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FP 的数据字典具有如下功能:
???????设置长表名和长字段名
??设置主关键字和候选关键字
???????指定字段的输入掩码和显示格式
??设置字段的默认值
???????设置字段的标题
??创建字段和记录的有效性规则
???????设置触发器
??为字段、表和数据库添加注释
???????创建数据库表间的永久关系
??创建存储过程
3.7.1 设置表的字段属性
在 VFP 中创建数据库表时,可以为数据库表的字段设置一些自由表所没有的属性。在数据库表的表设计器中有一个显示组框,在该组框中可以定义字段输入的掩码、显示的格式和字段标题等。
1. 输入掩码
输入掩码是指定义字段中的值必须遵守的标点、空格和其它格式要求,以限制或控制用户输入的数据格式,屏蔽非法输入,从而减少人为的数据输入错误,保证输入的字段数据具有统一的风格,提高输入的效率。
2. 格式
格式实质上就是一种输出掩码,它决定了字段在浏览窗口、表单、报表等界面中的显示样式。
3. 标题
在数据库表中允许字段名最多使用 128 个字符,即长字段名,但使用时可能会很不方便。一般字段名都比较简短,但为了在浏览窗口、表单或报表中显示时让其它人更容易了解该字段所代表的含义,可以为字段指定一个字符串作为在浏览窗口、表单或报表中显示时的标题文字。如果没有为字段设置标题,就显示相应的字段名。
注意:字段标题仅仅改变在浏览窗口、表单或报表中显示表记录时字段名称栏所显示的文字内容,在程序中引用该字段变量时仍应该用其字段名。
4. 字段注释
在数据库表中可以为每个字段加上一些详细的注解,或一些说明性的文字,使得数据表更容易理解,也便于日后它人对数据表进行维护。
除了能给表中的各个字段添加注释外,还可以为整个数据库表添加注释,只要从表设计器中选择“表”选项卡,在“表注释”编辑框中输入需要的注释内容即可。当在项目管理器选中该表时,就会在底部的“说明”栏中显示出表的注释信息。
3.7.2 设置表的有效性规则
数据库表的有效性规则包括字段级规则和记录级规则两种。
字段规则可以在表设计器的“字段”选项卡的“字段有效性”组框中定义,记录规则在“表”选项卡的“记录有效性”组框中定义。
1. 字段级规则
设置字段的有效性规则,可以控制输入到字段中的数据类型,以便能检验输入的数据是否正确。字段级规则在输入字段值或改变字段值时才发生作用。
( 1 )选择“字段”选项卡,然后选中要定义规则的字段。
( 2 )在“字段有效性”组框的“规则”文本框中输入一个逻辑表达式,也可以单击“ … ”按钮,在表达式生成器中创建该表达式。
( 3 )在“信息”文本框中输入违反有效性规则时的提示信息。
如果没有输入提示信息,系统将显示默认的提示信息。
2. 默认值
为字段定义一个默认值后,在创建新记录时系统能够自动为该字段填入默认值,从而简化操作,提高数据输入的速度。默认值可以是任何有效的表达式,但表达式的返回值必须和该字段的数据类型一致。
3. 记录级规则
使用记录的有效性规则,可以控制用户输入到记录中的信息类型,检验输入的整条记录是否符合要求。字段级有效性规则只对应一个字段,记录级有效性规则通常用来比较同一条记录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段值,以确保它们遵守的数据库中建立的有效性规则。记录的有效性规则通常在输入或修改记录时被激活,在删除记录时一般不起作用。
( 1 )选择“表”选项卡,在“记录有效性”组框的“规则”文本框中输入一个逻辑表达式,也可以单击“ … ”按钮,在表达式生成器中创建该表达式。
( 2 )在“信息”文本框中输入提示信息。
如果没有输入提示信息,则违反记录有效性规则时系统将显示默认的提示信息。
3.7.3 设置触发器
所谓触发器,是指在数据库表中对记录进行插入、删除、更新等操作时,系统自动启动一个程序来完成指定的任务。
( 1 )插入触发器
插入触发器是在数据库中插入记录时所触发的检测程序,该程序可以是表达式或自定义函数。检测结果为真时,接受插入的记录;否则,插入的记录将不被存储。
( 2 )更新触发器
更新触发器是在数据库表中修改记录后按回车键时所触发的检测程序,该程序可以是表达式或自定义函数。如果检测结果为真,则保存修改后的记录;否则,不保存修改后的记录,同时还原修改之前的记录值。
( 3 )删除触发器
删除触发器是在数据库表中删除记录时所激发的检测程序,该程序可以是表达式或自定义函数。如果检测结果为真,该记录可以被删除;如果返回值为假,则该记录禁止被删除。
3.7.4 创建永久关系
永久关系是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它存储在数据库文件中。
在数据库中建立关系的两个表通常具有公共字段或语义相关的字段。其中,包含主关键字段的表称为父表,另一个包含外部关键字段的表称为子表。
1. 建立关系
在“数据库设计器”中选中父表中的主索引名,然后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到子表的对应索引名上,鼠标箭头会变为小矩形状。松开鼠标,即在建立关系的两个表之间出现一条联系数据表索引的直线,永久关系就建好了。
2. 编辑关系
在数据库设计器中可以对已建立的关系重新编辑修改。
右击要修改的关系线,线条变粗,从快捷菜单中选择“编辑关系”命令,出现“编辑关系”对话框。只要从下拉列表框中重新选择表或要相关表的索引名即可修改关系。
3. 删除关系
如果想删除数据库表之间的永久关系,可以在数据库设计器中单击两表之间的关系线,选中它,按 DELETE 键即可。
3.7.5 设置参照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是指建立一组规则,当用户插入、更新或删除一个数据表中的记录时,通过参考引用另一个与之有关系的数据表中的记录,来检查对当前表的数据操作是否正确。在 VFP 中,对建立了关系的两个数据库表,通过实施参照完整性规则,可以确保当父表中没有关联记录时,记录不得添加到子表中;当因改变主表的值而导致子表中出现孤立记录时,主表的值而不能被改变;当主表记录在子表中有匹配记录时,该主表记录不能被删除。
在建立参照完整性之前,先打开数据库设计器,选择“数据库 | 清理数据库”命令,再选择“数据库 | 编辑参照完整性”命令,出现“参照完整性生成器”窗口,其中包含“更新规则”、“删除规则”和“插入规则”三个选项卡,分别用来定义更新规则、删除规则和插入规则。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参照完整性规则,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3.7.6 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是存储在数据库文件中的 VFP 代码,是专门操作数据库中数据的代码过程。在打开一个数据库时,它们便加载到了内存中。因此,存储过程可以提高数据库性能。
使用存储过程主要是为了创建用户自定义函数,字段级规则和记录级规则将引用这些函数。当把一个用户自定义函数作为存储过程保存在数据库中时,函数的代码保存在文件中,并且在移动数据库时自动随数据库移动。使用存储过程可以不必在数据库文件之外管理用户自定义函数,使得应用程序更容易管理。 |