 |
2007/04 |
何玉红 |
南宋西北战区军粮的消耗以及屯田与水利建设 |
中国农史 |
2007/03 |
何玉红 |
南宋郭允蹈《蜀鉴》述论 |
中国地方志 |
2007/11 |
何玉红 |
关于宋代“自讼斋”的一点补充 |
文史知识 |
2007/06 |
何玉红 |
南宋川陕战区兵力部署的失衡与吴曦之变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2008/01 |
何玉红 |
南宋东南边防史地类论著的勃兴及其特点 |
史学史研究 |
2008/02 |
何玉红 |
试析南宋四川总领所的职能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2008/05 |
张连银 |
中国古代祭祀文化漫谈 |
百科知识 |
2008/19 |
潘春辉 |
唐宋敦煌僧人违戒原因述论 |
西北师大学报 |
2005/05 |
潘春辉 |
从戒律自身原因看唐宋敦煌僧人之违戒 |
新疆社会科学 |
2006/04 |
潘春辉 |
唐前期敦煌农业开发述略 |
开发研究 |
2006/06 |
潘春辉 |
近十年来国内敦煌历史地理研究概况 |
甘肃社会科学 |
2007/06 |
潘春辉 |
汗血宝马: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
沧桑 |
2008/06 |
陶兴华 |
西周、春秋时期“国人”的社会角色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
2007/02 |
陶兴华 |
“共伯和”与“共和行政”考 |
西北师大学报 |
2007/03 |
马军霞 |
浅析《周礼》与青铜器研究 |
焦作师专学报 |
2007/04 |
附录二:
2004-2008年历史系古代史教学团队教师科研项目统计
时 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级别 |
时间 |
田 澍 |
明清中央政府与蒙藏民族地区政治互动策略研究 |
国家社科项目 |
2005 |
刘再聪 |
唐朝“村”制及西北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研究 |
国家社科项目 |
2006 |
李并成 |
历史时期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研究 |
国家社科项目 |
2008 |
田 澍 |
西北地区史籍提要 |
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 |
2005 |
李并成 |
历史上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土地开发与沙漠化研究 |
教育部社科项目 |
2005 |
何玉红 |
国家权力下地方行政运行机制研究 |
教育部社科项目 |
2008 |
李并成 |
古代西北干旱地区的开发及其经验教训的反思 |
省社科规划项目 |
2005 |
李怀顺 |
天水麦积山石窟研究 |
省社科规划项目 |
2005 |
何玉红 |
边政与财政:南宋西北边防财政运营与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 |
省社科规划项目 |
2008 |
田 澍 |
元明清时期知识分子研究 |
省333人才项目 |
2004 |
李并成 |
历史时期西北地区沙漠化过程研究 |
省333人才项目 |
2004 |
田 澍 |
西北边疆史籍提要 |
省333人才项目 |
2005 |
李并成 |
甘肃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
省333人才项目 |
2005 |
田 澍 |
冲撞与调适:清代中央政府与西北蒙藏地区政治互动策略 |
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
2006 |
刘再聪 |
唐朝“村”制及西北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研究 |
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
2007 |
刘再聪 |
唐朝“村”制及西北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研究 |
校青年教师项目 |
2006 |
何玉红 |
南宋西北边防财政研究 |
校青年教师项目 |
2006 |
陶兴华 |
“共和行政”问题研究 |
校青年教师项目 |
2008 |
附录三:
1,代表性教改论文5篇(见附件)
田 澍: 金宝祥先生与西北师大中国古代史学科 ,西北师大学报,2004/01。
李清凌: 陇原不息的智慧之光——金宝祥先生和他的史学研究 ,甘肃社会科学,2005/05。
李清凌: 改进历史学函授(专升本)教学的一点建议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5/02。
田 澍: 科举的利弊及清朝废除科举的教训 ,西北师大学报,2005/01。
田 澍: 吴晗先生和他的朱元璋传记 ,西北师大学报,2007/01。
2,代表性科研论文5篇(见附件)
田 澍: 大礼议与嘉靖朝的人事更迭 ,西北师大学报,2008/02。
田 澍: 明代哈密危机述论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8/04。
田 澍: 彭泽与甘肃之变 ,西域研究,2004/01。
田 澍: 嘉靖前期裁革冗员述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4。
田 澍: 明代嘉靖至万历时期政治变革的走向 ,兰州大学学报,2008/02。
3,省级以上获奖(见附件)
田 澍:甘肃省先进工作者,2005年。
李并成: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8年。
田 澍:甘肃省第十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7年。
田 澍:甘肃省第十一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
4,教学项目(见附件)
田 澍:成人教育历史学教学改革“模块”研究,校成人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05年。
刘再聪:敦煌学教学史,2008年校教学研究项目,2008年。
5,教材、著作(见附件)
李并成:敦煌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7年。
李清凌: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刘再聪:西部边疆历史地理概论,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
李清凌: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2年。
李怀顺:甘宁青考古八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